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教研工作中的十大意识

2017-07-13 17:13钱胜
化学教学 2017年6期

钱胜

摘要:教研工作长期、复杂而艰巨,同时也充满挑战和创意。结合笔者自身的教研经历,从教研员应当树立的教研理念入手,从不同的视角和思路阐释了教研工作中的“十大意识”,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教研工作;教研理念;十大意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6–000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从事教研工作以来,本着“发展教师,成就自我”的理念,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以期能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重庆市的化学教研工作。

我们意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研工作的重要价值不断凸显,做好教研工作的重大意义也日趋呈现,教研工作的深化和转型成为当今教研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如何能使自己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得到教研同行、一线教师的认同,是每一位教研工作者(以下统称“教研员”)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教研工作的繁杂性、重要性使得我们必须对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出思考。笔者通过对自己近年来的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提出在教研工作中应当树立的“十大意识”,一方面作为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与同行一道就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最终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日臻完善,达成预期目标。

1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也称之为特色意识。这是教研工作中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理念之一,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使教研工作常做常新,永葆活力的重要理念。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的不断变革决定了,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不寻求工作思路和方式的突破,只会让工作止步不前,甚至陷入倒退的境地。首先,我们不应当总重复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可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物质条件下的有效尝试,并不一定具有可迁移的价值,如果照搬可能会导致生搬硬套、刻舟求剑,其结果适得其反、贻笑大方;同时也不宜不加变通地复制自己曾经的成功经验,人只有不断地修正甚至推翻过去的自己才能不断地变革、创新,而达到更高的境界。正如曾在清华大学任职的知名学者陈寅恪,他上课时有“三不讲”:书本上有的我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讲过的我不讲,他的课堂总是学生爆满,让梁启超也由衷感叹:“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本着以上理念,我们曾进行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尝试,如我们在2016年举行了重庆市第一届特长化学教师学术年会、重庆市第一届最美化学教师评比、重庆市第一届高中化学教师听评课大赛等各项活动。事实证明,这些创新性的活动,一改教师对传统教研活动的审美疲劳,激活了一线教师的思维,创设了教师专业发展新的支点,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

故而,我们应把创新作为教研工作的突破口,以创新思维作为引领,使教研工作总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变化的形式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

2 角色意识

首先,教研员应当明确自己的三大主要职责——研究、指导、服务[1]。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既不能认为教研工作统领学科发展而高高在上,也不能认为教研工作可有可无而妄自菲薄。正确的态度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教研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从宣传学科正能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开展自己的工作。

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在教师队伍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努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所以,我们应大大方方、旗帜鲜明地开展组建教师专业团队、组织学科教研等活动,并同教师共同紧紧围绕学科人才的建设和储备出谋划策,进而提升学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此,我們在2014年成立了重庆市第一支特长化学教师队伍,打开了我市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正确把握“教学”与“教研”的关系。有人曾提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应重视教学实践,要尽可能多地走进课堂,除了听一线教师上课外,还应转换角色亲自上示范课、观摩课,立足课堂,站稳讲台,扭转教师普遍认为的教研员注重理论、轻视实践,善讲原则、不善讲课的不良印象,从而以身示范,对一线教师起到良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3 公正意识

公正即公平、正义,她是维护教研员形象的有力保证,是维系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情感的纽带,也是推动教研工作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教研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一线教师,尽可能公平地为每个单位或每位教师创设平等的学习或竞赛机会、拟定公平的竞赛流程等等,都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使活动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我们采用了公示制度,对重大活动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采用及时网上公示的方式。

比如,2016年在举行重庆市第一届高中化学教师听评课大赛时,为了简化分组程序,提高工作的效率,一改曾经的现场抽签、网络抽签等方式,随机地以每个单位上报的选手的指导教师的电话号码(说明:为了体现随机性、公平性,今后的活动可能会随机地以上报的材料中的某一项进行排序,比如指导教师的学校或姓名,选手的电话号码等等)按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排列,并按排列结果对选手进行自然分组,以确定选手的参赛课题及赛课顺序。我们在所有材料上报结束后对上述的排列分组方式进行通报公示,然后对排列分组的结果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公示,我们还对选手的临时增补、指导教师的更换、比赛的结果、评委的遴选原则等等进行网络公示,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这些公示结果,以备后查。我们还主动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随时欢迎教师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情况进行投诉或举报。以上举措使得活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背景下有序地展开,得到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

4 成果意识

教研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门类众多,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培训、各级学科竞赛、各种命题活动、各类课题研究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保存,应通过各种途径,发动各类人员,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逐一落实前期策划、过程中的照像摄像、活动结束后的简报撰写等工作。同时,教研员不能置身事外、不闻不问,而要全程参与、协同完成。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物化成果,要对活动过程中成功的做法进行提炼,对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好能以文字、照片、录像等方式加以记录和保存。此做法的好处有:其一,储存资料,以备今后研究、查阅;其二,可撰写成论文发表、转化为课题进一步深入探讨等,使活动的功能得以延伸和辐射,扩大其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益。

