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2017-07-25 09:32孙进军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孙进军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16)

理论与方法探索

体育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孙进军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16)

本文以“体育”“身体自尊”“肥胖”为关键词对2006年以后的文献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文献题目进行筛选选择了30余篇文献进行摘要阅读,又在30余篇文献中选择15篇与论文题目最相近的文献进行了全文阅读。本文对15篇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对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最终对现阶段体育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

体育; 肥胖;身体自尊

1 相关概念

1.1 体 育

体育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就倍受重视,从幼儿的健康其体魄,到学校教育的身体教育,体育一词的内涵越来越广泛,体育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体育的教育意义也逐渐被发现和重视。最初,“体育”一词来源于日本,是指身体的教育。体育从身体的教育到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3部分,体育的概念也逐渐完整起来。现阶段的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各部位按规定的模式进行运动,而使身体达到改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体育是特指“身体教育”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技术、道德、品质等方面,是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方式;广义体育的本质是社会活动,身体练习是途径和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发展是目标,对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文明的促进和建设是其最终目的。1923年“体育课”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是代表体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词汇进入到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广泛开展更是体现出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21世纪初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几种常见疾病(低血红蛋白、龋齿等)的患病率继续下降;反映肺脏功能的肺活量测试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重要的健康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加强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力度,获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凸显出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提高速度较慢,肥胖率也经历逐渐增加到保持平稳再到有所控制,由于肥胖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与之变化有相似性。可见,体育对肥胖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是有影响的。

1.2 肥 胖

肥胖本质上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影响因素和致病因素较多,总体表现为身体的全部或者某一部位沉积过多脂肪,表面上看是整个身体的臃肿、局部组织和器官的肥大。肥胖本身不仅是患者外形上变得臃肿、肥胖、不好看,更重要的是它会带来更严重的生理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例如,心血管等生理疾病和自卑、自闭症等心理疾病或障碍。目前社会上常见的根据体重划分肥胖的等级有体重过轻、健康体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五个等级。

1.3 身体自尊

身体自尊是心理学概念,是人对身体各方面表现的满意度程度,区别于其他各方面的自尊。身体自尊是复杂的综合型概念,体现的是人对自我身体各个方面的评价及其表现的情绪感受,包括对自我面貌、身体形态、身体姿势、身体形态以及自我成分的感受。大学生身体自尊是大学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霞的《身体自尊量表》中将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分为主量表和分量表,主量表主要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进行评价,包括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和自信心4部分;分量表有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4个分量。

2 关于肥胖的相关研究

2.1 肥胖判定方法

当前,减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然而什么是肥胖,怎样界定肥胖?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现阶段社会上有很多评定肥胖的标准,有些是通过身高体重比,有些则是通过测量身体脂肪堆积厚度,有的美容及相关营业机构甚至通过身高三维比例来判断肥胖的级别。这也是由于肥胖不仅决定因素较多,其在人体上的表征也比较明显,所以人们据此总结了多种评判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即BMI指数,其中文名称为身高体重指数,英文表达为Body Mass Index。BMI指数是现在国际上适用范围比较广、使用人数较多的用来判定人体肥胖程度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的标准,它是将身体肥胖程度用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得出的,具有现实的统计意义。BMI指数等于体重与身高的平方的比值,其中体重单位为国际标准通用重量单位:“千克”;身高单位为国际标准通用长度单位:“米”。从表1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简单明了地确定是否肥胖或肥胖程度。

表1 身高体重指数中国肥胖参考标准表(成人)

另外一种测量肥胖的标准是对皮下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再对身体的瘦体重进行计算,即皮褶厚度测量法:对人体一定部位连同皮肤与皮下脂肪在内的皮肤褶皱厚度进行测量,测量使用特定的皮褶计,测量单位为“毫米(mm)”。皮褶厚度测量部位较多,有肱二头肌肌腹部、肱三头肌肌腹部、肩胛下部和髂骨上部等,其中常用的测量部位为三头肌肌腹部、肩胛下部2个部位,将这2个部位的测量结果相加得出皮褶厚度的数值,一般女性皮褶厚度超过70mm即判断为肥胖,男性皮褶厚度超过51mm即判断为肥胖。

对比这2种判定肥胖的方法标准各有利弊。其中,BMI指数测量方法相对更容易理解,适用范围更广,适合大部分人群进行自己测量计算,简单易操作。但对于有健身习惯、身体体重较大的人来说,BMI指数存在不准确性,这样的人群更适合使用皮褶厚度测定方法,能够准确测量身体的脂肪含量,从而判断是否肥胖。大学生锻炼水平一般,所以更适用BMI指数来判断是否肥胖以及肥胖程度。

