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拉伸方式对幼儿跆拳道柔韧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7-07-25 09:32陈翠翠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静力柔韧性跆拳道

陈翠翠,包 蕾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实验与调查

不同拉伸方式对幼儿跆拳道柔韧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翠翠,包 蕾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运用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拉伸方法对长春市6家跆拳道道馆抽取48名8~9岁跆拳道初学学员进行9周柔韧素质训练,结合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对学员的横叉、纵叉、坐位体前屈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浅析不同拉伸方式对幼儿跆拳道的影响,探讨3种拉伸方式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为以后儿童跆拳道柔韧素质拉伸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幼儿跆拳道;柔韧素质;动力拉伸;静力拉伸;PNF

由于体育特长生成绩优秀者可在高考中加分;跆拳道的动作简洁快速,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健身需要和审美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跆拳道的训练。跆拳道项目是一个以腿法为主的竞技项目,因此下肢关节的活动的幅度以及柔韧性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其器官系统本身的机能和形态特点都比较明显。幼儿骨内有机物较多,韧性较大,硬度较小,不易骨折,但易出现变形和扭曲;此外幼儿的肌肉力量较弱,耐力也比较差,很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幼儿关节本身的牢固性比较差等。幼儿的身体机能与成人的身体机能有很大的不同,但现在大多道馆幼儿跆拳道柔韧素质训练仍采用成人的方法。因此,儿童柔韧素质练习应根据儿童自身特点来合理安排,而不是根据成人的训练方法来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不同拉伸方式对幼儿跆拳道柔韧性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幼儿跆拳道柔韧素质训练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1.2.2 实验法 以长春市正规注册的6

家跆拳道道馆(美瑞跆拳道、奥业跆拳道、振华武道、瑞力跆拳道、陈中道馆、俪和跆拳道)各抽取8名8~9岁跆拳道初学学员为实验对象。其中美瑞跆拳道和俪和跆拳道采用静力拉伸法,奥业跆拳道和陈中跆拳道采用动力拉伸法,振华武道和瑞力跆拳道采用PNF拉伸法。实验前分别对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拉伸组进行相关讲解以及动作示范,使每组学员充分了解各自的柔韧练习方法,把48名学员分成3组,A组采用PNF 法,B组采用动力拉伸法,C组采用静力拉伸法,对学员的横叉腿、纵叉腿和坐位体前屈进行测量:横叉、纵叉测量尾骨到地面的距离,坐位体前屈测量手超过脚尖的位置。测试时,应严格观察学员劈叉时两腿是否弯曲或身体是否立直,如果标准度不够应重新测量。实验前先对3组学员进行相同内容的准备活动,之后再对学员分别用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 拉伸法进行相同部位的柔韧素质练习,3组学员都学习相同内容腿法,课下间都不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同时实验应严格控制实验因素,学员除在柔韧练习的方法上有所区别外,在教学条件、授课课时、授课教师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在进行9周的实验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和时间段以相同的方法分别对3组实验对象进行柔韧性测量。

1.2.3 数理统计法 记录3组学员实验前以及实验后柔韧素质的数据,运用Excel 201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拉伸方式分为动力拉伸、静力拉伸、PNF拉伸。静力拉伸法是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练习使软组织足见被拉长的练习方法。PNF法即本体促通技术,又被称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异化法”,是指在同伴协助下,被动的牵拉并收缩和放松肌肉,以提高该肌群的柔韧性。通过对3种拉伸方式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果。

2.1 分析静力拉伸对幼儿柔韧性的影响

2.1.1 静力拉伸对幼儿柔韧性的促进效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后3组学员的柔韧性分别有所增加,这说明静力拉伸能有效地发展柔韧性。据现场调查静力拉伸的过程中学员们的疼痛感是最小的,因为通过静力拉伸肌肉,可以使肌肉血液循环

表1 静力拉伸对横叉、纵叉以及坐位体前屈的数据分析(平均值)

畅通,使肌肉延时酸痛以及疲劳得以缓解,避免肌肉疲劳后的“堆积”。由于拉伸中产生的热量,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易于韧带的拉长,对学员肌肉的分布均匀以及柔韧素质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静力拉伸法可通过某种机制改变收缩蛋白的降解优势,加强合成代谢过程,促进肌原纤维正常状态的恢复。

2.1.2 静力拉伸对幼儿柔韧性的抑制性

实验后发现,静力拉伸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最小。这是因为由于儿童胸廓狭小,呼吸表浅且呼吸肌力较弱,新陈代谢旺盛,因而呼吸频率快,肺活量、肺通气量较成人小。但静力拉伸是将肌肉组织拉伸到一定程度保持不动,同时头部要求贴于腿部,这样导致学员不能正常的配合动作进行呼吸,从而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在脚靶练习中,静力拉伸的踢脚靶的力度较小,因为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牵张反射产生的疼痛使得学员很难做到始终如一,因此被牵拉的肌肉群无法得到大限度、长时间的牵拉,从而导致练习者虽然有所进步,但无法获得最佳的柔韧练习效果。而且长时间静态拉伸会造成肌肉力量下降,做出的动作无力缺乏爆发力,对跆拳道运动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2 分析动力拉伸对幼儿柔韧性的影响

