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口史研究评析
——人口数量研究的进展

2017-07-19 12:15舒运国
关键词:人口统计曼宁增长率

舒运国

(上海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

非洲人口史研究评析
——人口数量研究的进展

舒运国

(上海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

非洲人口史研究中有两大难题,即人口统计资料的缺乏和人口资料可靠性的低下。这两个问题长期阻碍着非洲人口史研究的开展。进入21世纪,这种形势有所改变,学者们采用各种新方法,诸如推算法和参照法等,逐步建立起非洲人口的历史和时间序列。与世界人口史的其他领域相比,非洲人口史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任重道远,需要学者们继续努力。

非洲;人口史;数量研究

在世界人口史的研究领域中,非洲人口史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究其原因,非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缺乏基本和必要的人口统计资料,因而给研究造成了巨大困难。然而,经过学者们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非洲人口史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拟就非洲人口史中人口数量研究的进展做一评述。

在非洲人口史的研究中,有两个问题十分突出。

第一个问题:非洲人口史的历史统计资料十分缺乏。

按照非洲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古代(1415年之前)、近代(1415—20世纪60年代)和现代(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之后)三个历史阶段。在上述各个历史阶段,缺乏人口资料是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古代社会(1415年前),关于非洲人口的统计(或者估计)的资料稀缺,以致无法具体阐述非洲古代人口变迁的概貌,更加无法深入研究非洲人口史的其他问题。古代非洲为什么如此缺乏人口的历史资料?这与当时非洲大陆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其一,在非洲许多地区尚不存在进行人口统计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需要。人口统计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如,最初的人口调查往往是国家为了征税或者抽丁而进行的。众所周知,1415年以前的非洲大陆,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对外联系与交流稀少,在大多数地区没有形成国家组织,部落或者部族是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其人口规模十分有限。经济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粗放的社会组织不存在进行人口统计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其二,口述文化不利于人口资料的统计和保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除了少数地区出现文字外,许多地区尚没有文字,也不存在文字记录。当时流行的是口述文化。所谓口述文化,就是运用口头语言,口耳相传,代代相传。我们不否认口述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也不得不指出它的不足,比如容易遗失,而且不适合运用于较大规模的人口统计。因此在口述史料中涉及的人口资料极少,而且缺乏可靠性和正确性。

进入近代社会,缺乏非洲人口统计资料的问题依然。

1415年以后,西方殖民势力渗入非洲。最早入侵非洲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在非洲沿海建立了零零星星的殖民据点。因为葡萄牙人在非洲以抢掠为主,并不关注当地的人口数量,因此没有留下有关人口统计的资料。

进入奴隶贸易时期,一些西方贩奴公司和商人对于贩卖奴隶的人数有过一些记录,一些海关也有对于出入海关的奴隶的征税记录。这为统计奴隶贸易的规模提供了有用的资料,但是也要指出,这些资料十分零碎,主要集中在非洲黑奴输出和输入的地区和港口。

19世纪末非洲整体沦落为西方殖民地后,西方殖民当局为了税收等原因,做过一些人口统计,但是这些统计的“软肋”十分明显:其一,由于种种原因,统计或者估计的数字缺少可靠性和正确性。关于殖民地人口统计,1931年英国殖民部关于肯尼亚的报告如实反映了当时的形势:“还没有关于土著人口的精确统计。人口数字是基于行政当局的估计而得出的,它与各个地区成年男性纳税者的数量有关,这也产生了相当广泛的边际误差。1931年土著人口为2966993人,而1926年为2682848人,这意味着人口增长了10.5%。此外,也没有关于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的资料。”①其二,非洲各地情况也不平衡。有些殖民地的资料丰富些,有些根本没有。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殖民地,诸如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人口统计时有进行,人口资料也相对丰富;而在其他殖民地,甚至连一次人口统计都没有进行。人口统计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进入现代社会,即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后,人口统计的资料日益丰富。根据塔布廷和斯考马克尔(Tabutin and Schoumaker)的研究,1960—1969年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48个国家中进行了28次人口统计;1970—1979年间,这个数字上升到41次。这组数字对比反映了非洲国家的人口统计工作日益普及。但是也应该看到,非洲国家的人口统计依然呈现出不平衡态势。有些国家进行了3~8次人口统计,它们是肯尼亚、加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和赞比亚;而许多国家一次都没有进行,诸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几内亚、加蓬、乍得、索马里和斯威士兰。②邦德斯坦(Bondestam)经研究后指出,1950-1971年间,有11国进行3次人口统计,20国进行2次,6国仅进行1次;剩下的几乎1/3的国家没有任何人口统计资料。他指出,非洲国家人口统计工作常常遭遇许多困难,以致无法真正展开。比如1970年有21国计划进行人口统计,但是只有5国实现了预定计划。根据联合国统计署1990年的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有9国没有报告本国人口数量。之后情况更加糟糕,2000年有15国没有完成人口统计。2010年,联合国希望这个数字能减少到3个特殊国家: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西撒哈拉。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政局动荡或者财政困难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人口统计的正常开展。

