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2017-07-14 16:55王轶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王轶双

摘 要:課堂是初中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教学策略与手段的创新。因此,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千方百计的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正是以此为论述主线,着重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课堂 课堂 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应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有自己的感受很认识,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新课标的颁布,是为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指导的准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语文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写作轻指导的观念,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从细微之处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表达,充分彰显个性。[1]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作时都是寥寥数语,而且每次都是采用重复的题材,没有创新意识,其主要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而兴趣是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了,才会真正的投入其中,写作也是一样。因此,如何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能引导学生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但是如果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不能跟学生之间很好的互动,产生共鸣,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作文时,一定要细心引导,跟学生融为一体。[2]

2.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

学生养成对作文自我修改的习惯,对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自我修改,贵在“自我”,强调态度认真,重在习惯培养。

3.改变过去作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而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为线索,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自己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3]

二、写作要多观察生活、立足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要从一草一木,身边的小事开始,细心观察。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不知道从何下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但写的东西都是废话连篇,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事物。

三、丰富阅读知识,积累写作经验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如果读过足够多的书,有丰富的知识,那么写作起来也就顺手捏来,运笔自如了。而丰富的知识,并非一日而成,是来源于平时的积累与学习。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培养学生们平时就要多看书、多写作的习惯。但是多读多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读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里所指的多读书是指那些经典的文章、好的文章(精读而非泛读),从中借鉴、积累知识,如:中外名著、古代诗词等。

2.多动脑

看书不能白看,同时也要动脑。把看到的好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相对比,进行比较,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就显而易见了。另外也要善于发现生活当中的事件,挖掘其本质,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上来。

3.多写

平时要多练习写作,看到好的语段跟谚语时用笔记下来,适当时可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另外,一定要培养学生每天写日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写日记,能很好地提高及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让学生轻松的表达

作文教学贵在落实,而落实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写作理论,而是要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描写时,他不是在讲台上空谈条文,而是先给学生各发两颗木糖醇,一颗让学生吃下去,一颗拿在手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用眼睛看它的色泽和形状,用手摸它的质地,用舌头尝它的味道,用鼻子嗅它的气味;最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内容描述表达出来。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循着写作的程序展开思路,最后顺利完成作文,并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4]

五、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带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更显得重要而棘手。对于教师来说,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复杂,面临艰巨的挑战;对于学生而言,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往往与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息息相关。语文是初中的核心科目,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质量。所以,在语文这门核心科目的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学的方法与思路,更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塑造、维护的思索;学生们也不能总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应该更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们交流,成为老师的“好朋友”,这样也利于自身学生兴趣、积极性的培养。例如,在平时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解课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师生关系的塑造营造空间和时间。具体的,语文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讲解与师生交流的时间、任务安排,腾出更多的时间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个时间不必很长,但是要充满意义,要体现师生奔着一个目标前进的精神。简言之,教师和学生可以为了一个难题共同思考、一块儿研究,最终解决这个难题。因此,以语文课堂为基地,以师生互动与协作为抓手,最终可以塑造良性的师生关系,同时引领初中生不断取得语文学习的进步,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只要我们将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可行的教学行为,坚持民主和谐的作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化的光彩,在作文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土龙.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浅谈[J].新锞程(教育学术),2010(11)

[2]夏朝霞.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上褥摇生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2)

[3]陈飞渊.靳锞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铬文镙堂教学致率[J].学周刊,2011(04)

[4]周建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之初探[J].品牌(理论版),2010(10)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