5 精品意识

也可叫做品牌意识。我们认为凡事要做必做好,做得不好不坏,还不如不做。我们要把教研工作当成一种有价值的事业来追求。做好、做精我们的工作,我们工作就有价值,我们组织的活动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拳头产品”,体现其品牌价值,被广大教师认同和称道。在我们的工作辞典中不宜出现“大概可以”、“差不多了”、“似乎是这样”等词汇,工作应当精益求精,不容马虎,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要考虑周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忌眼高手低、大而化之。

比如,美国加州的金门大桥,就是一次把桥修建成精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典范。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也被认为是旧金山的象征。从上个世纪30年代竣工至今的近90年里,虽遭受强大地震、巨大风暴及雨水腐蚀,仍整洁如新、稳定坚固。可以想象,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品意识和求真精神在支撑着此桥的建造。同样,对教研工作中的每一个精品活动的培育和维护,需要一大批人协同努力,共同奋斗。

我们都应深知,打造精品、捍卫品牌的艰辛,而毁掉精品、损污品牌却犹如千里之堤上的蚁穴,可能会使苦心建构的精品长堤在不经意间毁于一旦。所以,我们要与一线教师共同来打造和维护品牌的地位和形象,不应当做出有损于品牌的不当言行。

6 纪律意识

教研工作看似平凡无奇、传统常规,实则事关紧要、责任重大,时常会涉及一些“机密”领域。比如教师的竞赛成绩、职称评定的结果、命制的各级各類试题等等。保守工作机密,是每个公民最起码和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在这些“机密”没有解密之前,我们应当守口如瓶,不动声色。我们不能马虎大意,无视纪律,而要做到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说话做事都要分场合、懂轻重,切不可信誓旦旦、言之凿凿,随意承诺、行事轻佻,否则将触及底线,自毁名誉。

所以,我们应当时刻强化纪律意识,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主动维护学科和自身的形象,从而赢得一线教师的信赖,为我们有序、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石。

7 服务意识

教研工作不仅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人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教育教学事业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教研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亦当如此。

教研员应多深入一线,与教师打交道,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在各种规章制度和总体原则的框架下,多为教师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还要更多地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默默无闻或边远地区的教师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同时,教研员专业成长的机会多于一线教师,这是不争的事实。以重庆市为例,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市优质课大赛,间或有实验创新大赛等等,其间教研员都有机会指导参赛选手,成为他们的指导教师,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而这样的机会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却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教研员应发动、组织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主动把荣誉让给他们,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肯定,不宜自己占有过多荣誉。当然,教研员参与了工作也应当实事求是地上报到相关部门,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服务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奉献意识,只要教研员设身处地为一线教师着想,在荣誉面前保持应有的谦让,定会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和拥护,也会使自己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相反,可能会路越走越窄,使自己处于难于开展工作的尴尬境地。

8 合作意识

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我们处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等各种竞争无处不在,合作意识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一个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绝大部分的教研工作必须通过许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时代已基本过去。如果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他人打交道,孤芳自赏、顾影自怜,最终不仅事业很难取得进展,吃亏的只有自己。所以,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一种美德,也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教研工作中的合作对象包括各级单位或个人。如学会组织、教委(教育厅、局)等,或本单位(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同行。在合作时,我们要制定并认清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每位成员的具体目标,要充分地给予他人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不能武断专行、刚愎自用。在多数情况下,教研员既是合作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合作过程的参与者,首先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才能在各自发挥优势的同时形成合力,完成既定目标。

9 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的周期性决定了教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重复性,而教研工作的复杂多变和不可重复的属性使该工作充满挑战而又魅力无穷,小到每次竞赛规则的制定或对一堂课的点评,大到每年的中考、高考的形势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千万别奢望教研工作可以一劳永逸。所以,教研员必须牢记学习的重要性。

在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教育剧烈变革的时代,我们学习的需要尤为迫切,学习的内容也应当十分广泛。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家宏观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针、政策;还要及时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动态,如课程标准、教材教参、考试大纲等的变化;也要坚持从各种杂志阅读专业文章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动态;更要及时收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资料,如各级赛课的相关课件、教学设计、实况录像、各种实验创新比赛的资料等,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要反复学习并仔细揣摩,领会其要领;对其中的水准欠佳的作品,要能提出自己批判性的见解,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多涉猎专业以外的其他各类书籍,以丰富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和武装自己,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思想领域的拓荒者、学科领域的引领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为他们的专业成长铺平道路;才能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同他们一道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10反思意识

如同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一样,教研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使其几乎无法尽善尽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直面问题,不解决问题,不从问题中反思过失、总结经验。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很好地阐释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同样教研工作也是如此,一线教师要经常写教学反思,教研员也要经常写教研反思。叶澜教授说得好:“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故而,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日臻高效、卓越。

以上的“十大意识”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没有先后之别,也很难有主次之分,犹如十辆并肩运行的马车,形成合力拉动着我们的教研工作不断向前健康、有序地发展。作为教研战线的新兵,笔者正努力前行、奋力探索,希望能有更多同行为笔者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参考文献: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28/13/ 9126396_268412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