2.2.1 能增加肌肉的收缩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动力拉伸能有效地发展柔韧性。在踢脚靶练习中,动力拉伸踢脚靶的力度比静力拉伸和PNF拉伸的力度大,这是因为:由于跆拳道运动中有很多动作是动力性的,但是儿童少年的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儿童肌肉含水量多,蛋白质脂肪少,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比较差,因此动力拉伸踢脚靶的力度比静力拉伸的力度大。且动力拉伸可以带动较多肌群参与运动,能够迅速拉伸肌肉,提高跆拳道专项速度与动作,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击打力度。

2.2.2 易造成肌肉拉伤 在训练中发现静力拉伸和PNF拉伸拉伤人数为0人,而动力拉伸拉伤人数有2人,这表明:动力拉伸对柔儿柔韧性有一定的拉伤,不适合幼儿进行柔韧素质练习。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在进行跆拳道练习时关节活动范围较大,而儿童关节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导致脱位。

表2 动力拉伸对横叉、纵叉及坐位体前屈的数据分析(平均值)

动力拉伸练习过程中有的学员没有掌握好力度,容易导致肌肉拉伤;且动力拉伸的特点是通过节奏控制动作、多次重复单一动作,动力拉伸练习使所引发的牵张反射较为强烈,使得被牵拉的肌肉群产生较强的保护性收缩,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如果震动剧烈,容易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腿型畸形。

2.3 分析PNF拉伸对幼儿柔韧性的影响

2.3.1 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表3表明,PNF拉伸9周实验后,3组的受试者柔韧性都有提高,结合表1、表2来看,PNF对柔韧性的提高幅度最大。从表3显示出:PNF拉伸学员不易拉伤肌肉,且PNF拉伸法对柔韧素质的改善效果更显著,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8~9岁左右兴奋过程明显占优势,兴奋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做动作时不准确、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且自制能力差,易出现多余动作。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主要靠学员自我完成,但PNF拉伸方法主要是通过学员,师生之间的配合来完成的。通过采用 PNF 拉伸法,即可以培养学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加深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了训练时的乏味与枯燥感,更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以及鼓励的话语可以分散学员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被压者在柔韧素质练习时肌肉拉伸的疼痛感,并不易引起韧带拉伤,学员更能接受这种拉伸方法。

2.3.2 学员之间熟悉后易减轻压腿力度表3显示,横叉在实验前后平均增长幅度挺大。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在前4周课的时候,由于学员们相互不熟悉,在实验的时候比较认真,能起到良好的压腿效果。但等学员们相互熟悉之后,就会减轻压腿的力度,从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由于PNF练习是学员之间进行配合的一项运动,这样能减轻被压者的疼痛感,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但当学员们打成一片后,就会减轻被压的力度,从而达不到练习效果。这样就会加大教练员的监管力度,增加教练工作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拉伸3种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均能有效的提高跆拳道学员的柔韧素质。但PNF拉伸效果最明显。

3.1.2 静力拉伸对于柔韧素质的提高程度虽然有限,做出的动作速度慢,缺少爆发力。但导致的肌肉疼痛和拉伤情况较少,而且可以使肌肉血液循环畅通,使肌肉延时酸痛以及疲劳得以缓解,因此适合柔韧练习的放松练习。

3.1.3 动力拉伸的柔韧练习的提高幅度高于动力拉伸低于PNF拉伸,有利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增强腿部爆发力,但对于柔韧素质的保持能力较差,且在运动训练中拉伤情况较多。

3.1.4 PNF拉伸能增加学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调动学员们的练习积极性,降低训练的枯燥与乏味。但学员熟悉后易减轻压腿力度。

3.2 建 议

表3 PNF拉伸对横叉、纵叉及坐位体前屈的数据分析(平均值)

[ 1 ] 宋效琦.少年儿童跆拳道训练方法研究[ J ].新课程,2014(8):140-141.

[ 2 ] 常化洁.体教专业跆拳道专选课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 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5):75-77.

[ 3 ] 张帆,王长生,叶志强.不同拉伸方式对股后肌群柔韧素质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1):61-65.

[ 4 ] 周吟.论舞蹈解剖学与青少年舞蹈训练有机结合[ J ].黄河之声,2011(6):64-66.

[ 5 ] 郭帅.PNF 拉伸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柔韧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体育教育实验与调查,2013(79):76-78.

3.2.1 在柔韧素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减少拉伤。训练中应采用把静力拉伸、动力拉伸、PNF 拉伸结合起来。一般在教学开始宜先采用静力拉伸法和PNF 拉伸法, 再采用动力拉伸法的方法进行训练,最后在放松时采用静力拉伸,缓解肌肉酸痛。

3.2.2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根据儿童骨骼、肌肉、关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特点,考虑到学员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遵循教育学、训练学相关原理,练习动作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保证安全是第一位。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G886

A

1674-151X(2017)04-07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35

投稿日期:2017-02-21

陈翠翠(1991—),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静力柔韧性跆拳道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某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设计
跆拳道奶奶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嘻哈跆拳道
飞机静力/疲劳试验技术分析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C919全机静力试验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