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勤工助学活动视角浅谈“95后”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缺失

2017-07-10 04:35田沐荣刘飞
价值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观念应用型劳动

田沐荣+刘飞

摘要: 本文从广西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勤工助学活动视角对“95后”大学生劳动观念进行研究,发现,“95后”大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主动性差、责任心弱,功利心强等特点,劳动观念缺失。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根据存在的问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教育提出建议,进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bor concept of "post-95"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k-study activities of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in Guangxi. It is found that "post-95" students show poor initiative wea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trong sense of utility in labor and lack of labor concept. The reasons are variou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so as to deep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勤工助学;劳动观念;95后;缺失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work-study;labor concept;post-95;lack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0-0151-03

0 引言

李大钊曾说过:“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动解脱。”劳动是一个人的基本特征,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是走上社会必备的素质,劳动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乐等三方面的需要。劳动观念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勤工助学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劳动技能,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本文从勤工助学活动视角探讨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念问题,具有“以点窥面”的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指导意义。

1 “95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表现

我国在校大学生年龄结构为18~22岁,目前主要为1995年以后我国改革纵深发展阶段出生,属于“95后”人群,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笔者通过对广西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观察,并收集用人部门老师们对其的工作情况反馈意见,发现:“95后”大学生劳动观念主要表现为:工作中主动性较差、责任心较弱、功利心较强、缺乏创新意识、轻视体力劳动等。

1.1 主动性差

通过对该高校近三年来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存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现象,比如,对于某些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的任务,像清洁卫生、收发信件类工作,表现出懒散消极,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而对于那些对个人能力略有要求的任务,像打印、复印、办公软件运用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承担,有的学生甚至连想都不想就直接讲“不会做”、“没做过”……表现出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1.2 责任心弱

根据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在工作中责任心弱,比如,很多勤工助学学生会出现频繁换岗的情况,工作中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有学生进入岗位后发现与自己理想中的不一致,就会半途而废,提前退出;还有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代的任务便离开,工作中敷衍了事,虎头蛇尾;此外,很多学生表现出时间观念不强、对工作任务不重视等。这些均给勤工助学活动开展带来诸多不利,给用人部门带来困扰。

1.3 功利心强

笔者对该高校2015~2017年三年来累计2026名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参与目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以重视经济收入为主的学生分别占当年总人数的57.72%、45.81%、46.08%,以重视能力提高为主的学生分别占当年总人数的2.12%、10.81%、11.98%,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以重视经济收入为主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远远超过以重视能力提升为主的学生人数比例。此外,通过各个用人部门老师们对学生工作情况的反馈意见,也证实了“95后”大学生在工作中“功利心强”这一特性,比如,很多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时表现出做事捏轻怕重,不在自己的值班时间的工作就提出要求计算加班,功利心较强。

2 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教育体制问题、家庭教育责任、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经历等。

2.1 学校原因

首先,虽然我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还较为深远,使得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校仍偏重考试科目的教学管理,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一些学生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这一点从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学生对一些如打扫卫生、收发包裹信件一类的“体力”劳动兴趣不大,认为这些劳动是在浪费时间或没有意义。殊不知,学习虽是一种增加技能的重要方式,但对于终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体力劳动的作用是不能够被替代的。正如列宁所言,“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通过体力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启发思维,激发创造力。

其次,包括高等院校在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设置较少或实践平台设置不够合理是造成学生“不会劳动”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很多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是单纯进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传授,真正的动手实践部分在10%以下,缺乏专门针对某项劳动技能的单独训练,忽略了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的关联性。这一点在通过对该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调查中得以证实,该校缺乏对上岗学生勤工助学具体工作内容的培训和指导,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岗位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造成学生“找不到事情可做”,老师“无人能用”的尴尬局面。

2.2 家庭原因

对于“95后”大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都经历过“文革”时期那样“读书难”的时代,又赶上改革开放重视知识经济的大潮,他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体会至深,因此,“读书至上”、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会对子女有着不容忽视影响,这是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劳动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必要劳动经验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勤工助学视角观察发现,他们中多数表现出眼高手低,对劳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劳动观念严重缺失。此外,“隔代抚养”是“95后”大学生的另一个特征,在他们成长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祖父母的过度溺爱容易导致劳动观教育的缺失。总之,多数“95后”大学生在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长期的家庭保护下形成一种强烈的优越感,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他们的思想认识发展,从而表现出劳动意识缺乏。