第二个问题:关于现有非洲人口历史统计资料的研究价值。

非洲人口统计的历史资料,主要集中在近、现代时期。对于这两个时期的人口统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专家们都提出了质疑。比如在奴隶贸易中,由于奴隶贩子为了逃税等原因,常常瞒报奴隶人数;在禁止奴隶贸易时期,大量的走私贸易更没有统计数据。十分明显,由于奴隶贸易期间不存在统计制度,因此奴隶贸易数量的统计五花八门,有些数字统计的上限与下限竟然相差数倍之多。

在殖民地时期,殖民地当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在申报给宗主国的材料中,随心所欲地夸大或者缩小殖民地人数。比如,为了说明殖民地的重要性,往往夸大殖民地人口规模;而在申报殖民地的税收时,又会缩小殖民地人数,以减少向宗主国上交的税收。在早期法属西非(AOF)和法属热带非洲(AEF)的人口统计中,人口规模被人为夸大,因为法国殖民官员认为,必须向巴黎指出殖民地具有巨大的商业和财政潜力,才能引起宗主国政府的重视。但是,这两个殖民地十分贫穷,不久就证明无法财政自理,必须依靠比较富裕的沿海殖民地或者巴黎的资助。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根据人口数量),殖民地当局再次夸大当地人口数量。

非洲国家独立后,人口统计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④

如何看待非洲人口统计历史资料的研究价值?国际学术界认为,对于人口统计的历史资料的鉴别工作应该遵循三个标准:一是资料是否具有分类价值,尤其是关于人口的年龄、性别、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等项目;二是在测定资料的价值时,必须对人口统计背后的激励机制进行检查,比如统计人员、政治家和利益相关者在统计过程中必须持中立立场,否则他们的倾向可能影响统计结果;三是检查统计的可靠性,可以比较各种统计的增长率,比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资料。通过以上三种评估方法,专家们对非洲历史上人口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其一,无论在殖民时期或者非洲国家独立后,非洲人口统计资料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非洲殖民时期,统计资料有一些低估了总人口数量,这主要是由于国家能力的低下(包括人力、当地酋长的计算技巧和后勤困难等因素)妨碍了统计的有效性。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人口统计的数量增加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人口统计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现象。其二,专家们达成广泛的共识,认为后殖民时期的人口统计具有巨大的变化,人口统计资料无论其数量或者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离全面、正确的要求,尚有不小的距离。可以试看表1:

表1 1968年热带非洲人口统计资料的类别(%)

说明:A:具有年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详细资料;B:年龄资料不全,出生率和死亡率资料详细;C:具有详细的年龄资料,出生率和死亡率资料不全;D:缺少直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资料;E:没有系统的资料。⑤

从1968年非洲部分地区的人口统计资料来看,完全符合人口统计要求的资料(即表1中的A类)依然不多,除中非达到71%之外,西非为32%,东非为3%,整个热带非洲仅为27%。可见,即便在非洲国家独立之后,尽管人口统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人口统计的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非洲人口史研究遭遇两大难题:其一,有关非洲人口的统计资料十分缺乏。在非洲古代,人口统计资料很少;进入近代社会后,殖民当局虽然也做了一些人口统计,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政治因素和税收因素),因此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而且人口统计在各地十分不平衡;非洲国家独立后,人口统计逐步受到重视,人口资料大大丰富,但是其质量仍然有待提高,而且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其二,有关非洲人口史的资料,由于各种原因,其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这些人口资料必须进行必要的鉴定,在确定其可靠性后才能运用。上述两个难题给非洲人口史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尽管非洲人口史的研究条件十分困难,但是学者们还是迎难而上,他们首先尝试建立非洲人口规模的时间序列。

对于非洲人口的历史发展,专家们做了研究。由于没有必要的资料,因此都带有估计或者推测的成分。20世纪经常引用的非洲人口的时间序列,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麦克艾弗迪和琼斯(Colin McEvedy and Richard Jones)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迁移等情况,对照世界人口发展形势,做了一些推测。他们提出的非洲人口规模的时间序列见表2:

