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课前潜心备课

2017-07-14 09:40彭桂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备课语文课程流程

彭桂芳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依据这个语文教学的新性质,改革语文备课。文章从备课的指导思想、流程等方面展开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备课;目标;流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41-02

不打无准备之仗,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说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功在课前。新课标对于什么是语文教学作出了定性,那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依据这个语文教学的新性质,改革语文备课。笔者的设想是从备课指导思想、备什么、怎么备等方面下功夫。

一、备课的指导思想

将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果不明确这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那么教学工作就是盲人骑瞎马,方向不明。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所教年级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要求,知道自己所教年段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后全面达成总目标”。

二、明确备课内容

概括起来讲,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课前准备(含教学媒体,收集资料,教学预热——语文实践活动等),备教学拓展延伸(作业,课外阅读等),备教学时间等。

三、明确备课流程

一般来讲,语文教师备课的流程是:解讀教材——确定导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时及其侧重点——编写每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拓展(作业布置或拓展阅读等)——教学反思等。

1. 解读教材

(1)明确教材的内容。就一个单元而言,它包括单元导读、课文、诗词诵读、语文乐园;就一篇课文而言,不能把教材仅仅理解为课文,它还包括课题、课文、插图、课后的“理解运用”。

(2)解读教材。解读教材首先要读教材,即教师在读懂教材的过程中与文本深入对话,钻研教材,思考“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要经历3种境界:浅入浅出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浅入深出、深入深出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深入浅出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解读境界。即读准字音,读通、读懂句子和段落——读懂重点词句段乃至重点标点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怎样把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能够懂的信息。解读教材的方法可以百花齐放,不妨参考特级教师贾志敏的做法:“拿到课文之后,我总要先读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碰着困难,我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请教同事、同行,乃至学生。”这种严谨、虚心的治学态度不仅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的风范,也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起码教态和教学基本功。否则,就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批评的那样,“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没有对文字的反思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有的教师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也视作教材。很多教材是节选某文章的一部分,那么原来的全文或前后文也可以看作是教材的一部分加以解读,对于理解课文主旨也有好处。教师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还要写出教材简析,加深解读文章主题思想和表达特色的理解。

2. 确定导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1)确定依据。一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性质和任务确定,设计三维学习目标;二是根据年段教学要求确定,重点和难点清楚;三是根据教材要求确定(课后的“理解运用”基本反映出教材的教学要求),表述要具体;四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特别是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储存水平确定),目标符合学情。

(2)把准年段目标。第一学段:兴趣习惯培养,识字学词能力训练,指导朗读,积累字词句,以识字为重点。第二学段: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多法理解字词句;读懂自然段,认识意义段;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以自然段训练为重点。第三学段: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揣摩表达顺序,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的阅读,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学习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确定原则。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学生实际,立足于学法指导。

3. 确定基本的教学方法

(1)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确定。

(2)教学方法的种类。如朗读默读法、读写结合法、读中学写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它们各有长处。

第一,朗读默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的朗读默读法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把读书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它注重创设读书情境,引发读书动机;体现读书层次,明确读书目的;重视读书指导,画龙点睛引领;讲究读书方式,多式交替开展;着力读思结合,培养读书品质;给足读书时间,夯实读书过程;适时积极评价,体现读书互动。

第二,读写结合法。这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但是现在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代表人物是特级教师丁有宽,他不仅创新了读写结合法,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材。该方法的特点是全面结合,句段篇、开头结尾等写法全面学以致用,从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第三,读中学写法。这是武汉市创立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实用价值非常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低、中、高各个年级都适用,在阅读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表达方法的教学,及时进行仿写训练,读中学写,或者在阅读后迁移运用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第四,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寓理于情。它可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借助情境感悟语言,激发情感,明确道理。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通过语言描绘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开展活动表演情境,观看视频解读情境。

第五,自主合作探究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书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作文是靠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所以,首先要组织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把书读进去,为合作研讨奠定基础。再安排小组或者班级讨论,开展互动学习,把书读出来。

四、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或者收集资料,参与某些活动等。二是根据教材要求适当组织某活动。三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四是收集与课文相关且能够帮助学生解读或写作的材料。

五、设计课时及教学侧重点

课时划分教师不会忘记,但容易忽视每课时教学侧重点的设计。要合理安排课时侧重点,做到一目了然。

六、编写每课时的教学过程

编写每课时的教学过程是备课的重点。只有优化预设,才能精彩生成。

1. 编写教学过程的原则

要根据读写教学的规律编写,根据课型编写,根据教学模式和主要教法编写。不管根据什么编写,都要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编写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突出,通过细化教学步骤突出,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适当引进收集的资料,拓展阅读。

3. 编写要体现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特点

对特殊句段的“小练笔”仿说,对谋篇(开篇、过渡、结尾、结构、写法)方法的迁移仿写,尝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

一是通过课外作业拓展,包括基础知识训练和书面小练笔;二是推荐与课文类似的读物课外阅读拓展;三是组织与课文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为迁移运用课中写句、构段、谋篇方法提供材料。

八、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就是反思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運用”的成败,简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想法。对于一课一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功培养的典型经验,可以写出小论文;整理成教学资料入档。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备课语文课程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