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

2017-07-29 04:03李平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异化劳动

李平霞

摘 要: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概念。文章主要阐述《手稿》中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依据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描述对人的本质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论述,劳动产品异化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否定,劳动本身异化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的本质;类本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1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120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较准确的回答。在此之前,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但是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带有唯心主义色彩,费尔巴哈虽然脱离了唯心主义色彩,但把人看做自然的人来分析,只有马克思以现实生活的人为基础来分析问题。

一、 人的本质的内涵

(一)自我意识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他从精神层面来探讨人的本质,认为精神是人真正的本质。他认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源,人的自我意识也应该要服从于绝对观念。可见,黑格尔把人的本质外化了,没有看到人本身的存在。马克思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是黑格尔把人的发展看作一个过程,强调了人的劳动的重要性,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看做是他自己劳动的结果。可惜,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忽视其消极方面,另外,他只承认抽象的精神劳动。

(二)理性、意志、爱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把人的本质诉诸绝对精神,开始把目光转向物质的人。费尔巴哈在探讨人的本质时引入经验自然科学的“类”概念,“类”是指能够把动物和人区分开来的根本特性。他自问自答道:

“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理性、爱、意志力这是完善性,这是最高的力,这是作为人的绝对本质,这就是人生存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到,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意识。可是他们之间也有着根本的区别,黑格尔是在思辨的哲学里探讨人的本质,脱离现实存在的人,而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出发来进行思考,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诉诸人本身,是其一大进步。

(三)劳动

马克思沿用了费尔巴哈的“类”“类本质”的概念来阐述人的本质,同时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他在《手稿》中写道: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即人类的劳动。虽然在这个时期马克思非常赞赏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但是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对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批判: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强调一种普遍性,带有生物特性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仅仅停留在直观层面。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更进一步,他把人放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来思考,克服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论述。

在《手稿》中,马克思并没有专门来论述人的本质思想,而是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并以人的本质为依据提出劳动异化的概念,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发生了异化,而异化劳动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提出的前提——人的本质

(一)马克思以现实生活的人为出发点提出异化劳动概念

黑格尔的异化是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异化的主体是绝对观念。费尔巴哈摒弃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异化,指出异化的主体是自然的人。费尔巴哈从人的本质异化的视角来阐述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从人自身分裂出去,异化为一个独立于人自身的另一个客体,反过来这个客体又与人这个主体相互对立,成为统治人和奴役人的异己力量。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认为异化的主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思想是他把人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来考察,是具有社会性的人而非仅仅具有自然属性的人,正如《手稿》中写到“除了人类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材料,是自然和社会给予我们的,而且思想家的活动材料也是社会给予的,并且人类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离不开社会。”另外,马克思还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劳动的异化,从人的这一本质出发,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财产的存在而使劳动发生异化,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的异化。劳动异化有四种表现形式: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

(二)从人的本质出发谈异化劳动是否具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

马克思在《手稿》中以人的本质为前提,提出异化劳动概念是否具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张一兵教授肯定马克思在《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进一步确定为人类主体的劳动活动,但指出这种劳动并不是在具体历史过程中现实存在的感性劳动活动,而是具有人本主义逻辑含义的主体价值悬设。《手稿》中人本主義逻辑包括三个部分:理想的人的本质的设定、人的本质的异化、异化的扬弃及人的本质复归后的理想状态。可见,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谈异化劳动必然具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白立强副教授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马克思冲破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桎梏,明确提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实践。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人能够通过实践对对象世界进行创造,即通过改造无机界,才能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且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是真正地确证自己是类存在物。我认为,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多次提到实践的概念,但并没有进行系统、明确的论证,而是明确地使用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概念,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并以这一本质为依据阐述异化劳动理论,仍具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

三、马克思从异化劳动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证

黑格尔、费尔巴哈都从异化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深入论述,马克思亦是如此,以人的本质为依据提出異化劳动概念后,再通过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更为全面、深入。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完整理论是精神异化论。在他看来,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绝对精神。人的本质的种种表现,只不过是绝对精神异化出的不同现象而已。费而巴哈异化理论的前提是人的自然本质,我们知道费尔巴哈提出异化理论的目的是批判宗教,他认为现实的被异化为上帝了,人受到上帝的控制。马克思虽然也从异化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论述,但他是从劳动异化的角度来阐述,不仅看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也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深刻的探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类本质异化和人与人相异化,其中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都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

(一)劳动产品异化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否定

对象化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己的力量在对象上的外化或作用落实。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劳动对象化。“劳动的对象化是指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人类的劳动必须要依赖对象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人必须借助实际的、感性的对象来确证自己生命的存在。马克思在这里开始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重要性,在之后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论述了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表现,体现了人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但是马克思描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丧失了,阻碍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充分发挥。《手稿》中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指出当前的经济事实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工人通过劳动生产的产品不属于工人本身,反而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工人在劳动中越努力、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身的异己力量就越大,他得到的东西就越少。工人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否定。生产资料是工人的对象,工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生产出来产品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在此过程中确证自己的存在。但是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否定。

(二) 劳动本身异化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

上述提到的是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异化在结果上的表现。异化也表现在生产行为中,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原因。劳动活动的异化表现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不是本身的东西,而是外在的东西:

“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劳动是人的本质,人在劳动中应该感到幸福和满足。但是劳动本身的异化就导致了对人的本质的否定,劳动不属于人。在当今社会亦是如此,大多数人把劳动作为谋求生存的手段,他们在劳动中感受不到乐趣,当脱离劳动时,人们会感到幸福和轻松。这虽然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但是在劳动后,人们会因为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幸福,也会因为得到较少的报酬而埋怨。因此,人们在追求某种劳动时,大多数是看其能获得多少报酬,而放弃了对纯粹幸福的追求。甚至在当下有人提出“大学无用论”,北外教授周鑫宇提出“有用维度”与“无用维度”来反驳此观点。很多人读大学、读研究生急功近利,想着获得学位、找一份薪酬高的工作,这是有用维度,如果学生一直用“有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会觉得自己在荒废时间,就会感到紧张、迷茫。无用维度是指大学期间是你头脑最好的时期,是心无旁骛学习知识的好时期。“有用维度”和“无用维度”都是人的翅膀,如果仅仅关注“有用维度”,总是以这样的标准去劳动则会压抑自己,感受不到劳动的幸福。

《手稿》中异化劳动思想和人的本质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依据提出异化劳动概念,从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分析问题,突破了前人在研究问题时对人的重要地位的忽略。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内容时,从异化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更全面、深刻的论述。但因部分学者认为《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带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而忽略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重点探讨异化劳动概念。另外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忙于追求功名利禄,已经忘却了劳动的快乐,达不到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说的劳动是人们快乐的源泉的境界。人们应努力找寻能使自己内心快乐的劳动,应把劳动看作目的而非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黄顺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解读——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湖南社会科学,2012(4):26-30.

[5] 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 1994(nj):16-24.

[6] 栾栋.劳动异化与人的本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62-68.

[7] 邓晓芒.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2):5-12.

[8] 舒永生.人是人的本质——论费尔巴哈的人学[J].江淮论坛,2000(1):87-91.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异化劳动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幸福异化:一种研究幸福问题的新视角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