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传播

2017-07-31 23:57
视听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综艺头部客户端

微信之传播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会员付费,视频网站一方面引入业内顶尖资源,重金打造自制内容,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强化和扩张“先网后台”战略,从周播剧向黄金剧,从普通剧向顶级大剧,从二三线卫视向一线卫视,从年轻观众向中老年观众不断推进。因此,视频网站与一线卫视争夺顶级大剧的“播出时间差”是其中必然的一个过程。(“新剧观察”《赢了〈军师联盟〉 开播时间,传统电视还是会被“红包雨”打败》)

千万不要以为传统电视是满足最大公约数的规模经济,从来不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所以就沉迷于爆款作品、头部内容,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的僵化观念。因为一是头部内容获取成本太高;二是头部内容很少,电影、电视剧一年各不会超过十部;三是头部内容有着偶然性,使你根本无法全部获得。因此靠头部内容只是一种理想,你偶然性、高成本获得的少量头部内容是无法支撑一个媒体平台全年的运营的。未来的媒体,靠的是把常态内容做好、吃透,头部内容锦上添花。(“新媒体大趋势”《“百度”变成“头条”了!媒体该怎么办?》)

首先,要考虑所在的区域或领域所拥有的新闻信息量是否足够大,能不能足以支撑起这个客户端;第二,新闻客户端一定要实现智能化传输 ;第三,一定要实现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媒体(主创人员)的及时互动;第四,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把客户端做成一个平台;第五,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或者你想快速获利,那就不要做新闻客户端。(“新媒体大趋势”《传统媒体有没有必要做新闻客户端?》)

一直以来,人们哀叹传统媒体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担心的是随着传统媒体一起消失的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可信性,是随着传统媒体一起消失的“精益求精的老编辑们”。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严肃新闻正在流失、深度思考正在稀缺,“消失的新闻业”最需要警惕》)

做到让一档文化类节目有趣是考验一个电视人功力的关键。电视人本身必须要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再利用自身节目制作的经验和对于观众的深刻了解去因地制宜地制作文化节目,这样文化节目才有“生”的希望。(“传媒独家”《文化类节目最怕成为小部分人的自我狂欢》)

久经明星“刷脸”、烂剧坑害的观众,开始变得更为成熟和理智,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当内容质量没有提高,而观众的欣赏口味却在不断提升,预期的“爆款”不爆,大剧“扑街”也就在所难免了。即便真的是玩粉丝经济,不少年轻人在同质化内容狂轰滥炸下,也会逐渐产生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媒介 360”《2017 电视剧爆发 如何定制你的军事联盟?》)

在国内,综艺编剧行业起步较晚,综艺编剧大多是 85后或者 90后。如《奔跑吧兄弟》总编剧王璐,是 1988 年出生的,已经是做过了四季节目的“元老级员工”。而在韩国,资深综艺编剧都是 10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负责调查资料的“老幼作家”到负责剧本构成的“辅助作家”,再升到负责全剧本的“主作家”,大概需要 10 年时间。(“文创资讯”《中国综艺编剧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内幕》)

职业观众转变为“正规军”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电视业乱象频生的时候。荧屏上,男女嘉宾在相亲节目里互喷、“夫妻”在家庭纠纷节目里大打出手,似曾相识的美女观众对着哪个明星都泪奔……职业观众似乎成了主角,日进 800 元甚至上千元的消息在微博上此起彼伏,在“最难就业季”俨然成了新兴热门行业。(“新周刊”《揭秘综艺节目职业观众 :日薪 100 元 -800 元,能哭能闹最好》)术创新引领员、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社会发现总监、移动项目经理、消费体验总监、直播编辑、创新实验室主任、虚拟现实编辑和拼接员。从当今美国 10个新兴新闻岗位不难发现,传统媒体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即使最传统的编辑岗位,也赋予了更多的洞察力、内部协调的职责。(“中国报业”《美国十大新兴新闻岗位,趋势!》)

受众分析员、参与编辑、应用技

猜你喜欢
综艺头部客户端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