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2017-06-26 17:14徐留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妖精白骨精悟空

徐留军

【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本文放在主题为“诗文精粹”的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走进经典。

课文作为一篇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描写生动传神。阅读小说就应当引领学生抓住情节,品味语言,体会人物。通过经典来学习阅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生长点】

1.感悟孙悟空的机智、白骨精的狡诈及唐僧的糊涂。

2.学习抓住语言,联系人物的表现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由人物切入,梳理人物关系,把握主要情节,整体感知故事。

2.树立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阅读、感悟、对话、表演,引导学生建构人物形象。

3.感悟写法:通过体会

“三”,感受小说写作的精妙。

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经典。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这节课徐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指读)《三打白骨精》。

这是《西游记》里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最主要的人物是谁?(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有趣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骗唐僧)。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是三拦孙悟空。

(板书) 村姑 老妇人 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设计意图: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是基本的语文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和训练。小说的概括应紧扣人物和情节展开。】

2.这就是故事情节。文章通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感悟人物

1.一打白骨精(出示第2~4自然段)

我们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请自由读第2~4自然段,认真地读,用心地读,你对孙悟空、白骨精、唐僧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发现?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一说。

【设计意图:高效学习必然起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可以精准地到达这一区域。这要求教师具有真正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空间。让课堂有限的时空用于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习在每堂课中真正发生。】

(1)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么打的?

(出示第3自然段)

你对悟空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本领高强、救师心切)

(2)悟空认出白骨精,举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脸一棒。你看这一打,打得快不快,猛不猛?这就叫——猛打。

(3)读第3自然段。读得不错,给我们再次展現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画面,但听起来有些温柔,缺少气势。怎么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联系第2自然段白骨精出场的画面来体会。

(出示第2自然段。个别读。)

你对白骨精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有些手段)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露出了吃人的妖精本性)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成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狡诈)

请学生“不胜欢喜”地说一说,为什么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走到猪八戒和沙僧面前?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诈,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识破。情况十分紧急,救师心切的悟空当然要猛打。

再来读第3自然段。读得快些,表现情况紧急。

(生试读,师示范。)

【设计意图:课文本就是一个整体,学习第2自然段,得联系第3自然段才能知其所以然。正因为白骨精的歹毒和狡诈,才使得孙悟空深感情况紧急,救师心切当然要猛打。“整体感知,联系学习”乃“开放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比如学习本课,我们会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学完本课后,再引导学生读整本的《西游记》。】

(5)妖精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为什么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给迷惑了。听老师朗读第4自然段。

(师读时去掉“有些”,引导比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还有点怀疑。)

【设计意图:比较是阅读教学的“常规武器”。在比较中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唐僧的性格特点,为下文体会悟空的聪明智慧埋下伏笔。经常比较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形成准确表达的语言意识。】

你看悟空是怎么做的?(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干吗不直接告诉唐僧村姑是妖精呢?(用事实说话)

2.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机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还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啦!

(1)两名学生分别读第5~6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为什么“也不说话”?(急打)联系白骨精的表现和“一打”的情节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打得这么急?

(扣住“闪”来感悟。如果学生讲不到“闪”,师追问。)请再读读白骨精出现的情节,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破绽?悟空火眼金睛,马上识破了破绽,所以要急打。

联系前文“山坡上闪出(敏捷,急切地想吃唐僧肉,凶残。当然也露出一个破绽)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年龄大,找女儿,进一步欺骗有菩萨心肠的唐僧,前面打了村姑唐僧都责怪了悟空,何况这样一位老妇人呢?)

联系“一打白骨精”来说一说悟空为什么不说话。(说也白说,还不如先斩后奏。)

(3)如果说“一打”是“猛打”,那么“二打”就是“急打”。而这儿的“急打”是急中有准备,急中有智慧,急中有思想。)

(4)但是这一打,真的打坏了,惊得唐僧从马上摔下来;这一打,打深了唐僧师徒的矛盾。

【设计意图:开放的课堂、自主的学习并非让教师完全放手,而是对教师的点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对悟空“打”白骨精的反复总结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层面关注人物对话,体会小说中对话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读第6自然段,理解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关键要扣住什么理解?(人物的对话)

师出示:

唐僧:(念咒)

悟空:(哀告)

唐僧:(左指、右指)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指地上,辩解)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伤心,指头上的金箍)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嬉笑)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是,是。师父,请上马。

①填空。为了充分表现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没有语言的地方,我们可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节加上语言,有些地方还可以配上一些表情、动作。

②出示参考,学生在下面演读。

【设计意图: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节加语言、配表情、添动作,能够进一步丰富小说情节,丰满人物形象,促进学生理解文本,运用语言。这是一种比较巧妙的语言文字训练。】

