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

2017-07-22 12:28赵华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教学

赵华成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希望小学 广东广州 511375)

摘 要:绿色教育理念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落实绿色教育理念,推进绿色教育,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教学 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 绿色教育

时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保护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通过在学校进行绿色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在绿色教育渗透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以小学为例,展开讨论。[1]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意义

绿色教育在改善小学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课堂教学中绿色教学的实施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课堂

小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跳脱,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绿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小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这有利于营造活泼的小学课堂氛围,起到了活化课堂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2.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差,绿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学习问题的探究,这在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团结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拉近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绿色教育能够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能够让小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了小学生对于的感悟能力。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

1.营造绿色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来说,生命个体与空间环境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而教室环境对于学生来说甚为重要。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在花盆里播下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感受绿色生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走廊和墙面,布置优美的寓意深刻的环境廊道,让学生们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走廊两侧同样可以培养绿色植物,让学生们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主动关心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生长及发育需要的自然条件,从而在课外轻轻松松地学习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让教室内外的绿色小生命与学生们共同成长,无声地发挥绿色环境对学生们的美德熏陶作用,这是潜在的环境教育。

2.在游戏中融入环境教育

根据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对色彩鲜艳、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绿色教育不能枯燥说教,更应该渗透到教学、日常生活管理、阳光体育活动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绿色环保知识,并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环保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可在原有的教材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入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同时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也无时无刻地与环境发生着联系,因此作为班主任应适时地抓住时机,在常规的生活管理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比如给自己签名保护的小树、小花浇水、施肥、除草,要求学生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阻止其他学生破坏环境的行为,让教室里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等。此外,还可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爱唱、好动、喜欢做游戏,那么在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中,班主任就可以把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如音乐游戏编唱《机灵的小鸟》;把课本内容编到课外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表演中领会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开展话剧“失物”招领,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组织游戏“植树造林,还原绿色”“还我一片蔚蓝天空”,表演剧“可恶的烟囱、尾气怪物”等。

3.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正是学生各种习惯开始形成的时候,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低年级教育的重要内容。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后,如何让学生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环保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环保习惯。比如:为号召学生不乱丢纸屑,每天主动弯腰捡拾垃圾,可以组织“今天,你弯腰了吗?”环保活动;开展绿色银行储蓄活动,设立绿色银行行长、副行长,各组长等。通过银行储蓄的形式让所有学生懂得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回收。通过这些形式,学生们也懂得了外出游玩时,应主动地把果皮、纸屑、饮料瓶等扔进垃圾箱,不采摘路边和公园里的花草,不随地乱写乱画等。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着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行为和习惯,逐步形成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从以下几点做起。[2]

(1)为人师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说:“要使学生品德高尚,教师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話深刻地阐明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多么重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讲究卫生,穿着整体,举止端庄,上课前把教桌、黑板擦干净,脏东西不乱扔,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具摆放有条理,上课时板书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学生就会悄悄地跟你学习,作业书写认真,字迹工整,平时也会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2)从小抓起,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反复多次地重复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当学生刚入学时,就要求他的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教师应对这些刚进学校门,思想及各方面涣散的孩子,工作要细心,要通过各种鼓励手段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年龄的增加,要求学生不只是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还要要求做作业要细心,说话要简洁明了,做事要严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批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他们出错,改错;当学生灰心时,我们除了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还可以通过讲伟人、先进人物的故事,看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的录像,教育他们遇事多动脑,碰到困难莫灰心,越是困难越要向前,奋发向上,勇攀科学巅峰。

(3)利用品德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良好习惯的教材。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展开一些讨论,如一口痰的危害,做好事后的心情,怎样理解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到真实中体验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讲道德讲文明,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4.烘托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生态文化教育,更是孕育无限生机,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和谐成长的生命教育。班主任应致力于形成和谐、健康的班集体氛围,把德行教育渗透在文化教育和主题班会教育中,比如开展“我和小伙伴”“老师,您好”“快乐的校园生活”品德活动、视频教育和“我爱我的大家庭”“让班级以我为荣”“我为我的小组争光”等系列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应把班集体看成一个大家庭,让每个学生懂得为这个大家庭添欢乐,形成和平共处、团结向上的氛围。在班级里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小组里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阳光体育课间,由组长带领着组员做好自己分配的任务,共同完成每一个活动。形成和谐文明、团结向上的绿色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稳步提升,还可以使学生的德行和习惯逐渐改善。班级的绿色教育应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提升学生教育的“芯”动力。

5.发挥榜样作用

在班级里,班主任应带领着班级核心班干部,以身作则,树立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榜样,并逐步影响其他学生。低年级可以以竞争夺星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好斗意志,逐步培养出班级环保小卫士。在平时开展的环保教育之外,班主任也应积极地争取所有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如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游玩,在游玩中普及家长和学生的绿色环保知识,进一步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监督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到实处,铭记在心里。

结语

总之,绿色教育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应运而生的创新教育理念。小学绿色教育具有更宏大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为此,小学班主任要在班級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有机结合各项绿色教育活动,通过增强学生环境意识、激发班级关注环境的兴趣,养成环保习惯、注重环保行为,锻炼实践能力,落实绿色教育,促进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闫宝忠.小学语文课堂中绿色教育的有效渗透[J]. 新课程·小学, 2016(10):00286-00286.

[2]康永久.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J].教育学报, 2011, 07(6):59-65.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教学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