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17-06-28 14:35孟昭蕾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俄文俄语黑龙江省

孟昭蕾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孟昭蕾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由于中俄两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俄语翻译,就会影响中华文化底蕴的表达和旅游景点信息的准确输出。目前,黑龙江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作为对俄宣传重要媒介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十分匮乏。培养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可通过政策调控、智库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建设基地等策略创新我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吸引较多的俄罗斯游客来我省旅游,有效促进我省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东北部,省域面积45.4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7%。地貌特征显著、资源丰富、景色宜人、历史悠久,与俄罗斯等国家相毗邻,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边境旅游优势。由于黑龙江省对俄口岸数量多,地缘优势明显,省内已开放多种形式对俄旅游项目,年出入境旅游者超过百万人次,俄罗斯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国。为加大黑龙江省对俄宣传力度,提高对俄旅游服务质量,使黑龙江省旅游文化真正“走出去”,培养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是关键。目前,我省旅游文化领域俄语翻译人才极其匮乏,加强培养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俄语管理人才、俄语导游员、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势在必行。

一、黑龙江省对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机遇

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两国旅游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黑龙江省作为对俄合作大省,既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恰逢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新契机。

(一)黑龙江省对俄旅游文化资源特色

中国以其独具特色的东方魅力,已赶超德国,成为俄罗斯人旅游第一目的国。黑龙江省既有风景秀丽的“八大”旅游自然资源,又有历久弥新的金源文化。这里是多民族居住地区,呈现出鲜明独特的北方多元文化特色。黑龙江省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迫切需要国际化发展,尤其需要加大对俄旅游宣传力度。

(二)黑龙江省对俄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入,在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和俄联邦政府出台的《俄罗斯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中俄旅游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目前,我省经国务院批准开设了13个异地办理护照手续口岸,这为我省对俄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我省对俄边境游、生态休闲游、购物游、观光度假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模式迅速发展起来。传统旅游方式的转变为我省对俄旅游合作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边境游发展的基础上,将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等中心城市打造成中俄旅游合作的集散中心和战略中心,将满洲里、海拉尔市等边境贸易中心城市作为中转站,定会增强中俄旅游合作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

二、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现状分析

为充分挖掘我省旅游文化资源,有效抓住我省发展机遇,黑龙江省旅游文化领域的俄语翻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如果没有好的旅游俄语翻译,旅游文化信息不能被充分传递,旅游者无法感知中华文化的异质元素和文化价值,就不能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快乐。当前,黑龙江省的旅游俄语翻译现状不容乐观。

(一)专兼职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结构不平衡

当前,黑龙江省从事旅游俄语翻译的专职人员少,多数都是由兼职人员担任,既懂俄语又懂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俄语导游基本由俄语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来兼职。由于本身俄语水平有限,学历层次偏低,历史文化底蕴不够厚重,以及缺少相应翻译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因此很难把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用俄语准确表达出来,有时甚至造成误解。

(二)旅游俄语翻译文本资料不详尽

我省介绍旅游文化的中文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相反,介绍关于黑龙江省情、民俗文化、名胜古迹的俄文资料却十分匮乏。大多数旅游教材偏重于俄语口语实践,突出交际原则,对于迎来送往、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的俄语例句撰写得很全面,但关于黑龙江省内景点规范的导游词和介绍我省旅游文化的俄文教材,至今一本也没有出版。一些旅游教材中只是简单对省会哈尔滨的主要景点进行笼统的俄文描述,对于本省其他地区比如绥芬河、黑河等边境城市缺少详尽的俄文描述。另外,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描述边境大省黑龙江的省情和景点的俄文网站也屈指可数。现有的俄文网站中,俄文信息量也远远少于中文网站,缺乏对省内旅游动态信息及时准确的报道,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全面了解,阻碍了我省旅游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旅游俄语文本翻译的质量有待提高

