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2017-06-15 15:12高宇阳
教育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语文

文 | 高宇阳

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文 | 高宇阳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重点课程,在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统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但初中相比小学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学生由低年段向高年段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学生思想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一环。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改变以应试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等被动式教学策略,构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有效教学体系。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的策略,以便于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正确的决策。

启发式教学策略: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知,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存在小学阶段“启而不发”的现象。

启发式教学可以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方法的训练等各个知识层面和教学环节。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方法模式也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采用设疑启发,通过巧设疑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采用点拨启发,只要点要到位,切中要害,就能引发思考,达到深层次思维;也可以留白启发,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式教学,“启”是前提和关键,“发”是结果和延伸。孔子认为,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课堂,积极思考,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有效达到新课标的培养要求。

讨论式教学策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讨论,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 。讨论式教学古来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采用了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现代教学中讨论仍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适宜讨论,答案不能过于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的答案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也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的问题过于偏、难,同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以问题的设置不但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学《谈生命》一课时,如果设置成生命是艰难和幸福的辩证法,题目答案显而易见,起不到锻炼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如果设置成生命像一江春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很高,通过讨论进行深入思考,不但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起到了启迪思想的作用。

实施讨论式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具备灵活应对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思考,积极发言,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和开拓思维,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效果。

讨论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讨论,分组讨论等。自由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使讨论式教学策略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使课堂真正成为成就学生人生梦想的舞台。

联想式教学策略: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探究意识

联想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开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联想式教学,小到从一个字,联想到更多的同音字、形近字,从一个词联想到更多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从而达到拓展知识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到从一个语段的写法联想到更多语段的写法,可以从一段描写联想到当时的场景,可以从一种写作方式联想到多种写作方式,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学生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层面,培养探究意识。

联想式教学策略的关键是建立有效联系,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联想式教学策略的基础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联想式教学的效用。

情境式教学策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生活情趣

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客观、具体的形象,创设典型、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理论。情境式教学包括“情”和“境”两个方面。境是基础,情是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境,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音乐渲染、视频播放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意识,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百草园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配上图片和蝉鸣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优美和谐的大自然,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通过情景式教学不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创新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造性。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采用此策略可以收到奇效。文言文语言比较生涩,时代背景和现在完全不同,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主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编自演文言文故事,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揣摩文中人物性格,理解文化背景,感悟语言特点,再现故事情节,从而达成有效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也是充分激发个体潜能,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被动式教学策略,构建适应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由教师引导为主,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有效教学策略,它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交叉、有渗透、有补益作用的。教师只有真正掌握每种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把这些策略融会贯通,才能构建出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