线段最值问题探究

2017-06-15 15:02朱华庆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对称点动点马路

朱华庆

线段最值问题探究

朱华庆

同学们,在我们初中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多线段的最值问题,而且有些难度很大,今天我们一起想方设法,巧妙解决线段及线段和的最值问题.

我们把线段的最值问题分为三类:1.动点在直线上运动;2.动点在圆上运动;3.动点在其他曲线上运动.限于篇幅,我们研究1、2两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考试的主要题型.

一、动点在直线上运动

【回顾一】在苏科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学习垂直平分线时,我们遇到一个经典的问题:如图1,在村庄A、B同侧有一条马路l,准备在马路边上建一个加油站P,使得PA+PB的和最小,试作出点P的位置.

图1

【点评】此题的解法和原理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并整理一下:这是属于动点在直线上运动的最值问题;作图的关键是找到两个村庄(即两个固定点),一条马路(动点的运动方向);最小距离和就是一个村庄的对称点和另一个村庄的连线;如果村庄在马路两侧,则两村庄连线所成的线段即最小距离和.

【尝试1:一个动点】如图2,在菱形ABCD中,AB=2,∠ABC=60°,E为BC边中点,点P为对角线BD上一动点,求PE+PC的最小值.

图2

【分析】由题意发现动点P在直线BD上运动,而E、C固定不动,把E、C看成村庄,BD看成马路,这里显然C的对称点比E的对称点容易找到,所以作C的对称点(由于菱形的对称性,C、A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点就是要求的点P.

图3

解:点C关于BD的对称点为点A,所以连接AE交BD于P,如图3.由已知条件可得△ABC是等边三角形,AE是高,所以PE+PC的最小值为AE= 3.

【点评】首先由动点在直线上运动确定运动类型,其次,找到村庄,找到马路,作出正确的图形,最后根据条件求出结果,这是这类线段最值问题的基本解法.

【尝试2:两个动点】如图4,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Q、P分别是AD、DC上的动点,若AB=6,BC=8,求四边形EFPQ周长的最小值.

图4

【分析】1.因为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所以要找准村庄和马路;2.要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而E、F是固定的,即要求EQ+QP+PF的最小值;3.P、Q两个点都在动,研究起来很麻烦,所以我们让两个动点的其中一个动点不动,把双动点问题转化为一个动点问题.我们把这个题目再具体地解剖下,先让Q不动(先P不动也可以),于是EQ+QP+PF中,EQ也是一个固定值,只要求QP+PF的最小值,显然Q、F不动,看成村庄,P在马路DC上运动,作F的对称点F′,连接QF′,如图5,QF′就是QP+PF的最小值,所以要求EQ+QP+PF的最小值,只需求EQ+QF′.我们发现,E、F′是固定的,看成村庄,让Q动起来,AD看成马路,作对称点E′,连接E′F′即所求,如图6.

图5

图6

解:如图6,作点F关于DC的对称点F′,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E′F′,由题意BE=EA=AE′=3,BF=FC=CF′=4,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E′F′=15,又EF=5,∴周长最小值为20.

【点评】遇到两个动点的问题要想办法转化为一个动点的问题.选择作对称点时,要注意哪个点更合适.上题中,为什么不作Q的对称点,而作F的对称点呢?因为Q不是真正的不动点,还是要再次动起来的,相比而言,F是一直固定的,所以比找Q作对称点更加合适.

二、动点在圆上运动

【回顾二】在学习苏科版《数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有一道典型问题:如图7,点P是圆O外一点,点Q是圆O上一个动点,若PQ的最大值是8,最小值是2,求圆O的半径.

图7

【点评】关于本题的解答以及过程相信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我们一起回顾下结论:Q′、Q″是直线PO与圆的交点,PQ′为PQ的最小值,PQ″是PQ的最大值.

【尝试1:一个动点】如图8,在Rt△ABC中,AB=4,BC=6,∠ABC=90°,点P为平面内一点,且PB⊥PC,求线段AP的最小值.

