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7-07-18 11:57郭建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郭建敏

新密市中医院脑病五科,河南 新密 45237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郭建敏

新密市中医院脑病五科,河南 新密 452370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9—2016-09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单一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35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2组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颅内压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例),低于对照组的26.37%(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恢复,改善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局部亚低温;脑功能;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STBI)由钝器打击、交通事故、挤压等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率较高,相关监测资料显示在颅脑损伤总患病率中高达20%为STBI[1]。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头痛、呕吐、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且该类患者多合并颅内血肿、脑挫伤、脑水肿等,导致其颅内压升高,提高致残、致死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控制病情恶化,亦有学者研究指出亚低温疗法可减缓脑损伤患者脑组织代谢,改善患者脑功能[2]。本研究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局部亚低温联合应用于STBI,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脑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9—2016-09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0(43.67±3.83)岁;损伤部位:硬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5例,脑挫裂伤17例,硬膜外血肿3例。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0~60(45.40±3.61)岁;损伤部位: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5例,硬膜外血肿4例。2组年龄、损伤部位、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陈孝平等主编的《外科学》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3];知晓本研究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颅内高血压者,脑肿瘤及脑血管病者,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行全麻,于头部颧弓上耳前约1 cm处行切口直至耳廓后上方顶骨结节,于正中线直至额部发际行钻骨孔5个(分别为额骨颧突后、额突眉弓下近中线处及耳前近颞底处3个),显露颞底、额底,咬除蝶骨嵴外1/3,将硬膜外血肿清除,实施颅内止血,弧形打开硬脑膜,充分显露颅底、顶叶及前颅底,清除挫裂坏死组织及硬膜下血肿,止血,若患者出现急性脑膨出则实施减压,扩大硬脑膜并实施减张缝合,解剖复位硬脑膜,若为双侧血肿、脑挫裂伤则实施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于以上基础上实施局部亚低温治疗:术后注射冬眠合剂1号30 min后,使用双腔颅脑降温仪(长春市安泰电子产品有限责任公司ZLJ-2000型颅脑降温(监护)综合治疗仪)进行降温,5 h内将温度降至肛温32~34 ℃,并以此温度维持6 h后实施复温,对降温仪进行调节,使温度每4 h升高1 ℃直至肛温35 ℃,维持24 h后撤离降温仪,自行调节体温。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脑功能障碍评分法(DRS)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脑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分值越低脑功能恢复越好[4]。(2)统计比较2组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周颅内压变化情况。(3)对2组脑积水、颅内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迟发性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D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R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DRS评分比较,分)

2.2 2组颅内压比较 2组治疗后即刻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颅内压对比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545,△P<0.019

3 讨论

STBI为神经外科常见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压恶性升高为导致STB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创伤后脑水肿加重、颅内血肿等为导致颅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故及时、有效、合理的降低颅内高压,为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充分暴露患者颞叶、额叶、额极等脑组织,防止因术野暴露不充分致使脑组织嵌顿发生切口疝,进而彻底清除颅内坏死脑组织及血肿,增大颅腔容积,从而迅速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疝回纳,解除脑干及大脑后动脉压迫,恢复脑功能;且该术式可通过打开侧裂池释放脑脊液,避免术后血管痉挛的发生,止血彻底,可有效避免迟发性血肿及再次血肿的发生;此外术中采用的减张缝合术可防止脑硬膜外液流至颅内,从而降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5]。黄锦丰等[6]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STBI的同时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预后恢复良好率高达57.69%。亚低温疗法是一种采用物理学方法将患者体温降至预期水平,辅助手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模式,其主要作用机制为:(1)通过降低金属蛋白酶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减轻血脑屏障受损,进而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保护脑组织;(2)抑制钙离子内流,改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现象,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进而恢复患者脑功能;(3)减少受损脑细胞氧耗,避免因乳酸过多沉积所致脑组织酸中毒的发生;此外其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少内源性毒性产物的释放、产生,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发生,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更彻底清除颅内血肿、止血,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缓解脑毒性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周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DR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对STBI患者予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功能,减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李翠燕,郭雪琴,潘彩霞.免疫营养干预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 932-1 934.

[2] 李传友,毛青.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 206-2 207.

[3]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6-208.

[4] 李如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6):808-809.

[5] 柯于勇,刘军.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9-31.

[6] 黄锦丰,凌国源,玉石,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0-12.

(收稿2017-01-11)

R651.1+1

B

1673-5110(2017)12-0099-02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