表2 麦克艾弗迪和琼斯关于非洲大陆人口的时间序列(单位:万人)⑥

其二,综合威尔考克斯(W. F. Willcox)、杜兰德(J. D. Durand)和联合国资料,对于非洲人口的时间序列估计如表3:⑦

表3 综合威尔考克斯、杜兰德和联合国资料的非洲人口时间序列

其三,考德威尔(J. C. Caldwell)对于非洲人口时间序列做了推测,他认为:“整个大陆每年有0.25%的人口增长率,这是1500至1840年这个时期合理的估计数字。”他提出了如表4的估计:⑧

表4 考德威尔的非洲人口时间序列

鉴于各种估计或者推测的角度不一致,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非洲人口史的难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许多人对于建立非洲人口历史资料库失去了信心,于是这个研究领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事情还是有了转机。1977和1981年在爱丁堡举行了两次有关非洲历史人口学的会议,再次唤起了学界对于非洲人口学研究的关注。利格雷(Wrigley)对此总结说:上述两次会议“使许多勇敢和有决心的学者开始研究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这些国家的人口在前不久还没有人统计过”。⑨

近年来,对于非洲人口史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最重要的标志是建立新的非洲人口时间系列。为此,著名学者曼宁(P. Manning)的研究必须一提。他原先研究奴隶贸易对于人口的影响,近年来,他对于非洲人口数据库进行了重新讨论,对于殖民时期和前殖民时期的人口总数进行了重新估计。针对非洲历史上人口数据不全的问题,曼宁采取了两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了1850—1950年间的人口数字序列:

1.推算法。曼宁运用了联合国1950年的人口估计资料,这个资料大部分是以20世纪50年代殖民后期或者60年代独立初期的人口数据为基础推算的。曼宁确认1950年的非洲人口统计数字是可靠的,因此他以1950年为基准年份,采取向前或者向后推算的方法来推算1950年前后的非洲人口规模。

2.参照法。曼宁认为印度的地理气候环境与非洲有类似之处,而且在1950年之前印度资料比可以运用的非洲殖民时期的统计资料的质量更好,因此,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可以作为非洲人口增长率的参照系。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曼宁建立了1851—1960年间的非洲人口增长率序列,见表5:

表5 曼宁建立的非洲可参照的人口增长率: 1851—1960年⑩

注:1851—196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0.5%

曼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打破了非洲人口史研究领域中长期沉闷的局面,重新推动了关于非洲人口史的讨论;其次,提出的研究新方法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是却为非洲人口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曼宁的研究再次使学界活跃起来,学者们见智见仁。弗兰克马和乔文(Ewout Frankema and Morten Jerven)于2014年11月发表的《由推算或者参照来撰写历史:关于1850—2010年非洲人口的共识》具有代表性。文章对于曼宁的研究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他们同意推算法和参照法在撰写人口史时具有重要的优点。但是,他们也提出了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推算法中,由于以1950年作为整个序列的基准点,因此,这个基准年份的人口统计数字必须是正确的,不然,将影响整个序列的准确性。然而,在研究了殖民统治以前和以后的长期人口发展统计的偏差后,他们认为,对于1950年非洲人口总数的估计应该向上调整,从2.2亿上升到2.4亿。他们运用了肯尼亚、尼日利亚和黄金海岸个案研究的成果来支撑这种调整。此外,他们认为,即便采用推算法,也不能把殖民时期所有的信息内容全部抛弃。加纳的情况表明,尽管殖民时期所做的人口统计在各地是不均衡的,但是历史统计资料和报告以及由当代学者做出的评论提供了有价值的看法。因此,推算法必须与历史资料相结合。

其次,参照法是以印度人口增长率作为参照物的。曼宁认为:“如果可以假定,整个热带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变化有某些相似,那么把具有完整人口资料的印度作为非洲人口增长率的参照本是恰当的。然而,印度不能直接代替非洲人口模式。在19世纪早期,英国统治比较稳定,因此有理由认为,在这一时期非洲的人口增长率应该低于印度,尤其是因为奴隶贸易与英国征服和建立统治时引起的动荡。总之,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对于推测现代非洲人口增长率是十分有帮助的。”对于这个看法,弗兰克马和乔文提出如下观点:一是非洲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印度吗?在19世纪后期,印度次大陆经历了严重的饥荒,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如果把印度增长率作为非洲的参照物,而且因为非洲的饥荒、疾病、殖民动荡和人口迁出而把非洲的增长率下调,那么,就把妨碍非洲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双重计算,既计入了非洲的因素,又计入了印度的因素。二是如果说非洲参照增长率应该来自其他热带国家,因为两者有可比性,那么,北非和南部非洲不是热带地区,也较少受到热带疾病(疟疾、嗜睡病和黄热病)的影响,所以,热带非洲和非热带非洲的参照增长率应该是不同的。1950年,北非和南部非洲的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27%,它们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其增长率比印度更加波动。曼宁推测埃及在1920年前的增长率为0.2~0.5之间,但是统计的估计是1.0~2.0之间。

