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青春的乐章

2017-08-09 19:16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紫金港鼓乐排练

浙江大学学生“击悦”非洲鼓社:成立于2010年11月,现有核心成员40余人,先后发展了近500名培训班学员,在校内外拥有众多粉丝。鼓社至今共参加了150余场演出,曾赴澳门、台湾等地参加交流表演;同时,鼓社已在校内成功举办五届“曼丁节”和一次非洲鼓大师的专场演出,邀请南、北非洲鼓高人相聚浙大;此外,鼓社在西湖边多次开展户外鼓聚,每周在杭州启明星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做志愿活动。

2013年夏,大学军训。

10年难遇的大暑天,我坐在操场阴凉处喝水。在扭头抹汗的瞬间,我第一次邂逅了非洲鼓。那是学校派出的文艺轻骑兵演出团,带着非洲鼓来给疲惫的军训队伍鼓劲。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非洲鼓乐。它的鼓点、节奏,不断撩拨我的心弦。

后来辅导员老师告诉我:浙江大学开设了非洲鼓社团,假如真的对此有兴趣,可以报名尝试。我当即决定报名参加非洲鼓社。社团的组织者首先对参加者进行七至八周的专业培训,之后队员们会经历一场入社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非洲鼓的历史文化、基础曲目。我平日训练就非常上心,最终顺利通过考核,幸运地成为非洲鼓社正式队员。

但是加入鼓社之后的生活,并未如我所想的那般轻松梦幻。由于沉迷在非洲鼓开启的全新世界,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而正因如此,大一阶段,我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屋漏偏逢连夜雨,我的脚不慎受伤,只能拄着拐杖学习、训练。我当时正在准备周年庆的汇报演出,每日瘸着脚走很长一段路,赶到紫金港校区一间简陋的排练房中参与培训。那时,周围人都劝我放弃非洲鼓,可我实在无法割舍这份爱好,于是我开始重新规划,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的时间。不到一年,我的学习成绩回归正轨。在这一过程中,我从零基础的小学员,逐渐成长为非洲鼓社的核心成员,还担任起培训班助教,向新社员传授关于非洲鼓的知识技能。许多新社员在加入鼓社后都来找我“取经”。当他们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总是告诉他们:“在合适的年纪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难能可贵,谈何轻易放弃?”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

加入非洲鼓社,对我而言不仅仅提升了我的打鼓技能,还使我在组织策划活动、调节人际关系等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最重要的是,我交到了许多新朋友。社团每年都有多个重要演出。我们在11月份的社团周年趴、紫金港新年狂欢夜都策划了多场活动,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在四五月份的“曼丁节”(非洲鼓起源于西非的曼丁族)。每到“曼丁节”,我们都会邀请全国各地的鼓友一起演出。大三“曼丁节”演出,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日本非洲鼓大師,全国鼓友齐聚杭城,聆听鼓乐。为了策划此次演出,从文案写作到场馆布置,我们社团的工作人员耗尽了心血,仅一张薄薄的流程图纸我们就讨论了几天几夜。

还记得那段时间,训练后,我们几个负责人便围坐在一起商量,你来拉赞助、我来借场地、他去做海报……虽然期间有误会与争吵,但当演出最终在紫金港临水报告厅顺利举办时,曾经的辛苦与委屈、汗水与酸楚全部化为每个人手中跳跃着的鼓点。

鼓乐对我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宿。我投入其中并享受整个过程,即便到了最为繁忙的大三大四,我依旧经常参加非洲鼓活动。记忆中最辛苦的一次,应该是参加今年年初在良渚举办的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演出。当时社团有幸参加会议的开幕式,进行鼓乐伴奏演出。排练极度艰苦,短短两周时间我们就赶去良渚排练了六七次,每次都要花费近10个小时。但令我们社团成员感到欣慰的是,最终的呈现效果非常震撼,在场的众多国家领导人与各界人士都对鼓社交口称赞。

除了大型演出,鼓社还积极组织公益活动。我们之前就与杭州启明星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合作,社团成员每周都会去教自闭症孩子打鼓。那些孩子在日常情况下很难像普通孩子那样跟人交流沟通,但是鼓乐可以让他们安静放松下来。孩子们打鼓时,我从他们灿烂天真的笑容里看到了爱与希望。那种充实与感动,令我终身难忘。

我与非洲鼓的相识相知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加入“击悦”非洲鼓社不仅让我提高了自身素质,结交了众多朋友,更让我获得了心灵的感悟。感谢非洲鼓,为我的大学时光敲响了最美好的乐章。

(采写:蔡含瑶 邵烨程 金 竹)

猜你喜欢
紫金港鼓乐排练
鼓乐节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花生壳历险记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梦想秀
西安鼓乐八拍“拍曲”研究
紫金港科技城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变色龙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