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呼唤

2017-08-09 19:19章依娜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角落支教星空

2012年10月,我加入了浙江大学的学生心系西部协会,这是一个以暑期支教为中心的公益组织。那时,协会没有太大影响力。我清楚记得负责接待的学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我们只是一个二星级社团。”但我当时回答:“没事,你们有一颗红心,这就足够了。”

社团每年大约招募60名志愿者,但报名的人数高达三四百人。社团干事要对这些报名者进行筛选,组织进行两轮正规面试,最终挑选出60名志愿者与社团成员组成四五支队伍,前往西部不同的地方支教。迄今为止,我们社团去过云南、陕西、贵州、甘肃、四川、重庆等地。

为什么要去支教?相信这是很多人内心的困惑。不可否认,暑期支教存在很多问题:两个星期的时间,与孩子们匆匆见面、相处、离别,泪水和不舍慢慢发酵;暑期支教也很无奈,既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没法传授太多知识。但我还是想去西部支教,这不只源于内心的冲动,更因为我渴望通过支教这扇窗户,去认识那些陌生的人和角落。

我分别在2013年7月与2016年7月参加过两次暑期支教活动。2013年7月,我以副队长的身份带领一支15人的支教队伍前往云南大理永平二中支教。当我们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加一整天汽车到达那里时,迎接我们的却是“晴天霹雳”。校长说,由于教育局不允许学校组织暑期补课,这次支教活动可能无法顺利展开。一路颠簸却可能一事无成,满腔热情可能要原封不动地带回浙大,这样的结局着实让我们难以接受。

第二天,我和队长两个人从早到晚一直“缠”着校长,真心希望他帮助我们争取时间。最终,校长决定取消高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向教育局说明情况,给我们10天的授课时间、4天的家访时间。云南的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有所反思,支教是否给校方带来了太多的困扰?

我曾询问过一些学生,是否希望我们暑假来上课,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想!”我们的到来,使他们摆脱了在外面瞎晃悠的无聊日子,也告别了每天在家干农活的琐碎时光。在我们授课的教室里,他们才觉得做上了有意义的事。我们的行为很微小,却给他们带去了宏大的世界。在支教回来之后,我总会不时收到一些学生的QQ信息:“章老师,明年暑假你还来我们学校吗?”

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支教的信念。

2016年,本科毕业典礼之后,我又一次踏上了支教的旅程,这次的目的地是四川简阳青龙镇初级中学。没想到闻讯赶来学习的孩子竟有200多人!一位初中毕业的学生告訴我:“老师,虽然我上过这些内容了,但我真的想再学一遍。”令人动容的还有学校的教导主任。他操着一口方言,看似严厉、实则慈祥地对孩子们说:“你们要跟着浙江大学来的老师多学些知识,他们来教你们非常不容易,你们要珍惜这个机会!”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清晰地看到了国内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有太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读到初三便没有机会继续学业了。如果不是因为支教,我可能永远不会关注到这些地区孩子的窘境。但我既然来到了这里,踏上了这片土地,支教情怀便成为了我血液的一部分。

不少人批评大学生支教形同走秀,但我真的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全部传授给这些可爱的学生。有天晚上我们送学生回家。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这星空真漂亮!”大家抬起头才发现,群星璀璨的星空实在是耀眼极了。一位同学满含真情地说:“为了这片星空,这次支教也值了!”

离别时,来送行的学生很多。他们都依依不舍地问:“你们还会来教我们吗?”我们支教团队的小伙伴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一定会再来的!”

事实上,我们为这些孩子所做的很少。但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一点点努力,都会让这方偏僻的角落变得美好一点,绚烂一点;而我们也会铭记接触到的一切人与事,等到多年以后,回忆起大学生活,不止是忙碌的学习,还有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以及那些群星璀璨的夜晚。

支教,是一腔青春热血真实的落脚点,它帮助涉世未深的我们全方位感悟所生活的时代,以实践认清社会现状,探索陌生又熟悉的人与角落。

(采写:章依娜 金 竹)

猜你喜欢
角落支教星空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休憩的角落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