那么,怎么修正上述缺陷?弗兰克马和乔文提出了他们的方法:第一,对于非洲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参照物。比如,对于北非(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和西属撒哈拉)的增长率,采用了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人口统计资料。把埃及作为利比亚的参照标准,把阿尔及利亚作为突尼斯、摩洛哥和西属撒哈拉的参照标准。对于南部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南非、斯威士兰和津巴布韦),可以利用现存的南非人口统计资料。1950年,南非人口占南部非洲的73%。对于北非1850年的估计,弗兰克马和乔文的数字比曼宁低48%(1280万与2460万),而南部非洲的估计低57%(410万与960万)。于是在1850年,两者差距达到1740万。第二,在亚洲热带国家中,印度如果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相比,人口增长率是属于低下的,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曼宁推测的人口增长率。

弗兰克马和乔文对于曼宁的人口数字做出了修正,见表6:

表6 推测的非洲整体人口增长率及人口总数:1850—1960年

表6 推测的非洲整体人口增长率及人口总数:1850—1960年

曼宁的人口时间序列年份人口总数(百万)十年增长率(%)弗兰克马和乔文的人口时间序列人口总数(百万)十年增长率(%)调整后的人口总数(百万)1850139.6114.1122.71860139.80.0117.70.3126.51870143.40.3122.10.4131.31880145.70.2127.70.4137.31890148.20.2134.40.5144.51900151.20.2137.10.2147.41910157.80.4141.90.3152.61920163.00.3147.30.4158.51930180.01.0166.41.2179.3

(续表)

无论是曼宁的研究,或者是弗兰克马、乔文和其他学者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非洲人口史研究的不断深化。曼宁提出的推算法和参照法,不失为研究非洲人口史的一种新方法和新路径,他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非洲人口的时间系列。弗兰克马和乔文在曼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他们提出的非洲人口时间系列更加具有合理性。毫无疑问,曼宁和弗兰克马、乔文的研究代表了当下非洲人口史最新的研究水平。

纵观非洲人口史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非洲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数字序列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尽管尚有大量的研究需要进行,但是各种非洲人口的数据库不断出现。以下是当前四种比较常规的人口数据库:

1.佩恩世界表(The Penn World Tables[PWI])

佩恩世界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比较中心编制的有关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的跨国分析标准数据库。2009年8月的版本包括189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经济数据。数据中包括人口和人均生产总值等数据。

2.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UN])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是由联合国人口署组织编写与发布的有关人口的报告,每年发布一次。其内容主要是对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人口发展进行统计、测定和展望。其时间涵盖150年(1950—2100年)。该报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于人口的历史估计,时间界定为1950年至报告发布的当年;二是对于将来的预测,时间为发布当年至2100年。该报告收集了人口的各类指标,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率、出生率、生育率等。

3.世界发展指数(The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WDI])

这是世界银行采集和发布的发展指标,它提供了当前的全球非洲资料,包括了国家、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涵盖了214个经济体。世界发展指数的界定时间为1960年至发布当年。内容包括经济增长、性别、教育、减贫和保健等。

4.麦迪逊历史统计数据库(The Maddison dataset of historical statistics[MAD])

麦迪逊历史统计数据库由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麦迪逊(Angue Maddison)创立,定期发布包括125个国家的年度GDP、人口、就业和生产率等综合性经济资料,并且讨论自罗马时代至今的世界经济中的GDP和人口的估计资料。

上述四种不同的数据库反映了非洲人口史研究领域的不同研究成果。四种数据库依靠不同的来源材料,运用不同的修正方法处理,因此结果仍然不能统一。比较PWT-MAD系列和UN-WDI系列,在1950年,我们发现在两种数据库中,53国中有28国(即代表非洲总人口的57%)的差异超过了5%的临界线(见表7)。

表7 不同数据库的非洲总人口:1950—2000年

表7 不同数据库的非洲总人口:1950—2000年

年份PWT-MADUN-WDI数量(百万)前十年增长率(%)数量(百万)前十年增长率(%)195022822719602852.232842.2419703662.503662.5419804782.674822.75

(续表)

尽管当前对于非洲人口的看法远不能一致,但是专家们积极收集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毕竟反映了非洲人口史研究领域的兴盛。