课件出示:(供参考)

唐僧:(念咒)若不聽话,让你头疼;若不听话,让你头疼……

悟空:(哀告)师父别念了,师父别念了……

唐僧:(左指,右指)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辩解)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伤心,指头上的金箍)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嬉笑)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是,是。师父,请上马。

③学生表演朗读。(道具:坐在凳子上,表示唐僧坐在地上。)师随时进行动作和语言的指导,适当示范。

④全班学生一半演唐僧,一半演悟空。

【设计意图:课本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学习。组织得好,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关注重心不在学生表演的舞台效果,而应当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上。此外,课本表演应当避免集中在几名学生身上,要面向每个学生,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三打白骨精

好说歹说,悟空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留在了师父身边,但是唐僧已经完全被白骨精迷惑了,对悟空失去了信任。白骨精又来了,面对新的危机,悟空又该如何应对呢?

(1)齐读第7自然段。

(2)如果说第一次是“猛打”,第二次是“急打”,那么这次是——(巧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①理解“笑”:这一笑意味深长,有迷惑,有警告,还有自信。让学生笑着说一说。

②为什么要叫众神?(找到人证)前面打开罐子是出示物证,这里叫众神是出示人证。人证物证俱在,你唐僧总该相信俺老孙了吧?

(3)小结:这一藏,躲过了紧箍咒;这一笑,迷惑了妖精;这一叫,又征服了师父,你看悟空多么机智啊,所以说,这“三打”叫智(巧)打。

机智的悟空打死白骨精,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好,我们一起读: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设计意图:理解悟空“机智”的具体附着点:藏、笑、叫,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依靠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附着点”上,才有生命的活力,才能真正在读者的心中树立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形象。】

三、体会写法

1.真不容易,孙悟空大显神通,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打死了白骨精,这就叫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白骨精为什么第一次要变成村姑,第二次要变成老妇人,而第三次是变成老公公?

(这三人正好是一家人,造成孙悟空让人家家破人亡的假象,这就让唐僧进一步坚定了赶走悟空的决心。因为白骨精加害唐僧的最大障碍就是孙悟空。如果唐僧赶跑悟空,妖精加害唐僧也就易如反掌了。)

你看,白骨精是多么狡诈啊,它一变村姑,施的是美人计;二变老妇人,施的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施的是离间计。连起来就是连环计,看来白骨精也读过《三十六计》!

3.白骨精有“三变”,孙悟空就有“三打”,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打不死,要到第三次才打死白骨精?

再来看看“三打”的过程,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蹊跷?(出示“三打”的过程)

(1)第一次,有准备;第二次,有空档;第三次,没机会。

(2)使故事情节曲折复杂,

引人入胜。

(3)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巨性,当然也更能表现悟空的机智。

这就是故事的细节。读书的时候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就会有深刻的理解。

4.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人物是孙悟空,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白骨精,写唐僧?(这样的写法叫反衬)

5.小结:用白骨精的狡诈、唐僧的糊涂来反衬悟空的机智。

(红色大字板书:机智 狡诈 糊涂)

【设计意图:文本阅读与普通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感悟内容,还要学习写法。紧扣文本学习写法应当作为语文教学常抓不懈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觉得《三打白骨精》写得有意思吗?其实,中国传统小说中很喜欢用“三”字

来设计故事。

“三”的拓展: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如果你能像我們今天读《三打白骨精》一样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写得十分精彩,每一次都会体验到更多的阅读快乐。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

出色,这里奖励大家欣赏动画歌曲《猴哥》。

【设计意图:短暂的课堂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一个引爆点,教师要努力点燃它。读了《三打白骨精》,就想去读《西游记》,去读四大名著,去看与之相关的电影、电视、专家评论……对“三”字的拓展就是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作的生动启蒙。】

【设计综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更多的着眼于精神层面的相遇,是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是体会文本所昭示的内涵的过程,同时允许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是教师和学生的中介物,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伙伴。在师生对话之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先与文本对话,即与课文的作者进行交流,才能把语文材料的丰富内涵深刻化,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共鸣。阅读本是个性化的内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思索、去发现、去品悟,从而在阅读实践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本课情节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教学中紧紧抓住“孙悟空三打”这一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让学生在自由的朗读中,运用比较读、表演读等方法,逐渐走进文本——让孙悟空的形象自然印入学生心灵,进而使学生走出文本——掌握阅读的方法,产生阅读《西游记》甚至更多经典名著的兴趣。】

附板书:

猛打 村 姑

急打 老妇人

巧打 老公公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妖精白骨精悟空
“帅”悟空来也
植物人
悟空戏八戒
植物人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缘来缘去
阿逗的小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