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07-29 02:30唐明成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口语交际

唐明成

摘 要: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应该从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完成课程目标任务的同时,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训练内容进行拓展。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行演讲赛,举办辩论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口语交际;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演讲辩论

语言是基本的交流工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言善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能表达是口语训练的根本

能表达,就是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教材是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重要媒介。认真钻研教材中说话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进行说话训练的各种方式,运用具有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的多媒体,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让学生明白怎么说,教材精彩的部分让学生多说,多评,为提高说的质量打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抓住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规范、准确的语句表达,做到言之有序。提问时,既让学生认真思考,又教给他们组织语言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写狮子的不同形态,回忆活动课上同学们的不同表现,或者联系春天校大自然中各种不同花的姿势形态等,先用总起,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通过这样的努力,所教的学生不管是平常的课堂还是公开的课堂,都能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表达得清晰、准确加以运用。

2、创设语言环境,促进能言的不同层次发展。在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敢于施展、发挥才能的空间,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训练。如进行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演讲前,先让学生准备好演讲词,在教给演讲的方式、技巧、情感变化、语音的基调等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尽情发挥。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障碍,为了让人人参与,要经常进行即兴演讲,不管演讲的内容多少,能言者多说,不能言者也要说。久而久之,每次的活动学生都感觉意犹未尽,兴致勃勃,谁也不甘示弱,这样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锻炼了面对大众的胆量,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辩论赛”也是全体参与,由科代表和教师拟定辩论内容。在活动中,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分析、综合、表达,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自己组织语言的应变能力。

二、善于表达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把话说清楚,还要学会“善辩”,才能控制说话的主动权。

首先,善于表达的基础是学会倾听。注意在听中获取新的信息,听懂对方说话的内容、目的,乃至分析其说话的方式、情感、语言的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活跃的、敏捷的思維活动,迅速组织好语言以供表述。学生掌握听的方法后,要求他们课外听新闻、广播、别人说的新鲜事。要认真对待别人的交谈,调动各种视听器官参与,并记住关键话语,以作辩论的有力证据。

其次,有正确的观点才能在“辩”中取胜。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因此,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洞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正确的观点,用充足的论据去交谈与辩论的习惯,明白只有凭可信的事实、正直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才会博得别人的信赖而成功。

第三,提供辩论场所,发挥学生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辩论水平。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常开展辩论、师生交流、读书汇报活动。挖掘学生身边的话题,拟定题目,让学生辩论。在活动中,学生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参与,在听懂对方的观点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进行辩驳。学生这种边听边想边说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敏捷的思维,同时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口才。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善辩的能力就会提高。

最后,开展读书汇报会,谈感受,谈体会,也是训练口才的好方法。学生因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不同,所谈内容不一样,不同的见解就会产生,于是“彼此各有所为,欲罢不能,一吐为快”。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无疑进行了一场辩论。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能言善辩能力。如我校五年级张旻同学,在全县的学生艺术节节目主持中,充分展示了口语交际的实力。虽说学生口语训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地做出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口语交际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