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恨歌》为例谈黄梅戏音乐剧的探索

2017-07-04 01:37何凤娇
黄梅戏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文李隆基杨玉环

○ 何凤娇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剧首先在欧美国家开始勃兴,而“在中国,‘音乐剧’一词第一次出现在1945 年发表于《时代报》的一篇名为《推荐“孟姜女”》的文章中”,在《推荐“孟姜女”》一文中,居其宏说:“假如戏剧是综合的艺术,那么,音乐剧可以说是综合的戏剧。音乐剧《孟姜女》便是歌剧、舞剧、话剧的混合,……”《辞海》中说:“美国的一种音乐喜剧”黄定宇在《音乐剧概论》一书中,对音乐剧概括说:“音乐剧,应该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音乐剧,无疑是表演艺术的一个门类,而黄梅戏历来至于在表现形式上的开拓,将黄梅戏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究竟会产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笔者将以黄梅音乐剧《长恨歌》来解读这一现象。

200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排演《长恨歌》,该剧原是罗怀臻应法国剧作家的邀请而作的音乐剧《大唐皇妃》,取材于白居易同名长诗《长恨歌》,讲述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分四幕,即“围猎”、“出浴”、“马嵬坡”、“长生殿”。为了排演此剧,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剧组,导演谢平安、胡嘉禄,作曲陈精根,舞台美术设计何礼培,舞美设计莫小敏。李文、黄新德担纲主演,李文饰演杨玉环,黄新德饰演李隆基,吴亚玲饰演梅妃,余顺饰演寿王、王成饰演安禄山。黄梅戏《长恨歌》历时三年,四换导演,布景几度返工,剧组人数最多时曾有160多位。第一稿导演是舞蹈家胡嘉禄;第二稿的导演是来自四川的话剧导演查丽芳;第三稿的导演是川剧的谢平安;第四稿导演由谢平安与胡嘉禄共同担任。

黄梅戏《长恨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既保留黄梅戏优美抒情的田园风味,同时大量采用音乐剧的时尚表现元素,以此适应底本的音乐剧形式。其一,通俗化的唱词结构方式接近于现代流行音乐唱词,并与黄梅戏的旋律相结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杨玉环与观众第一次亮相时的独唱《不羁的心》,格调高雅、时尚前卫,展现了一位活泼、开朗、任性但又带有点山野气息的杨玉环。其二、多声部、立体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如借鉴传统戏曲中“打背躬”的方式,进行多声部的交叉进入,如梅妃、李瑁、安禄山、李龟年四重唱《爱是什么》。再如第三场男声合唱“六军不发无奈何”,李隆基看着杨玉环走向高悬的男女二重唱,及剧终多声部合唱《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丰富多彩的多声部、立体化音乐表现形式,在大型民族乐队和打击乐的伴奏下,颇具现代潮流感。其三、咏叹调的合理注入。例如李文饰演杨玉环唱的《风沙呼啸着掠过山岗》,是一段既具有抒情性又具有戏剧性张力的冲突性咏叹调。音域宽广、音色甜美的李文将富于表情的歌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吴亚玲饰演的梅妃还有一段抒情性咏叹调《月儿明,风儿清》,凄婉而激越,表现了梅妃临终前的忏悔。第四,时尚前卫的舞蹈。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黄梅戏也不例外,《长恨歌》的舞蹈是与音乐紧密相连的戏剧化舞蹈,例如在华清池沐浴嬉戏中穿插如华丽典雅“霓裳羽衣舞”,多变的狩猎和设围队列群舞中伴随着的西部号角,再加上各种骑兵舞、弯刀舞和各种军队方阵舞蹈。现代、时尚、潮流的舞蹈风格,在保留黄梅戏载歌载舞的剧种风格的同时和谐地穿插在剧中,避免了“戏不够、舞来凑”的弊端。

黄梅戏《长恨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黄梅戏,整体上保留黄梅戏优美抒情、活泼明快的剧种风格,却以音乐剧的结构手法立体呈现,成为事实上的黄梅戏音乐剧。她探索了黄梅戏在表现形式上的极大可能性。黄梅戏音乐泰斗时白林先生对其赞赏有加,说:“黄梅戏《长恨歌》尝试了黄梅戏与交响乐的结合,……优美、抒情而又散发着江淮大地泥土芬芳的黄梅戏,在大交响乐队深厚、雄大的烘托渲染下,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效果,为黄梅戏又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黄梅戏电影艺术片《天仙配》之前,就已经有交响乐版本的《天仙配》在上海演出,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这一经典唱段流传开来,在大型交响乐的烘托渲染下,使优美抒情而又散发着泥土气息、山野芬芳的黄梅戏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效果,为黄梅戏音乐剧化表达开拓了新路。黄梅戏《长恨歌》开拓了黄梅戏的表演领域,剧中饰演李隆基的黄新德说:“《长恨歌》甚至打破了传统的曲牌体,用现代诗一般的唱词唱戏,虽然我感觉不是很习惯,但这样的黄梅戏可能年轻人喜欢。”黄梅戏努力面对变化的社会现实、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使其在黄梅戏的发展道路上跋山涉水。

用一个完全西化的音乐剧底本造就一台具有音乐剧风格的黄梅戏,既是创新也是冒险。尽管,黄梅戏《长恨歌》为黄梅戏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在今天看来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尽管,黄梅戏《长恨歌》2004年获得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扮演者李文、黄新德获文华表演奖,李文获得2004年第二十一届梅花奖。但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排演成功至今演出不过30余场。从演出实践来看,黄梅戏《长恨歌》的创新获得了戏曲精英阶层的认可,在剧种形式的探索方面是成功的,但却未受到黄梅戏观众群的认可,可以说这种探索是失败的。探索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创新的结束,黄新德表示“创新难免有成有败,这是正常的,只有多种尝试才能闯出一条新路,不尝试的话就只有失败。黄梅戏现在的总体态势是向前走的。”

所以,在探索黄梅音乐剧的道路上,黄梅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认为,一台成功的黄梅戏必须同时具备黄梅戏和音乐剧的美学追求。第一,黄梅戏音乐剧首先必须是黄梅戏的,黄新德在谈到《长恨歌》的创新时说:“要发挥黄梅戏音乐长于抒情、演员善于塑造性格和剧种富有民间乡土风味的特点,做到好听、好看、易懂、易学,雅俗共赏,从而在观众中迅速普及。经过数代人的摸索和积累,才造就了黄梅戏这样一个一直保持着旺盛生机和活力的剧种。”;第二,黄梅戏音乐剧还应该是音乐剧,具备音乐剧的审美观众。首先,在生活化、大众化的舞台上时空中进行个性化的角色塑造,运用诸如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电声扩音设备、本色的声音来塑造剧中的人物。其次,流行性和娱乐性并存,拉近黄梅戏与普通观众的心理距离,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愿意并能参与进来。黄梅戏历来追求传统而不囿于传统,重视形式而不拘泥于形,以开放的胸怀、大胆的开拓精神屹立于中国戏曲之林。

猜你喜欢
李文李隆基杨玉环
Advances in thermoelectric(GeTe)x(AgSbTe2)100-x
定制化光学遥感器精益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
李亨啖饼惜福
香尽空珊珊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素面朝天”究竟是面对谁
美人爱欲与封建枷锁
大唐艳景中的女性幻象
自 尊
杨贵妃生死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