【分析】首先由动点P的运动路线确定本题属于哪种类型的线段最值问题.本题中,由PB⊥PC可以发现,点P是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运动,把A看成圆外一点,问题解决.

图8

解:如图9,取BC的中点O,连接OA,在Rt△ABO中,OB=3,AB=4,故OA=5,∴AP=2.

图9

【点评】本题是圆外一点到圆上动点最小值的基本解法,难点是找到动点运动的路线.

【尝试2:两个动点】如图10,在Rt△ABC中,∠ACB=90°,AC=8,BC=6,且△ABC≌△DE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CE边中点,当△DEC绕着点C旋转时,求线段PQ的最小值.

图10

【分析】本题的难点不仅仅在于两个动点,而且两个动点运动的类型不同,点P在AB上运动,点Q呢,其实是在以C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上运动.我们的方法是先让一个点不动,优先解决圆上的动点,所以假设点P不动,看成是圆C外一点,Q为圆C上一动点,所以连接PC,与圆C相交于Q,此时PQ最短,如图11.接着让点P动起来,如何让PQ最小,我们要整体考虑PC,当PC⊥AB时,PC最短,而QC=3不变,此时PQ最小.

图11

解: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P,与圆C相交于Q,由题意知,此时CP可以看成Rt△ABC斜边AB上的高,计算得高为4.8,也就是CP的最小值为4.8,∴PQ的最小值为4.8-3=1.8.

【点评】通过本题的探究,我们发现,遇到双动点问题的时候,需要转化为单动点问题,同时遇到圆上动点和线上动点的时候,先假设直线上的动点不动,等圆上的动点研究好了,再让直线上的动点动起来.本题还用到了整体思想,即要研究PQ的最小值,可以先研究PC的最小值,再去掉固定长度QC.

三、综合应用

(2014·无锡)如图12,在菱形ABCD中,∠ABC=60°,AB=3,圆A半径为1,圆B半径为2,点E为圆A上动点,点F为圆B上动点,点P为DC边上动点,则求PE+PF的最小值.

图12

【分析】本题有三个动点,点P在直线上运动,点E、F在圆上运动,由以上探究可知,我们先让点P不动,首先让点E动起来,使得PE最小,再让F动起来,让PF最小,同学们能找到E、F的位置吗(见图13)?接着,让点P动起来,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转化为E、F不动,点P运动,求PE+PF的最小值.按照“回顾一”的方法:把E、F看成村庄,把CD看成马路,遗憾的是,由于E、F两点位置的不确定,无法作出能够计算的对称点.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因为E、F不是真正的固定点.这时,我们用整体的思想,从PA、PB角度考虑,只要PA+PB的和最小,而AE、BF的值是固定的,最后减去AE+BF的和就可以了.那么,如何使得PA+PB的和最小呢?只需把A、B看成村庄,CD看成马路即可.

图13

解:作B关于CD的对称点B′,连接AB′,交CD于点P,如图14.

图14

由于B、B′关于CD对称,∴DP垂直平分BB′.

∴△BCQ是直角三角形,由已知可得∠BCQ =60°,∠CBQ=30°,∴∠ABB′=90°,在Rt△BCQ中,BC=3,易得BQ=323,∴BB′=33,在Rt△ABB′中,AB=3,BB′=33,∴AB′=6,∴PE+PF的最小值是6-1-2=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C、P两点是重合的.

【点评】本题是中考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难度有些大,特别是同时存在两类动点:点在直线上运动、点在圆上运动,要熟悉这两种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要运用整体的思想,所以只要找对方法,问题就变得容易很多.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够轻松应对.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中学)

猜你喜欢
对称点动点马路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人来车往的马路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线性代数中矩阵特征值的解析方法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三次多项式的对称点及其应用
——从广州一模的一道选择题谈起
过马路
过马路
“以不变应万变”,求动点的路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