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穴位贴敷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25例

2017-08-09 01:16林海李会忠黄眉飞徐欣
福建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分流

林海,李会忠,黄眉飞,徐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25例

林海,李会忠,黄眉飞,徐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针刺;穴位贴敷;GCS评分;Hensson脑室指数

成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指颅压正常而脑室系统扩大,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和尿失禁[1],外科治疗首选脑室腹腔分流术。然而,临床上仍常见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暂时改善后再次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腰椎穿刺测压,脑脊液压力<200 cm H2O,头颅CT或MRI检查,并测量Hensson脑室指数,若比值超正常上限,可诊断为脑积水[2]。正常Hensson脑室指数:36岁以下为0.16;36~44岁为0.17;45~54岁为0.18;55~64岁为0.19;65~74岁为0.20;75~84岁为0.21。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行额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者;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脑积水;②梗阻性脑积水;③术后发生感染、分流管堵塞、术后脑出血等并发症;④皮肤对胶布等易过敏患者。

1.4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因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在我科行额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5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0.00±1.80)岁。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术前GC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所有确诊患者均行额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选用美敦力可调压分流系统,初次压力设置:平躺体位70~90 cm H2O(1.5档)。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穿刺顺利,术中测试脑脊液引流通畅。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x±s)

2.2 对照组术后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肌肉注射,9000AU/次,每日1次;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静脉滴注,100 mg/次,每日1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Takeda Austria GmbH),1.2 g/次,每日1次。共治疗14天。

2.3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当天予自研的穴位贴敷治疗,采用大黄、芒硝、当归、黄芪、冰片、藿香等中药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之后,将敷料黏贴至神阙穴,每隔24 h更换敷贴;并配合针刺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各穴均采用0.30 mm×40 mm毫针(华佗牌,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1天。共治疗14天。

2.4 观测指标

2.4.1 格拉斯哥评分参照文献[3]中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标准,对2组治疗前、治疗1 d、7 d、14 d进行GCS评分,了解患者意识情况。

2.4.2 胃肠功能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罗马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4]。①显效:无腹胀,出现肠鸣音,24 h内肛门排气;②有效:无明显腹胀,肠鸣音正常,24~48 h内肛门排气;③改善:轻度腹胀,肠鸣音正常,48~72 h内肛门排气;④无效:有明显腹胀,肠鸣音弱,72 h以上肛门未排气。

2.4.3Hensson脑室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复查颅脑CT,测量Hensson脑室指数[5],若比值在正常限以下,可判定为脑室系统缩小明显。

2.4.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6]中的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测量Hensson脑室指数,比值在正常限以下;②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测量Hensson脑室指数,比值在正常限以下;③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测量Hensson脑室指数,比值在正常限以上;④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5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由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2GC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x±s)分

3.3 脑室系统缩小例数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脑室系统缩小例数比较(n,%)

3.4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3.5 安全性评价治疗组有2例皮肤敷贴周围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未经处理,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临床上常见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临床症状常改善不明显,排除围手术期感染、脑室端及腹腔端的梗阻、分流管断裂等常见因素,主要原因是分流系统通而不畅导致脑脊液引流不足,复查颅脑CT可见脑室系统缩小不明显。手术打击、疼痛和麻醉等因素可造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便秘、排气困难等临床症状[7],导致腹压较高,从而脑室腹腔压力差降低,引起脑脊液引流不畅[8],而如何尽早地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降低脑室腹腔压力差显得尤为重要。

祖国医学中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便秘由来已久,研究表明,经穴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将药物贴敷于特殊经穴上,对经络穴位产生刺激,使药效进入经络中,随经脉运行到达脏腑患处,从而激发细胞活性,改善机体代谢及微循环,达到调整与平衡的作用[9]。神阙穴,下焦之枢纽,因邻近胃与大小肠,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之功效[10]。我院自研的中药穴位贴敷采用大黄、芒硝、当归、黄芪、冰片、藿香等中药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增强了贴敷神阙穴的排便效果,同时予针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位。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以“合治内腑”[11],《脉经》中言“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其治当刺三里”,通过针刺足三里可以调理胃气、运化积滞,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缓解腹胀。天枢系胃和大肠的募穴,具有调理胃肠、理气止痛之功效[12],深刺电针“天枢穴”可缩短全结肠转运时间[13]。上巨虚为胃经腧穴、大肠经下合穴,针刺本穴可引起食道及胃的能量变化,与其调整食道及胃的功能密切相关[14]。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明显改善,GCS评分提高,脑室缩小例数增多,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72.

[2]朱毓,刘怀军.脑积水CT表现比较研究[J].河北医药,2003,25(4):267-268.

[3]TEASDALE G,JENNETT B.Assessment of coma and impaired consciousness.A practical scale[J].Lancet,1974,2(7872):81-84.

[4]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5]GREENBERG M S.神经外科手册[M].5版.赵继宗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1-232.

[6]赵美刚,李钊,郭德江.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正常颅内压力脑积水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550-552.

[7]王紫英,刘巧凤.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胃肠道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59-160.

[8]陈建发,陈引香,朱红胜,等.腹腔内高压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阻塞的治疗[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35-136.

[9]刘晓峰,李美丽.穴位贴敷与按摩对腹部非肠道术后腹胀的效果[J].光明中医,2016,31(13):1928-1930.

[10]王富春,洪杰.经穴治病明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25.

[11]刘菁,张芹,汤琼,等.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807-3808.

[12]程艳婷,路晓红,王艳珍,等.中脘、天枢、上巨虚为肠病基本方的古代文献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7):79-80.

[13]何洪波,李宁,王成伟,等.电针“天枢穴”不同深度刺激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转运时间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11-13.

[14]刘颖,陈仪琳.针刺上巨虚穴对人体生物能量信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6):482-484.

R742.7

B

1000-338X(2017)03-0019-02

2017-03-06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基金项目(XB2014028)

林海(1979—),男,医学硕士,主要从事颅脑创伤及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脑积水脑室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什么是脑积水?
NSA架构分流模式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