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秀男子单打选手林丹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2017-07-25 09:32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吊球高远球前场

郑 强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技战术分析

对优秀男子单打选手林丹的技战术运用分析

郑 强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发、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林丹近年来各大比赛场上技术运用情况、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各项技术使用时得失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在网前时,林丹主要用推挑直线和斜线控制对方的后场,同时结合放网和搓球,造成对手的大距离跑动,消耗对方体力;在中场时,林丹以回击直线为主,通过接杀直线和挡直线将球平稳处理过去,但不时地结合斜线技术,使对手不易抓住林丹的球路;在后场时,林丹主要使用直线吊球、轻杀、高远球控制对手,造成对手前后大范围跑动,一旦发现机会,以点杀、大角度劈杀解决战斗。被动处理球较少,可见林丹的步伐十分到位。

林丹;技战术;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2015年10场比赛中林丹全场技术使用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与羽毛球技术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选取其中有用的资料加以阅读、整理、归纳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1.2.2 录像观察法 主要针对2008—2015年各种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录像现查。

1.2.3 数理统计法 完成最初的数据收集,将数据分类整理,分析在场上不同位置各种技战术的使用率,将得分情况和失分情况建立了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林丹全场技术包括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等。

2.1 林丹前场技术使用分析

前场技术分为搓球、挑球、拨球、勾对角、推直线、推斜线、推挑直线、推挑斜线、扑直线、扑斜线。前场技术都是对称的,都有正手和反手,同时也都可以击出直线和斜线。优秀运动员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网前技术压制对手,给对手制造威胁,通过控制网前来制造进攻的机会。

从表1可以看出,林丹的前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挑球技术,使用率为21.53%,其次是推挑斜线,使用率为19.98%,然后是放网、搓球、拨球及直线推挑。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挑球是所有单打前场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技术,林丹除这项技术外,使用最多的是推挑斜线和放网。通过视频观察可以发现,林丹在比赛中推挑斜线和推挑直线以及放网这三者运用得特别多,尤其是一个前场放网结合一个推挑后场,这样的目的也非常明显,给对手造成最大距离的跑动,消耗对方体力。与此同时,林丹推挑后场时精确的落点,以及对下一拍良好的判断同时加上超强的后场控制与进攻能力,使林丹更容易控制对手的前场。

林丹所使用的推球相对推挑来说比较少,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林丹故意把一些推球转变成了推挑,第二推球要求击球后球飞行的路线很低,这极大可能被对手拦截,所以使用推挑比推球更安全,第三推球需要蹬跨出去抢网击球,这对体力来说也会带来一定的消耗,林丹打球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知道在何时该节约体力,在何时加速发力。

唐代诗人宋之问,身材高昂、仪表堂堂,进士及第,擅写五言诗,名气不小。但他的为人却多为义士讥讽,传说其外甥刘希夷写出新诗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求外甥将这两句诗的版权送给他。刘希夷不肯,再求,还是不肯,这缺德的舅舅一怒之下,竟叫仆人用土沙袋压死了外甥。此外,宋又是机会主义者,为了仕途,攀附武后幸臣张易之、张宗昌,二张被诛,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宋之问在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途经汉江(襄阳附近的汉水),写了一首五言绝句《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林丹在前场放网和搓球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首先高质量的搓球下一拍所运用的必定是进攻的杀球或者劈球或者就是蹬跨抢网,但是林丹现在更多的是对比赛的一种控制,通过拉吊及不时的突击让对手失误。第一,放网可以节约更多的体力,第二,一个高质量的放网虽然使球特别贴网过去,但是所带来的就是对手也可以高质量回搓。

林丹采用了更多的拨球而不是勾对角,第一,勾对角要求球贴网而且高度合适,勾对角的优点是角度大,缺点是球飞行的时间久并且失误的几率大,而拨球则正好可以避免这两个缺点,拨球飞行距离短,时间少,失误率低。

林丹前场扑球较多,而且扑球的得分率特别高。通过视频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林丹前场扑球以扑追身为主,且得分率特别高。林丹前场搓球然后抓对手回搓扑球使用的频率较其他运动员来说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林丹提前的预判和灵活的步伐。

