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文学启发小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的研究

2017-07-15 00:07吕玉清
教育界·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想象力想象

吕玉清

【摘要】从儿童文学角度出发,将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与小学生写作思维相联系,从儿童文学中汲取营养,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创新。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推进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儿童文学;创造性写作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影响着儿童的创造性与想象思维,逐步成为影响儿童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低学段的写作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食物,在写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中学段的写作要求明显提升,让学生学会分层次、分段落写作的同时,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自己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瞬间,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能进行想象并概述;高学段的要求逐步提升,主要集中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进行想象或纪实,为创造性地写作积累作文素材。因此,小学阶段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不仅是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让孩子进行创造性地写作,而且也应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生活情愫从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盲目机械地模仿[1]。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儿童文学是滋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沃土。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以其多样的体裁、浅显生动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学生阅读,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得的多种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一、 广泛阅读,激发兴趣

儿童文学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儿童文学有包括自然、物理、科学知识的文艺作品,也有反映人文社会知识的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儿童文学体裁多样,形式生动,有寄寓深刻哲理的寓言,有充满幻想的童话,有生动活泼的叙述,有绚丽多彩的景物。儿童文学以善为美,蕴含着许多育人的道理,大部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儿童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使孩子快乐成长,培养其对文学的乐趣与兴趣。儿童文学将一些奇异的想象、美妙的心愿、善意的爱惜印刻在孩子头脑中,让它们逐渐成为孩子心灵的绿洲,贴近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更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

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帮助小学生突破认识空间、生存空间狭小的局限,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窗口。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不愿写作,厌恶写作,他们对写作抱有不良的情感体验,认为写作困难而烦琐,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无话可写,无内容阐述。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有语言要表述,有情感要抒发,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乐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丽与乐趣,从而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思索与感悟,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丰富阅读,启发想象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孩子在经过大量的阅读以后,能积累扎实的写作素材,逐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阅读使孩子的文字更生动、笔下的语言更优美、文章更充裕。儿童文学中的儿歌、童话、故事小说、科学文藝、儿童图画等作品都是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这些对象的,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是语言文字的全新创造,是心灵的自由飞翔;在写作教学中,文本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资源。将现实生活与儿童文学相联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写作的课堂充满新意,充满魅力,充满智慧。

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雨点》一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为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启发学生想象能力,我觉得到此处教学意犹未尽,无意中听到两个学生悄悄地讨论:“那天下雨了,雨点落在了我种的牵牛花上了,花儿顿时显得好精神哟。”于是,我便加入了拓展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雨点还会去哪儿?会是怎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雨点落在花瓣上,和花瓣说悄悄话;雨点落在草地上,在草地上打滚;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滑滑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交流的相互启发下,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运用儿童文学活泼的语言,联系生活,想象说话,充满了天真和童趣,实现了学生想象力思维的训练,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了深入。我将学生平时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运用到课堂学习中,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想象力是儿童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逐步向有意想象的过度,他们的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在引导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发展他想象的有意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的兴趣,以发展他的想象力。儿童文学作品是充满想象与生机的,小朋友们在阅读中往往能被文字引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特别是童话、寓言、科学幻想这类作品,那些大胆的幻想和夸张,促使着小学生们富有激情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例如儿童散文《落花生》《寄小读者》《我的朋友溶溶》讲述了美丽的童年故事,刻画了聪明可爱的儿童形象。小学生在儿童散文作品中看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人生百相,从平凡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展开对未来、对世界的憧憬与期盼,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着手,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开拓对事物的认识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事物,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2]。对孩子们来说,书本是沉睡的巨人,要使童话故事这个“例子”充盈着鲜活的知识气息、跃动的生命活力走近孩子,需要文学作品创造性的处理,在学生和作品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 深入阅读,创造思维

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同文本展开对话,有益于他们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从而有意识地进行构思与创作。在儿童长时间地进行大量阅读以后,他们能在阅读中无意识地把握语言形式和规则,从文学阅读中获得写作范本。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可针对某一作文题目,例如《冰雪融化的想象》,围绕这个题目由雪的自然形态美,引导学生联想到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由雪给人的整体感觉,引导学生想象白雪茫茫,鹅毛大雪,雪人的生活状态及可能发生的趣事;由雪的变化,引导学生联想到冰雪消融,化为彩虹,流入深海,想象雪后的美妙情状。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思维的多维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

再如,写看图作文《过河》,大多数的同学通过写盲人和瘸子这两位残疾人过河时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事。可有的同学却写了这两位残疾人互不相让、不肯合作,两人都掉进河里,最后两人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这样写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深入阅读的理论依据。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同学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法,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师应不断肯定并指导,鼓励孩子们从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精华,为作文中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表达提供源泉。

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写作思维是一个长期深入、综合发展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儿童文学是提高孩子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为有效的资源,作为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给他们插上儿童文学的翅膀,让他们快乐地飞向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