2.3 社会原因

首先,从社会整体来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各自的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建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体力劳动是较卑贱的工作。其次,受当今社会如散漫的新自由主义、功利的实用主义、虚荣的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使“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在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使贪图安逸、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受到推崇,从而影响了他们正确劳动观念的建立。最后,在我国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小农意识等传统劳动伦理文化缺陷同样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树立。

2.4 个人原因

“95后”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缺失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客观因素外,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造成劳动观念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當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没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长。这种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在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性格中易出现孤僻、脆弱、偏激、爱慕虚荣、自视清高等特征,这些特征会严重妨碍到他们劳动协作精神和劳动能力的养成。

其次,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劳动,在参加劳动时往往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进而对劳动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会害怕劳动或不愿参加劳动活动。

最后,“95后”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还不完全稳定,对“善恶美丑”的分辨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定性,易受他人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劳动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片面,劳动意识、集体协作观念及勤俭节约思想比较淡薄,从而影响到劳动观念的树立。

3 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意义

①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对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②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一,良好的劳动素质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之一,尊重劳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崇尚劳动活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三,培养大学生劳动观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正确的劳动观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③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是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但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缺乏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就业、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劳动素养、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对学生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

4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劳动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4]。相对研究型本科教育来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3]。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劳动意识,建议学校、社会、家长要共同努力。

4.1 高等学校要组织、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参与实践

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纳入日常计划中,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以及品德塑造融为一体,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第一,劳动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需求,可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同步进行,也可将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同时纳入教学考察的重点内容,应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第二,将劳动实践成绩纳入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的考察中。第三,成立专门的学生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将劳动实践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对学生校内、校外劳动实践进行管理,包括学生劳动实践范围、实践内容、实践时间等,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节假日等闲暇时间,为学生参与实践的安全问题提供“保护伞”。第四,注重提高劳动教育质量,课程设置要求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第五,加强学生社团在社会劳动实践的组织作用、服务作用、表率作用,提高劳动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校园内劳动氛围。第五,增强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劳动实践作用,加强管理,健全组织机构,由专职部门全权负责管理勤工助学包括岗位设置、学生上岗培训、考核、报酬发放、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第六,增加大学生劳动实践心理教育指导,用理论知识去阐述劳动的内涵,灌输劳动光荣思想,从心理上、意识上认同劳动观念,接受劳动教育,热爱劳动生活,增加大学生劳动实践的自信心、消灭虚荣心,强化责任心、培养爱心。

4.2 社会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學校可与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让劳动实践更贴近实际,可结合学生专业、兴趣、就业取向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不仅要设置如市场调研、家教、礼仪等服务性工作机会,也要给学生参与发明创造、科技研发等提供渠道。学生只有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接受锻炼和考验,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进而成长成才。在劳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把个人的实践融会于社会实践之中,找到社会实践的结合点,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跨越。

4.3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还需得到学生家庭的重视、理解、支持与配合。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劳动教育得到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大学生父母,要转变观念,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不仅要支持孩子在校期间的劳动实践,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衣食起居等日常劳动等培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动手能力,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因此,学校可在完善教育的前提下,要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了解劳动教育的要求。

5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勤于劳动,乐于劳动,享受劳动是一个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劳动实践不仅可使大学生了解自己,增强劳动技能,反过来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之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特点的劳动教育的途径,并把它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要端正其态度、扭转排斥劳动的不良作风。这不仅需要学校方面做出努力,社会各界也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利用舆论导向的强大优势为劳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事业单位也要接纳学校组织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与学校形成合作;学生家长也应该对劳动实践有正确的认识,鼓励、支持孩子多多参与到其中。

参考文献:

[1]简世德.对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几点认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4).

[2]曹宇.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10).

[3]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思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2).

[4]陈小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5(02).

猜你喜欢
观念应用型劳动
维生素的新观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健康观念治疗
热爱劳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