第二,专家们对于非洲人口史的研究也已经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这在非洲国家独立后的现代阶段尤其明显。比如,对于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人口发展提出了以下原则:其一,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婴儿死亡率下降,1950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率持续高于1950年以前的水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生育率的结构性下降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出现的。其二,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在1960—1990年间人口增长达到顶峰。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一个整体,人口增长高峰是在1975—1985年,年均增长率为2.8%,有些地区超过3.0%。其四,1990年以后增长率的下降,快于1960年以前,这是由于控制生育的现代手段的运用。

第三,专家们对于影响非洲人口增长的部分因素做出了定量分析,见表8。

表8 有关因素对于非洲人口增长率的影响

表8 有关因素对于非洲人口增长率的影响

有关因素最大每年影响率(%)奴隶贸易的冲击-0.2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奴隶交换+或-0.3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年龄出口-0.6禁止奴隶贸易后+0.4殖民统治引发的动乱-0.4收入增长+0.2自由人口的移入+或-0.6流行病或者饥荒-0.5

当然,表8的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它们确确实实把非洲人口史研究推向了更加深化。

综上所述,非洲人口史的研究面临的客观困难是缺乏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统计资料。面对这种挑战,学者们利用各种研究手段逐步尝试建立非洲人口的时间序列,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必须指出的是,对于非洲人口史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近代和现代,而对于古代非洲人口史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因此需要学术界继续努力。

注释:

①殖民部年度报告(Colonial Office Annual Report),转引自弗兰克马、乔文:《用推算法或者参照法撰写历史:在1850—2010年间的非洲人口问题上达成共识》(Ewout Frankema and Morten Jerven,Writing history backwards or sideways:towards a consensus on African population,1850—2010),《经济史评论》(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4年第67卷,第915页。

②塔布廷、斯考马克尔:《1950年代至2000年代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统计:变化的调查和统计评估》(D.Tabutin and B. Schoumaker, The demography of Sub-saharan Africa from the 1950s to the 2000s: a survey of changes and a statistical assessment),《人口》(Population)2004年第59卷,第463页。

③邦德斯坦:《对于非洲统计资料的注释:准确性、可靠性和解释》(L.Bondestam, Some notes on African statistics: collection, reliability and interpretation), 斯堪的纳维亚非洲研究所的《研究报告》(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Research Report),第18卷,第10页。

④参见舒运国:《非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⑤德沃尔:《赤道非洲人口数据的有效性》(E.Van de Walle,The availability of demographic data by region in tropical Africa),见考德威尔等编:《赤道非洲的人口》(J.C.Caldwell and C.Okonjo,eds,The Population of Tropical Africa),纽约1968年版,第29页。

⑥麦克艾弗迪、琼斯:《世界人口史地图》(Colin McEvedy and Richard Jones,Atlas of World Population History),企鹅图书公司1978年版,第206-207页。

⑦阿巴特:《非洲人口增长与政治》(Yohannis Abate,African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itics),《观点杂志》(A Journal of Opinion),第8卷,第14页。

⑧J·C·考德威尔:《殖民统治的社会影响:人口方面》,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七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91页。

⑨利格雷:《人口与历史》(C.Wrigley, Population and History),引自发伊夫、麦克纳斯特主编:《非洲历史人口学:非洲研究中心举办的研讨会程序》(C.Fyfe and D.McNaster,eds, African Historical Demography:Proceeding of a Seminar Held in the Center of African Studies), 爱丁堡1986年版,第二卷,第17页。

⑩曼宁:《关于1850—1960年非洲人口的估测》(P .Manning, African Population: Projections,1850—1960), 引自考迪尔、麦道克斯主编:《帝国的人口统计:殖民秩序与知识的创造》(D.D.Cordell,and G.H.Maddox,eds, The Demographics of Empire: Thecolonal Order and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雅典2010年版,第258页。

(责任编辑:藏 峪)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African Population History——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on Population Size

SHU Yunguo

(Center for African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Lack of population statistics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existing population statistics are two problems of research on African population history. The two problems have been hindering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African population history for a long time. The situation has been changed since the 21st century. Scholars have adopted new approaches, such as the deducted method and reference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history and time series of African populat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research fields of world population history, the research on African population history is still backward and needs further deepening.

Africa, population history, quantity research

2017-03-10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14ZDB063)阶段性成果;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研究成果

舒运国,浙江鄞县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史、非洲史研究。

C92-09/K400

A

1004-8634(2017)04-0137-(08)

10.13852/J.CNKI.JSHNU.2017.04.017

猜你喜欢
人口统计曼宁增长率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当前经济形势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说到“泄密”,有多少“曼宁”可以重来?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保定地区人口统计调查报告
秦汉时期残障人口统计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