俗话说“三分看景,七分听景”。俄罗斯游客主要通过听、读景点介绍,然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在旅游文本中,不仅包含着逻辑实物意义,更要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保留景区的特色,保证读者能够有所感悟,不会产生文化理解上的偏差,这样才能实现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1]可见,俄语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省目前导游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旅游公司的俄文导游词大多没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校对和审核,导游俄语水平良莠不齐,对俄旅游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只有规范黑龙江省旅游文化的俄语导游词,提高俄语导游的文化素质,才能改善对俄旅游服务,提高我省旅游文化资源的知名度。

三、黑龙江省旅游俄语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对策

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我省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培养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注重政策留人,感情留人

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边境省份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的培养。比如,在俄语生源萎缩的情况下,加大高考、考研俄语生调剂的比例。其次,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在管理上适当放宽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的选拔条件。为优秀的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发放特殊人才津贴、房补等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留住我省优秀的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

(二)构建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智库,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可以适当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我省旅游俄语翻译等专项人才智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模式将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俄语爱好者收录进来,并将该库与政府、旅游企业和高校的网站进行链接。在智库建立的过程中,按照我省旅游文化专题特点进行划分,比如黑龙江省可分为金源文化、北大荒精神、冰雪文化、铁人精神、抗联精神等专题,每个专题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库定期更新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智能手机App等方式向俄罗斯人提供旅游及医疗机构的俄文信息平台。省会城市哈尔滨和边境城市黑河、绥芬河政府可以建设“一站式”管理模式的俄文旅游网站,使政府、企业、个人三方按需所取,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优化我省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在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应形成我省独特的旅游文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应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俄语翻译课程体系。如图所示,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对现有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模块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语言知识类课程 基础俄语和语法 基础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 俄罗斯历史和地理、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俄语) 基础课程旅游业务知识 旅游俄语、酒店俄语、旅游学概论 专业课程翻译知识和技能 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阅读、高级俄语 核心课程

(四)编写适合我省规范的旅游俄语翻译教材

虽然我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介绍有关省内特色旅游文化的教材极其缺少。比如,我省的特色美食哈尔滨大列巴面包(хлеб)、里道斯红肠(литовскаяколбаса)、秋林格瓦斯(квас)等文化内涵,既是我省历史的浓缩,也是时代的见证。但没有一本教材对这些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进行宣传介绍。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师编写反映我省民俗文化资源特色的旅游俄语翻译系列教材。其中不应局限于我省旅游景色介绍,还应包括省内旅游广告、旅游宣传片、旅游会展材料、旅游企业网站、旅游公示语、导游图、酒店旅馆、菜单、酒水单等俄汉模板以及旅游企业及商品经营场所名称和企业动态中俄文版介绍、旅游行业常用公文文本俄文翻译等内容。

(五)加强校企联合,建设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实训基地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学校可以与省内知名旅游企业、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地方旅游产品市场及星级宾馆加强紧密合作,签订实习合同,建立校外旅游翻译实训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翻译实践活动。建立“翻译模拟工作室”,以仿写为主要训练手段,分专题、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翻译意识。根据我省旅游景点的特点,分专题进行俄语翻译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从翻译仿写到翻译创新转变的能力,并熟练运用音译法、意译法、音译+意译法、释义法、增词法、减词法、借用法等旅游文本翻译技巧。

旅游翻译是一种涵盖文化、语言和思维等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东西方文化、思维、宗教信仰等差异是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关键所在。随着中俄友谊不断加深,我省对俄旅游业不断发展,对俄旅游翻译需求量与日俱增。通过翻译宣传可以使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走向俄罗斯。由于我省旅游业翻译等人才匮乏,影响了对俄宣传的力度,应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智库、优化课程、编制教材、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创新我省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培养模式,使俄罗斯真正了解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文化。

[1]唐摇帅,王玲玲,李雅君.功能主义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以黑龙江省俄汉旅游文本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责任编辑:温冠男

H35

A

1671-1262(2017)02-0051-03

2017-04-06

孟昭蕾,女,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讲师,翻译,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俄文俄语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三亚将替换错译俄文路牌
俄文网站新闻的篇章及句法特征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