2.2 肥胖形成因素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形成肥胖的因素主要有:(1)运动量不足:运动量较少,参与运动频率、强度、力度以及持续时间较短,不能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所以体内积累较多脂肪形成肥胖;(2)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较大导致很多大学生占用较多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或其他方面的学习,而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3)嗜睡: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和饮食习惯被破坏;(4)懒惰:不喜欢参与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和活动;(5)不控制饮食:喜欢食用高糖、高油、高热量食品,不注意控制食量;(6)特殊疾病或其他原因:内分泌失调或一些疾病需要激素治疗引起的特殊性肥胖。

3 体育锻炼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研究

3.1 体育锻炼时间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较短的体育锻炼时间(1个月以内)对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这是因为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较短时间对其自身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各个方面的良性变化较小,所以总体来说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较小,也不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在研究中发现,短时间间断的体育锻炼还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表现在降低肥胖大学生减肥的自信心和增强肥胖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不良认知等方面。较长时间(2~4个月)持续的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作用显著,能够增强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对于男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状态,增强肥胖大学生的自信心,并能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练习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但是由于锻炼时间较短,仍然不能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产生明显效果。经过长时间(1年及以上)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甚至是身体吸引力等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了肥胖大学生的身体自尊。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性肥胖大学生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以及身体吸引力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其中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多影响男性肥胖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建立自信心。女性大学生则是通过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心,影响身体自尊。可见,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不同,锻炼时间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一样,对不同性别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同。

3.2 体育锻炼频率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体育锻炼频率也是影响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不同频率的身体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有明显差异:首先是低频率(1周1次或者更少)的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指数较低,性别差异不明显,这是因为肥胖大学生中男性对自己的肥胖认知度及影响与女生相比弱一些。换言之,肥胖对男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弱于女生,而由于每周1次甚至更少的体育锻炼频率不能从表面或是身体状态上对肥胖大学生产生明显良好的影响,因此,低频率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较小,性别差异较小。较多频率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各类研究发现,每周锻炼频率在2~3次的肥胖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大大提高身体素质,能够减小肥胖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并能在身体素质变好的条件下获得一定的运动技能,能够完成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身体自尊提升较为明显。然而对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方面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而且不同性别的肥胖大学生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每周进行4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肥胖大学生能够完成减肥的需求,并能将身体素质提高到预想状态,获得较多的身体自信心。运动技能方面也能获得一项或多项运动技术,建立运动自信心。另外,在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影响,身体自尊的良性刺激较为明显。

3.3 体育锻炼时长与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关系

一般来说,运动达到30min才能有效消耗体内脂肪,才具有减肥的效果,也就是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在30min以上才会使其身体产生一定的有益效应。通过调查发现,单次体育锻炼低于30min的肥胖大学生多数没有获得较好的减肥效果,因此,对其身体自尊的影响就很小,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低于30min的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后会对身体产生微弱影响,会给肥胖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鼓励,但这对身体自尊的影响并不大。另外,有一部分心理学实验显示,在体育锻炼初期能够将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习惯,即便是低于30min的练习也能够在心理上给肥胖大学生一定的心理自信心,有助于其持续进行体育锻炼的信息和耐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自尊的增长。体育锻炼时长保持在30~60min的肥胖大学生获得身体素质的变化较低于30min锻炼时长的要更多,在运动技能的获得熟练以及施展方面也更加增加。但是对于肥胖大学生来说,这样的锻炼时长仍然很难达到改善身体状况、增强身体吸引力的目的。因此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在1h以上时获得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的影响都有较好的变化。原因是一般来说能够每次锻炼达到1h以上的肥胖大学生意志力较为坚定,并能承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酸痛以及疲惫,并且能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这样体重就会较快降低,达到理想体重,身形、容貌也会变化很大,随着瘦体重比例的增加,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条件也会变好,也能像普通大学生一样参与各种运动,获得运动荣誉感和成就感,也能吸引异性。这些都对肥胖大学生的自尊产生良性影响。

4 结 论

4.1 现阶段国内外对体育的研究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专业,而且跨学科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些将促进体育专业化、全面化和科学化发展;对于肥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从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以及心理学角度和体育学角度的研究也都有自己的判断方法,这些判断方法各有利弊,但社会对于肥胖的重视程度足够促进肥胖问题的解决;从心理学将体育锻炼和肥胖联系在一起的身体自尊成为肥胖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说明现代社会对于各类弱势群体的心理变化重视加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4.2 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影响他们的身体自尊。不同的体育锻炼时间、频率、时长都会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体育锻炼,表现在固定时间、固定形式、固定时长、固定频率的体育锻炼才能对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等各个能够影响身体自尊的方面产生良好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转化为提升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有效途径。

[ 1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OL]. http://www.csh.edu.cn/, 2008-04-14.

[ 2 ] 蒋微.云南省女大学生自我身体形象认知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研究[ 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 3 ] 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16-917.

[ 4 ] 刘江,等.普通高等院校改善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模式的实验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37.

[ 5 ] 邵源.课外俱乐部锻炼对肥胖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 D ].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3.

G807.4

A

1674-151X(2017)04-09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46

投稿日期:2017-02-12

孙进军(1970—),讲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体育人文。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感觉不舒服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