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

2017-07-13 13:07谭丽媛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8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实效性大学生

摘 要 高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的树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积极探索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仰 教育 实效性

作者简介:谭丽媛,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91

信仰教育对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培育与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现代国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认识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育实践四方面增强政治信仰教育实效性。

一、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

将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方面、有侧重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课程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的能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程着重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着重突出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相信共产党执政前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着重突出对我国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和荣辱观,加强对相关制度的认识和认同。

(二)以其它课程为辅助

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还包括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以及专业课,形势政策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中的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将政治信仰教育目标贯穿于时事政策课程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全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将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渗透到其它课程,融入基础课和专业課教学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政治教育资源,并结合学科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三)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渗透

首先,把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到党团工作中,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等,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政治信仰教育功能。其次,把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到学生会、社团工作之中,发挥高校学生会、社团的组织凝聚作用。加强对学生会尤其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最后,把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到班级、宿舍管理工作之中,发挥班级和宿舍的集体教育功能。通过规章制度建设、班风学风、文明宿舍建设等工作融入个人理想追求和社会风尚要求相结合的教育要求,倡导文明、和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政治信仰教育融入学习生活环境建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和辅导员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向导。

二、改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转换政治信仰教育的逻辑思维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高校在政治信仰教育中要转“是什么”为“为什么”的思维方式,形成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学生问题集合到这个问题体系中来,形成符合本校和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转换政治信仰教育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学的感染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只是从课本到课本,对学生以抽象的理论知识、概念定义讲解说教形式,运用新鲜活泼的事例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后,采用现代化教学载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适当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电视、多媒体及网络的优势,给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的视频、新闻以及评论,剪辑专家精彩的视频作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利用专题讲座、访谈、问答等多种形式讲授教材重点与难点等形式,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首先,关注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对不同大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正确认识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不同背景、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力争使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步伐,积极主动要求上进。其次,注重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在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通过网络、个别谈话、短信、书信等方式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问题,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解疑答惑,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三)增强互动性和情感性,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首先,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作为主体间性关系,应重视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亲近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政治信仰教育;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师在互动性师生关系中获得职业认同感,增强其责任意识,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其次,建立互动型课堂组织方式。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启发思维,同时,引入社会热点、难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分组讨论、辩论赛等各种形式,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增强政治理论认同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提高政治信仰的教育效果。

(四)注重反馈性和持续性,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

首先,建立政治信仰教育评估制度,加强评估结果的反馈运用。高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估制度,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监督。同时,根据评估结果,从中找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政治信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提高教育效果。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情况,加强政治信仰教育的持续性。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对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来加强正确价值观教育。同时,高校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和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特别是加强对大三、大四学生的关怀,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生集体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将政治信仰教育渗透于其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深化他们的情感认同,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信仰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织参加各种社会调查活动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选择一些课题,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深入农村、企业做实地调研,拟写调研报告;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的“三下乡”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经济特区和大型企业进行参观访问,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大学生加深对我国国情和社会形势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参与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情感认同;同时,在实践调查中,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现状与历史,我国与其它国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纵向与横向的对比中正确认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出现的问题和曲折,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认同。

(二)组织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

高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類自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开展各类勤工俭学以及各类科教文卫“三下乡”实践服务活动,将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生活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创造社会价值中自我实现,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决心。当然,高校还可以结合国家的重大活动,例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G20等盛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在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人对中国的认知,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三)组织参加各种纪念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历史资源,以重大事件纪念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缅怀、瞻仰革命先辈等活动,用榜样激励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比如:利用五四运动、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等纪念日或者建党周年、改革开放周年、共青团成立周年等等周年纪念来开展简洁、有意义的纪念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渗透于这些纪念活动之中,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政治信仰教育。

(四)组织参加政治生活实践

高校可以结合高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机会让学生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比如选举活动、监督权;可以针对社会的政治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讨论活动,例如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歪曲历史的错误行径、倡导男女平等的活动以及我国新一届领导的一切积极举措等,通过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让他们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理性表达政治情感。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著. 魏楚雄、俞新夫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3]王天恩.六个“为什么”与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方法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4][美]内尔·诺丁斯著. 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实效性大学生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