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7-08-01 10:10宋淑范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血气皮质激素差异

宋淑范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宋淑范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采用GCS进行治疗,观察相关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PD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加用GCS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结果。

糖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

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上就使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肺部疾病[1],尤其对于哮喘防治方面,GCS取得了相当显著的临床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同哮喘一样,存在炎性反应,该疾病气道炎症的本质和哮喘有何差异性,是否可以直接使用GCS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GCS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颁布的COPD临床诊断标准[2]。本研究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患者均自愿接受实验调查。现使用盲法,依照患者就诊单双号次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9.71~72.66岁,平均(59.1±1.2)岁,病程为0.59~8.36年,平均(3.3±1.4)年;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0.62~71.43岁,平均(59.4±2.1)岁,病程0.68~8.31年,平均(3.3±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解痉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GCS治疗,具体方案为:醋酸泼尼松[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批号:20150608],5 mg/次,3次/d,方式为口服;曲安奈德气雾剂(南京星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50302),按需使用,各鼻孔每次两揿,日总剂量控制在8揿以下(220 μg/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既往喘息、胸闷等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SPO2上升至95%以上,PaO2达8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PaCO2为45 mmHg以下,吸氧后病情稳定;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既往喘息、胸闷等症状有所改善,SPO2上升至90%以上,PaO2达70 mmHg以上,PaCO2为50 mmHg以下,吸氧后病情稳定;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PaCO2、PaO2及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SaO2(%) PaCO2(mmHg) PaO2(mmHg) pH值对照组 50 0.88±0.08 0.89±0.05 76±12 66±15 57±12 66±13 7.22±0.057.42±0.19观察组 50 0.86±0.04 0.98±0.04 74±11 52±12 56±12 83±11 7.35±0.077.33±0.08t值 0.7415 5.361 0.529 5.228 0.481 5.392 0.228 0.254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观察组为10.0%(5/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OP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致残率均较高,呼吸衰竭为导致患者病死的最重要原因[3]。使用有效方式,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程度,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呼吸肌疲劳以及感染[4]。在以往,临床通常使用解痉、平喘、抗感染等方式加以处理,若疾病严重,则需要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

以上方式可以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却无法使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得到显著改善,病情易反复发作。有研究指出,对于COPD,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使用GCS,可取得显著效果[5]。就作用机制来看,主要为:GCS抗炎效果显著,可以对抗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使用GCS后,呼吸系统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活性程度下降,另外磷脂酶A2的生成量降低,可减小花生四烯酸形成量,降低前列腺素类介质以及白三烯的释放以及合成,改善微血管渗出。GCS可利用抑制前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的方式,对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迁移造成影响,降低黏膜炎性程度。同时,GCS还能够经腺苷环化酶,提升β2-受体激动剂效应发挥,减轻气道高反应性。GCS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影响气道炎症发生的各个环节,提升β2-受体敏感程度,缓解COPD患者肺部功能衰退速度,降低疾病发作次数,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就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来看,GCS治疗COPD的形式主要为全身应用和吸入应用[6]。使用吸入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开展相关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急性发作频次,改善肺部功能。目前,GCS在治疗急性期COPD的疗效已经被学术界所认同。短时间使用GCS,可以降低COPD发作次数以及严重程度,缓解呼吸困难,提升患者器官功能。全身使用该类药物可以加速肺部功能恢复时间,杜绝早期复发,降低治疗失败率。在2013年开展的COPD全球倡议中指出,推荐急性期患者每日口服30~40 mg泼尼松,连续使用2周[7]。

我国相关部门也建议COPD患者使用上述剂量进行治疗,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停止使用GCS。对于全身激素使用剂量长短情况,学术界依旧存在争议。因此建议短期对患者实施全身激素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使用GCS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在局部,例如咽喉刺激、声音改变、口腔内存在白色念珠菌等[8]。全身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剂量成正比,使用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包括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以及肾上功能不全等。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停药,以防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导致肾上腺功能异常以及反跳情况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使用GCS治疗,能够全面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降低PaCO2,提升SaO2、PaO2数值,进而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以及呼吸肌疲劳;对患者不良反应加以调查,证实使用GCS后,患者治疗期间内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COPD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加用GCS治疗,安全性高,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气分析结果。

[1] 吴洁,辛晓峰,戴伟,等.COPD大鼠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的关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40-45.

[2] 赵洪达,陈建波,许群,等.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2):209-212.

[3] 王晓兵,宋志军,刘巍.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用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8):2805-2807.

[4] 张雪,费霞,张旻.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21):1643-1647.

[5] 刘本洪,周宁,孙明祥,等.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和痰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1):32-34.

[6] 金珊珊,陈小岚,刘刚,等.糖皮质激素对COPD及ARDS患者IL-8表达的干预作用[J].医学综述,2015,21(20):3668-3670.

[7] 刘巍,王晓兵,宋志军.特布他林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7):2665-2666.

[8] 谢一潋,褚金国,钱国清,等.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5):339-341.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7.022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31

宋淑范(1981.5-),硕士学位,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血气皮质激素差异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相似与差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找句子差异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黑珍珠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