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英译研究综述

2017-08-07 22:30吕孟巧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菜名译法菜谱

吕孟巧

菜谱英译研究综述

吕孟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菜谱翻译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对菜谱翻译的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菜谱翻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1986年到2016年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搜集整理,从发表数量、研究角度、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菜谱翻译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力求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菜谱英译 发表数量 研究角度 研究方法 意见和建议

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重要,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试图了解中国文化。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有很多种,有旅游、相关书籍、新闻等等,而菜谱翻译从属于旅游翻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各种因素,是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的地方特色美食能够直接有效地向国外友人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陈岑,2015)。英语作为世界上流通最多的语种,菜谱的英译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不明而喻。

一、菜谱英译研究现状

2016年12月,在CNKI上分别以“菜谱翻译”和“旅游翻译”为关键词在篇名中进行检索,发现对“菜谱翻译”进行探讨的文章在1986年既已有之,共有72篇;而对“旅游翻译”进行探讨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88年,共有2190篇,二者的相关文章的数量年度分布如下表1所示:

表1

基于上表,从研究时间的早晚来看,对“菜谱翻译”的研究早于对“旅游翻译”的研究;对二者的研究在整个翻译研究中都有年限的空缺,但是对菜谱翻译的研究空缺多于对旅游翻译的空缺。由此说明个别翻译研究者早已意识到了“菜谱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对旅游翻译和菜谱翻译均缺乏持续性的研究。菜谱翻译从属于旅游翻译,因此菜谱翻译和旅游翻译的比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菜谱英译相对程度上的重视程度,二者的比率走向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以“菜谱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主题的年度发表文章数量比率在2001年达到其峰值(20%)。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这两件事情都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探索中国的各种文化。因此,这个时期二者比率的峰值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其后,二者的比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旅游翻译以及菜谱翻译,因此二者的文章基数都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对旅游翻译的研究。但是整体上,对菜谱翻译的研究的增长幅度小于对旅游翻译的研究的增长幅度,因此呈现的结果是虽然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比率却呈现降低的趋势。结合表1可知到2016年,以“旅游翻译”为主题的文章总数为2190篇,而与“菜谱翻译”相关的文章仅有72篇,由此说明,对菜谱翻译的重视度严重不足。

二、研究角度概述

在以“菜谱翻译”为主题的72篇文章中,经统计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文化角度、翻译错误(误区)、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地方菜系的英译、各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重要性以及对以后翻译的建议,小云(2012)指出菜谱属“信息 + 宣传”类型文本,其功能是向客户传递菜肴信息,激起其食欲,鼓励其消费。菜谱翻译的目的为让外国客户了解菜肴的原料、做法、口味与特色;同时,让外国客户通过食物了解福建的文化。文月娥(2006)则指出在对菜谱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菜名译文的接受者—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需要。

表3

除此之外,有16.67%的文章,也就是12篇文章对地每个角度在72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72篇文章中,84.72%的文章都对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而在所涉及到的61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翻译方法则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直译VS 意译、套译、归化VS 异化、写实VS 写意、现实主义VS 浪漫主义等。其中,对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的探讨相对较多,饶丽波(2016)、赵淑娟(2013)、何武(2010)等都从归化及异化角度进行了探讨,他们针对菜谱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使用的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卢静(2016)、熊苗苗(2013)等提出对菜谱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并结合例子进行了探讨。方一玮(2013)、周祁林(2016)等对写实及写意性译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周祁林(2016)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菜谱英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以烹饪方法、烹饪材料命名的菜品进行翻译时采用写实性译法,对涉及到文化因素的菜名进行翻译时采用写意性译法。吴伟雄(2007)以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省长欢宴女王的菜谱翻译为依托,提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翻译方法。赵祥云在其《豫菜菜谱英译套译法研究》一文中提出套译法的依据是豫菜菜谱与西餐菜谱既有差异性又有同构性,并用套译法对豫菜菜谱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对“文化”因素进行探讨的频率仅次于对“翻译方法”的探讨,在72篇文章中,共有46篇,即63.89%的文章从这一角度进行了探讨。对文化角度的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菜名的历史文化典故、一些菜品的命名特点、菜品的烹饪方法及意象含义等。文月娥(2006)、赵祥云(2016)、饶丽波(2016)、周祁林(2016)等均从文化角度探讨了翻译方法的选择。

