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文化下乡的发展现状

2017-06-28 05:48姚星宇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院团惠民文艺

姚星宇

送文化下乡活动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节日气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当前,各级政府把送文化下乡作为文化惠民活动的民生实事之一,旨在通过文化传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丰富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因而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

送文化下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文艺院团纷纷改制的背景下,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压力越来越大。各地纷纷结合实际想办法,通过鼓励基层文化馆、扶持庄户剧团等,将送文化下乡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足迹遍及街头巷尾,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基层群众的田间地头和家门口,不仅为广大老百姓送去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把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及时送到农村,使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当前,送文化下乡呈现以下特点:

1.送文化下乡以文化惠民为服务宗旨。各级送文化下乡活动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的宗旨,根据不同季节时段安排演出,广泛开展“春季送文化下乡”、“传统戏剧下基层”、“慰问贫困村”、“九九重阳走进敬老院”、“孝老敬亲系列演出”、“慰问农民工系列演出”、“戏曲进校园”、“元旦春节送文化下乡”等主题演出季活动,使各项惠民演出四季花开,惠及企业、农村、学校基层一线群众,收到良好效果。

2.演出剧(节)目内容丰富、题材向上,充分满足不同观众层次的文化需求。送文化下乡的演出节目既有大家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地方戏的优秀传统经典剧目,也有红色教育题材、孝文化题材的正能量剧目;既有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小戏、歌曲、舞蹈,又有反映移风易俗的小品和欢乐祥和的歌曲、舞蹈、器乐节目等,以不同的主题,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赏需求。

3.演出形式灵活多样。随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已在全市大部分乡镇农村落地生根,但由于一大部分农村地处山区,有的一个行政村由大大小小数个或十余个自然村组成,所以,根据很多基层剧团、文化馆具体情况安排演出队伍,在具备演出条件的广场安排规模较大演出,有些不具备条件的则采取小分队的形式演出,最大限度的实现全覆盖,让一些偏僻山村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尽享文化成果。

送文化下乡面临的困境

自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以来,总的评价是成绩显著,赞美有加。当然,我们在看到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成绩的同时,也不庸讳言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送文化下乡演出补贴普遍偏低。农村演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共享性,对财政保障的依赖性较强。尤其是贫困村,多为经济发展落后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往往也是送文化下乡的死角,也是文化生活最贫乏的角落。由于偏远山区条件的限制,给演出带来诸多不便,导致演出成本增加,补贴跟不上。另一方面,文化下乡演出的形式有待创新。送文化下乡演出“供需”脱节。送文化下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应该因地制宜。但是有一些送文化下乡很盲目,演出的节目普遍都是由演出单位决定,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至于观众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演出单位事前不作调查,所以心中无数,演出的效果当然也就要大打折扣。再者,文艺队伍的培育有待加强。

送文化下乡走向的思考

做好送文化下乡这篇文化惠民的大文章,是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如何把送文化下乡真正做到群众心坎里,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一是建议政府有关不管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基层合作机制。当前,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戏曲传承发展的工作,地方戏曲的复苏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县一级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扎实做好专业院团、剧团的复建工作,有了专业院团的依托,送文化下乡活动就水到渠成。建议进一步建立市县文艺院团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文艺院团的资源优势,以改变市级文艺院团“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上有带动,下有支撑,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壮大各级文艺演出团队,并能够集中优势的演出团队力量进行剧目创排、培训交流,抱团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大大改善“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精准扶贫”等文化惠民演出和大型文化活动仅靠省、市院团的局面。二是创新送文化下乡形式,降低演出成本。在立足政府财政保障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还要创新观念、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农村演出市场商机,培育、开发农村商业演出市场。在内容上,既要精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小戏,更要深入体验农村现实生活,创作符合农村群众欣赏需求、小而精的剧节目,扩大演出市场。在形式上,一方面遴选小节目、组建小分队,努力降低人员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流动舞台车、演出器材模块化等多种方式,通过提升演出科技水平,降低器材成本。三是适当减少送文化下乡场次,集中优势演出力量提升演出质量。一般来讲,一个地级市保留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承担全市的送文化下乡演出任务,同时承担着精品剧目创作排演等任务,地方院团压力巨大。从基层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情况看,过多的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使精品剧目创作等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减少演出场次,一方面,结合演出成本不断增加的实际,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精准扶贫”工程等公益性演出的補贴标准。同时,探索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加大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力度,以保证送文化下乡演出质量,更好地服务农基层群众。四是加强对基层庄户剧团和演出团队的指导和培训,形成“常下乡”、“常在乡”。古人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广大基层农村有了“文化种子”,文化才能在基层发芽、生根、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文艺下乡”不过是在“输血”,要想让文艺最终在乡村落地生根,就需要在乡村的文化体系中植入“造血”功能。因此,送文化下乡的未来走向是“种文化”下乡,上级专业文艺团体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各基层单位组织演出队,派出专业人员为他们培训指导,提高专业水平,排演相对高质量文艺曲目,让基层群众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真正做到文化普及,让广袤的基层大地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健康、向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团惠民文艺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1942,文艺之春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艺范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