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 YKL-40 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7-07-18 11:57张志军王宝亮冯来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斑块

张志军 王宝亮 冯来会

1)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 YKL-40 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

张志军1)王宝亮2)冯来会1)

1)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16 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变化,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5.0%,2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血清sICAM-1水平,阻止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所导致的微血管阻塞,改善血管的“低灌注”和“不灌注”,通过降低血清YKL-40水平而改善斑块的不稳定性,减少脑梗死的再发,通过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丁苯酞软胶囊;急性脑梗死;sICAM-1、YKL-40、S100B蛋白

脑梗死是成年人致残第一原因,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丁苯酞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本文初步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在血管内皮异常黏附聚集、斑块不稳定性、神经细胞凋亡、脑损伤等方面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病人120例,颈部血管彩超提示有颈动脉斑块,均符合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9.36±8.39)岁;伴发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5例,高脂血症36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15±9.05)岁;伴发高血压30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6例,高脂血症35例。2组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急性脑梗死的标准制。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均可,但此次发病前患者须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脑梗死发病48 h以内;(4)头颅CT排除脑出血和梗死后出血;(5)年龄18~80岁;(6)入组前均未进行动、静脉溶栓或手术取栓治疗。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参考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治疗;脑保护治疗;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治疗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40910),0.2 g/次,3 次/d。16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进行疗效对比。

1.4 疗效判定[1](1)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 91%~100%,病残程度0 级;(2)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7%以下;(5)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6)病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1]制定的评分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6天各评定1次并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通过的《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6天各评定1次并比较。

1.5 实验室指标检测 (1)一般资料:监测脉搏、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2)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于入院后治疗前及治疗第16天各检查1次。(3)实验室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测定及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6天各检测1次并比较。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YKL-40水平、S100B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YKL-40水平、S100B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是从天然植物芹菜籽中分离、提纯并消旋合成的新型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多重药理作用,主要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2],在脑梗死急性期。其促进血管生成、帮助建立侧支循环代偿、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强能量代谢等作用均已得到证实,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表达的 ICAM-1 脱落而来,血清sICAM-1的水平能够反映出脑血管内皮细胞所表达的ICAM-1 水平。sICAM-1在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的黏附、聚集及滚动,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聚集到血管内皮,导致微血管的阻塞,造成“低灌注”甚至“不灌注”现象。YKL-40是糖基水解酶家族的一员,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一方面YKL40能够激活p38MAPK,使MMP-9的表达增加,引起多种蛋白的降解和纤维帽变薄,最终导致斑块的稳定性降低,同时,YKL-40也能够上调VEGF表达,引起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病理性新生微血管的形成,若新生血管破裂,则会导致斑块的出血并降低其稳定性。血清YKL-40水平的升高可使斑块不稳定性明显增加[3]。S100B蛋白特异性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中,高水平的S100B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引起神经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4],是目前最能反映脑损伤程度的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5],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的75.0%。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评分提高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2组均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而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sICAM-1、YKL-40、S100B蛋白水平(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血清sICAM-1水平,阻止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所导致的微血管阻塞,改善血管的“低灌注”和“不灌注”,通过降低血清YKL-40水平而改善斑块的不稳定性,减少脑梗死的再发,通过降低血清S100B蛋白水平,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李和平,吴丽娥,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保护机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3,12(6):342-343.

[3] 王玮,王旭生,张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YKL-40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8):714.

[4] 李江华,王丽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 8(1):60.

[5] 王达鹏,刘建刚.脑苷肌肽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MMP-7 和MMP-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5 499.

(收稿2017-01-09)

R743.33

A

1673-5110(2017)12-0060-02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斑块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