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因探究而美

2017-07-25 21:37江文学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的教材

江文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探究、品赏、感悟,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延伸课堂空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探究;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是美教材美与教师教学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美的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增长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塑造高尚的人格。法国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这句至理名言中,我体会颇深,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探究、品赏、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延伸课堂空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巧妙设计导语,引发探究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美妙的导语设计,能够放松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瞬间就可煽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探究的问题蕴含其中。例如我在执教《观潮》时,开篇以学生最熟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出“钱塘江真乃天下奇观”!激发学生对天下奇观的兴趣。再设疑:“钱塘江与我们远隔千里,大家见过钱塘江潮吗?”学生纷纷回答说:“没见过……”至此,学生的情绪已经调动起来,我话锋一转,说:“别遗憾,老师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教材中的情景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将寻求答案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去。心理学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感受愉悦美。

二、设置问题情境,留给探究的空间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探究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探究内容,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完全可以借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国画讲究“空白”,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想,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去创思。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处理,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表演。让学生通过绘画去“补白”,进一步激发心中的情感,因为图画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表现就是用动作来进行表演,由孩子们自己编导,可以是简单的动作,还可以是有一定情节的课本剧。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时,我专门留给学生实践,分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对话语言,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时也给学生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深探究体验

没有情境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学生不是容器,情感不会被动地接受。作为审美接受的主体,其审美情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唤醒后,必然会能动地去感知所要接受的对象,使身心沉浸于创造的情境和成功的欲望之中。

针对小学生特别喜爱观看动画的特点,我特别注意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觉实践课题理论,将教材中抽象的叙述化为直观的演示,将静态的图文化为动态的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愉快地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书上提供的插图是静止的,且受印刷效果的影响,无法让学生感受钱塘江的壮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钱塘江的录像,有声有色,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壮观的情境中,同时将观察、联想、想象、表演等感性的学习方式与赏读有机融合。当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边读边配音表演时,不由得你不激动。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竟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发,由此感知“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四、延伸课堂问题,拓展课外探究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我在每一课教学结束时,都要布置一个课外探究内容。如上完《观潮》后,就要求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或课外读物查找有关描写钱塘潮的古诗文。这样既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又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拓展知识,产生自我肯定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上自立的人。

优秀的语文课文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时代的缩影。翻开课本,很多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蕴含着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所以,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工具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探究、感悟、欣赏、品味:读人情,明事理,获取精神滋养;赏语言,学探究,接受母语滋润。如此一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探究学习的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心路历程。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好美的雾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