表1 前场技术使用统计

2.2 林丹中场技术使用分析

中场技术分为接杀直线、接杀斜线、挡直线、挡斜线、平抽和顶后场。一般下手的接球定义为接杀直线和接杀斜线,腰以上的接球定义为挡直线和挡斜线。

通过表2可以看出,林丹接杀时以接杀直线居多,挡球时也以挡直线居多,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失误,还可以使球过网的质量更高,时间更短。但林丹接杀时并不是完全以直线为主,有1/3球用斜线回击,这样不仅使对手难以抓住林丹的球路,还可以更好地控制对手。

2.3 林丹后场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后场技术分为高远球、吊球、杀球、正手抽球、反手高远球、反手吊球、反手抽球、反手过渡。

通过表3可以看出,林丹的后场主动球使用最多的技术是杀球,其次是高远球和吊球。通过观看视频:这种杀球力量是介于轻杀和重杀之间的力量,斜线高远球和直线平高球使用的频率差不多,但斜线的平高球使用较少,点杀直线使用较多,点杀斜线使用较少。通过视频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林丹使用较多的技术目的并不是用于得分,而是更好地控制对手,反而使用较多的技术,如杀斜线和重杀,这类技术一旦林丹使用,反而得分的概率很大,可见林丹对机会的把握非常到位,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试用。林丹的后场技术,通常使用前后场结合控制对手的球路较多,造成对手的大距离奔跑,消耗对手体力。

由表3可知,林丹后场被动技术使用并不多,可见林丹阅读比赛的能力和步伐非常强。正手被动技术使用较多的是直线的抽球,而且质量都比较高,很少有球接过去被对手一拍打死,足以看出林丹的防守能力很强。反手区域使用较少,林丹更多使用的是正手处理,必须用反手处理的球林丹一般选择反手吊直线和反手直线高远球。综上所述,林丹的后场能力非常突出,一般用高远球和吊球控制对手,并且高远球和吊球落点精确,失误少,同时结合杀球改变后场节奏,而且不同的时候所采取的杀球的力量也不一样。在主动时,林丹可以把后场控制得非常到位;被动的时候,林丹更多的是采取保险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自己的失误,也可以有效地化险为夷。由此可见,林丹的后场能力十分突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网前时,林丹主要用推挑直线和斜线控制对方的后场,同时结合放网和搓球,造成对手的大距离跑动,消耗对方体力。林丹前场得分率最高的是扑球,这项技术虽然使用率不高,但是得分率特别高。

3.1.2 在中场时,林丹以回击直线为主,通过接杀直线和挡直线将球平稳处理过去,但不时地结合斜线技术,使对手不易抓住林丹的球路。中场平抽的使用率相对别的运动员较高,并且结合前场的扑球,得分率较高。

3.1.3 在后场时,林丹主要使用直线吊球、轻杀、高远球控制对手,造成对手前后大范围跑动,一旦发现机会以点杀、大角度劈杀解决战斗。被动处理球较少,可见林丹的步伐十分到位。

3.1.4 对比分析林丹的前场、中场和后场发现,林丹的后场得分居多,前场得分次之,中场得分最少。由此可知,林丹是通过控制前场而为后场制造机会。

表2 中场技术使用统计

表3 后场技术使用统计

3.2 建 议

3.2.1 林丹发球时出现过几次失误,分别为发球下网和发球违例,这是林丹应该在日后比赛所应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3.2.2 林丹前场扑球使用率相对别的运动员来说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林丹提前的预判以及灵活的步伐,但是扑球出现过几次过网,这主要是扑球太过凶狠。

3.2.3 林丹全场技战术中,主要选择控制对方的后场两点,同时结合灵活多变的网前技术,但是控制后场两点时失误相对来说有点多,尤其是前场推挑后场两点,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 1 ] 唐学武. 对201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四强的技术分析研究[ D ].扬州:扬州大学,2014.

[ 2 ] 李云霄,雷萌,王冬慧. 2011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总决赛女单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J ].安徽体育科技,2012(2):29-31.

[ 3 ] 巩毅,董亚钊. 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分析[ J ].德州学院学报,2012(4):99-101.

[ 4 ] 刘秀峰.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78-80.

G847

A

1674-151X(2017)04-0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08

投稿日期:2017-01-03

郑强(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吊球高远球前场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围绕学会、勤练、常赛的初中羽毛球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广西体育高考羽毛球专项杀球与吊球成绩对比研究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中国、塞尔维亚、荷兰3国女排吊球技术比较研究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对男单羽毛球运动员谌龙与李宗伟比赛中得分技术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