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俏色技法对玉雕工艺价值的影响

2017-06-28 15:39秦志国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摘要:俏色作为玉雕工艺不可或缺的技法,主要是指在进行玉石雕刻的过程中根据玉石原料中颜色的不同来设计作品,使原料的不同颜色被应用得恰到好处而且非常巧妙,使天然的色斑在雕件中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以更好地提升玉雕工艺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一些价格低廉且有瑕疵的玉石原料来说,俏色是玉雕工艺能否焕发生命力、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工艺技法和手段。通过对本人工艺雕刻工艺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为玉雕俏色技法对玉雕工艺价值的影响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俏色技法;玉石雕刻;玉雕工艺

弹指一挥间,从我15岁开始学习雕刻工艺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懵懵懂懂的学习,坎坎坷坷的求索,孜孜不倦的耕耘,也许我早就应该做总结了。然而,不知有多少次,我提笔又止,欲说还休。许是“胸中无山水,笔下无点墨”缘故吧,更或是少小疏笔墨所致的不善言词。2008年,我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老师的耐心点拨;随后,我的作品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此时,我终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我作品上所缺少的那份神韵,不正是俏色技法所能弥补的吗?

刚开始,当我还在从事滑石雕刻的时候,不管我多么认真,不管我花多少心思,雕刻出来的作品虽有万千造型,却总是缺少一种神韵。为了作品上那一抹捉摸不定的神韵,我每拿起一块料子都会考虑再三、思索良久,一直到每个细节都熟稔于心的时候,才开始绘画、雕刻。为了在作品上看到那一抹久违的神韵,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全神贯注的,可以说每一笔我都尽可能的做到了一丝不苟,每一刀我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然而,每一次殷勤的期盼到最后却是一次次的失望,当我严格的完成了每一刀的雕刻后,抛完光一看,那一抹神韵总是像幽灵一样神秘的消失。

终于,在从事滑石雕刻三年后,我对于那抹艺术的神韵感到无计可施了,简直可以说我是黔驴技穷了。我的心情糟到了极点,我对自己的雕刻天分产生了怀疑,那是我从事工艺雕刻以来第一次对自己歇斯底里的评判。那是无所事事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突然对一块手上把玩的木头产生了兴趣。木头的纹路和色斑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木头上错落有致的木纹不正是一位神采奕奕的老者脸上的皱纹,那杂乱无章的色斑不正是老者衣服上花团锦簇的绣花吗?我马上拿起笔进行设计,经过简单的雕刻之后,一位身穿团花锦绣、面带微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慈眉善目的老者形象出现了。虽然,不经意的雕工显得颇为粗糙,然而,简略粗糙的雕工却勾勒出了老者无尽的神韵。这次不经意的成功使得我认为,我雕刻的天分在木雕。于是我就转行,开始了我的木雕生涯。

在木雕行业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虽然取得了些许成就,可是对玉石那份像亲情一样难以割舍的情愫,冥冥中总有种遗珠之憾的感觉。那是2008年桂林鸡血玉发现不久后的一天,我百无聊赖的在玉石市场上转悠,突然一块黑地红的桂林鸡血玉原石映入了我的眼帘。原石由红、黑、白三色组成,那红的如血、黑的如漆、白的如雪,三色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不正适合我要设计制作的雄鸡的题材吗?因为当时鸡血玉还没有广泛的被玉石爱好者所接受,所以价格非常低廉,我花了不到100元就买下了那块原石。我迫不及待的把原石包回家,马上拿起笔开始设计——笔峰灵活的跳跃在玉石红、黑、白色的分隔线上,真是笔随色走、色为线分;灵感也如喷涌的泉水一樣,摁都摁不住,红色部分设计成鸡冠、春梅,黑色部分设计成雄鸡羽毛、石头,白色部分设计成迎春的残雪……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公鸡形象出现了,公鸡动态十足,活灵活现,那红色的鸡冠更是作品的亮点,虽然很小,却为作品画龙点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那抹令我彷徨多年,让我牵肠挂肚,让我魂牵梦绕的神韵,是无关乎木雕还是玉雕,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原材料的巧妙设计。

纵观古今、横览中外,雕刻业无数工艺美术大师用他们的作品证明,神韵是雕刻工艺的灵魂,俏色是雕刻工艺再现神韵的主要技法。我之所以挖空心思、殚精竭虑的追求雕刻工艺的神韵,就是因为,神韵是雕刻工艺的灵魂。如果雕刻工艺没有了神韵,就像人失去了灵魂,再好的料子也一文不名,与石头无异。然而,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俏色技法,通过俏色技法的合理的应用,又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使雕刻工艺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使雕刻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千百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锁,《论翡翠的俏色与价值——剖析,<福禄寿>设计制作心得》,天工2016年第3期(总第9次),书之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2]陈志忠,《一眼看千年——金属工艺》,天工2016年第3期(总第9次),书之源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3]百度百科, 杨树明.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ArIkYG-tqyr2bSTt_SLbjNISLfq0XgH3RXNFo9JtljtESQiq38UDM_4-48oV1DiY7knm7R57pszYa3TtbjyRuvKmWJi39AZa2DjKrdyouSKMG5gm1bvbBPnvQeazVEN

[4]内蒙古翡翠玉石馆,《玉雕技术对玉器价值的影响》.

http://www.btsyh.com/news/?139_1217.html;

[5]360doc,《从玉雕作品来看俏色巧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16/09/9427464_ 505983090.shtml。

作者简介:秦志国(1979.12)男,广西桂林人,现为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工艺美术师,红艺工作室总设计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