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注入江津养老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7-07-13 13:57陈喜艳
资治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社会资本政策

陈喜艳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江津耀文老年公寓、区福利院寿康养老服务中心、“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先行先试重点工程”津山云燕项目,与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群体座谈交流,从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非营利组织获取一手资料,以注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從多个不同环节进行系统调查分析,重点解答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政府职能定位等破解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难点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江津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资本;养老产业;政策

一、社会资本注入我区养老服务产业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养老机构短缺与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的热度也与日俱增。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竞争不规范、产业发展良莠不齐等问题比较普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制,本文拟对社会资本注入我区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截至2015年底,我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4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2.6%,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4.67万,占全区老年人口的13.7%,9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5321名,百岁老人135名。据推算,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0万,全区呈现出总量大、比重高、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加速的新态势。

与老龄人口增长趋势相悖立的是:目前我区养老服务机构不足,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区仅建有51家养老服务机构和103个社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床位8100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24.6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养、护、助功能不齐全。

据调查,我区还没有社会资本注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供应专用老年日用品保健品、培训养老服务人员等领域,现存耀文老年公寓、白沙寿星养老公寓、白沙向斌养老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经营较为困难,区福利院寿康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叉较高,满足不了需要。以养老地产为主导“津山云燕全国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先行先试重点工程”于2014年9月正式授牌,投入使用尚需一段时间,江津养老服务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我区养老服务产业注入社会资本难的原因

1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不理想。一方面,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持抵触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被子女遗弃、无儿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子女没时间照顾等原因才进养老服务机构;由于观念问题,部分社会资本认为发展老养服务机构前景不乐观,害怕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另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自身软肋也抑制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热情。这主要体现在:养老服务机构在安全、消防、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水平上还跟不上,工作人员中高素质人员较少,多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主,文化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少部分人参加过简单的护理培训,谈不上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和心理疏导服务。

2政策支撑力度不够。首先,用地指标不足。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跃发展,各大工业园区的发展突飞猛进,用来发展的用地指标原本不足,近年来,有几家社会资本想在江津投资养老服务产业,都因用地原因而搁浅。其次,政策界限不明。做养老服务产业,前期是铺垫,需要其他产业支撑,最典型的例子是养老地产。以津山云燕项目为例,调研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希望政府在用地、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政策上予以支持,但审批界限未明确,项目负责人不知找谁落实。再者,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标准。在养老服务的行业准入与退出、服务质量与评估、收费标准、运营管理等都存在监管不足问题,就拿自理老人收费标准来说,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很容易导致社会资本注入时为追求利益而出现恶意竞争等违规操作行为,无法保护人住老人利益。

3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周期长、成本高、回报少、风险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垫付大量资金。例如:民办养老机构的以市场价格拿地,成本过高,所以民办养老院收费比公办的养老院收费高。若是租房,租房费和员工成本费大概占总成本的70%~80%。关于经营回报,在我区现存的几家养老服务机构中,福利院寿康养老服务中心属政府投资、福利院自主经营的项目,至搬迁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耀文老年公寓2015年经营盈利仅50万元。关于经营风险,首先体现在权责义务不够明晰。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易发生突发生病、死亡、走失等事故,在津的几家养老机构均有老人发生意外赔偿的案例。其次,缺乏保险保障。没有商业保险公司办理人住养老机构老人的团体意外保险,发生事故完全由经营者负责,经营风险较大。再次,经营者也面临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公办养老院往往“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却入住率不高,从某种程度上直接消减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

三.社会资本注入我区养老服务产业的“三点建议”

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养老服务产业,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是从政府的层面要社会养老的宣传。政府应利用多种媒体强化社会养老观念宣传,一方面针对老年人加强多元化养老方式的宣传,让老年人接受社会养老观念,引导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产业的消费。另一方面针对子女进行宣传,让子女认识到将老年人送到养老院和孝顺与不孝顺没有关系,只是生活方式的一个转变。二是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自身强化宣传。社会办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进行宣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社区老人和子女参观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了解社会办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状况,打消顾虑,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入住率。

2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和引导。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社会资本注入养老服务产业当作民生实事予以谋划。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结合我区财力和老龄事业实际情况,探索老龄事业资金投入的新模式,建立养老产业服务基金。利用财政资金作为杠杆撬动民营资本、慈善捐赠投入老龄事业,逐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等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服务老龄事业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养老服务产业的配套政策,预留土地等资源为养老服务产业服务。国土、规划、发展改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审批部门给予多方支持,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减少企业行政成本。四是出台相应融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企业入注养老服务企业,并对社会资本入注养老服务产业的融资行为给予担保,对融资利息给予政策性的补贴。五是加强引导。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探索联合养老和地产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运用行业监管,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人员水平。

3从需求角度的不同建立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一是试点建立“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据调查97%以上的老人享受以家庭为依托、社会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倡导将养老服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终端延伸到家庭,费用可由区、镇、村(社区)三级和个人按比例分摊。二是以社区养老为单位建立服务体系。政府以补助的形式鼓励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人文化服务中心和老年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老年人检查身体、提供文化活动和日间照料等服务。鼓励家政公司利用现有资源,增加老年人日问照理服务。三是全面兑现社会办养老机构政策。对已引进的养老服机构,区政府要落实财政补助、税收等优惠政策,今年全国推行“营改增”改革,作为原缴纳营业税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区民政局、区财政、区国税局、区地税局要按照相关政策予以指导,按规定制定相应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负担。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社会资本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