对“翻译错误误区”的讨论的频次排在“翻译方法”、“文化”之后,为24,频率为33.33%。卢振潇(2014)、方一玮(2013)、翁小云(2012)等以闽菜、上海菜为例,对现有的菜谱翻译常见的错误及误区进行了讨论。经汇总,菜谱翻译常见的错误宏观上可分为三类:语言翻译错误,语用翻译错误和文化翻译错误(卢振潇,2014),具体包括烹饪方法翻译不到位,搭配错误、原料用词错误、漏译,拼写错误、大小写不规范、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等。

对于“菜谱翻译”的相关研究,所涉及到的指导理论主要有:目的理论、文本类型理论、功能对等理论、语用功能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者结合菜谱的文本类型、功能、信息对等等方面对菜谱的翻译进行讨论。翁方菜系进行了讨论,涉及到的省份主要有:河南、贵州、江苏、陕西(商洛)、西藏、上海、福建,其中福建菜品翻译的讨论有5篇。中国菜共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以及徽菜。而12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菜系有豫菜、川菜、苏菜、闽菜,及地方菜系。由此可见,对菜谱翻译的整体研究偏少,实例化的研究偏少。

20.83%的文章都从菜谱翻译的“翻译原则”角度进行了探讨。在所涉及到的15篇文章里,探讨到的翻译原则经总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文化、菜单功能、翻译语言的表达。陈岑(2015)指出菜谱翻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准确理解原食物名称;(2)考虑文化因素;(3)遵循避虚就实原则。卢静(2016)指出中文菜谱翻译应该以实现菜单功能为导向;译语应符合英文表达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陈岑(2015)指出中式菜谱名称体现了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菜谱翻译的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梁红卫就对菜谱翻译的

早在1999年,梁红卫(1999)就已提出未来菜谱翻译的建议:有必要成立中国菜英译名审定委员会;定期对新出现的中国菜名翻译入册;通过对一些中国菜的做法进行统一来实现菜名翻译的统一,以尽快对于菜谱翻译的未来研究。截止日前,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承认了创建一个统一菜谱翻译的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如张潇文(2014)、郭瑞(2014)建议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国菜名英译体系,从而推动菜名标准化、统一化进程。

三、套译法——菜谱翻译研究新视角

套译法亦称“套用”“借用”或“借译”,如译入语在内容、形式、修辞色彩上和译出语大体符合,则可以考虑直接套用,从而达到发挥译文之优势、实现文化传播的作用。赵祥云在其2016年发表在《上海翻译》上的《豫菜菜谱英译套译法研究》一文中从菜品的命名方式和构成方式两个方面对豫菜菜谱与西餐菜谱进行了分析,提出中餐菜名和西餐菜名既有同构性,又有“不可译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中餐菜谱和西餐菜谱的同构性体现在二者有相同的结构模式,如二者都有V-ed + N去(+ Prep. + N2(、Nickname + N1、Place + N1型的命名方式,对于这一类型的菜品,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套译法,如西餐中的熏三文鱼(Smoked Salmon)VS豫菜中的熏肚(Smoked Tripe)、凯萨色拉(Caesar Salad)VS貂蝉豆腐(Diaochan Toufu)等等。

从目前来看,对菜谱翻译的研究多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宏观方面入手,虽有实际例子做支撑,但是过于宏观和抽象,缺乏实际操作性。基于“套译法”对菜谱翻译的研究则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问题,为后续的菜谱翻译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四、对以后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综上可知,对菜谱翻译的研究从整体上来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重视度不够;(2)研究角度多样化,但是偏泛化;(3)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从菜谱翻译在我国的文化输出以及国际形象等方面的重要性上加大宣传,从而推动菜谱翻译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建议形成一个菜谱翻译的理论研究体系,宏观上从菜谱翻译的原则、方法等方面入手,结合地方菜系的命名方式等从微观上对具体菜名的翻译进行探讨,为菜谱的翻译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专业的菜谱翻译团队,进行实际翻译,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的菜谱翻译发展的目的。

[1]陈岑.中国菜谱的翻译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5(3(.

[2]方一玮.上海餐厅菜谱翻译现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5(.

[3]郭瑞.基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中餐菜谱的英译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9(.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省民族特色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研究”(课题编号:2015QN11)的部分研究成果。

吕孟巧,女,河南洛阳人,贵州理工学院教师,讲师。

猜你喜欢
菜名译法菜谱
“吃”出乡村振兴广东幸福菜谱推新品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菜谱
菜谱中的黑米粒儿
菜谱 经典菜翻花样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