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36例

2017-08-09 01:16王昱柏连松
福建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渗液肛瘘熏洗

王昱,柏连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中药湿热敷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36例

王昱,柏连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及换药,对照组采用痔疾洗液熏洗坐浴及红油膏换药。对比2组创面愈合时间、每周创面愈合率、肛门疼痛程度及创面渗液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2、4周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术后3周内的创面渗液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采取中药煎剂阶段用药湿热敷及换药,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渗液。

高位复杂性肛瘘;创面愈合;中药湿热敷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当今肛肠外科的难题之一[1],根治必须手术,但术后创面大,愈合缓慢,疼痛明显,渗出液多,病程迁延,目前已是肛肠科医生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柏连松教授系国内中医肛肠病名老中医,通过长期临床治疗总结和提炼,利用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改进术后护理、换药方式及用药,即采用中药煎剂,阶段性用药,术后湿热敷及换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我们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3]中关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有2个以上外口,有2个以上管道与内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者,但管道未穿破直肠壁,即未在直肠壁形成溃口者,术前直肠腔内B超明确诊断。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70岁者;③术前肛门形态及功能正常的高位复杂性肛瘘者;④3个月内未接受过肛瘘手术治疗;⑤无手术禁忌症者;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直肠、肛管存在占位性病变者;②同时合并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性疾病者;③处于传染病急性期者;④既往结核病史,疑似或确诊结核性肛瘘者;⑤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⑥严重贫血者(纠正后可手术);⑦血糖>7.0 mmol/L(纠正后可手术);⑧存在凝血、造血障碍者;⑨合并严重肝病、肾功能衰竭及血液病等;⑩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肛肠科住院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2组在性别、年龄和术后第2天创面面积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x±s)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高位隧道法剥离、低位切除术”,即肛管直肠环上方的高位瘘管(即肛管直肠环后方及上方的瘘管)潜行剥离清除呈隧道状,肛管直肠环下方的低位瘘管切除呈开放创面。

2.2 术后基础治疗口服头孢拉定胶囊(中美上海施贵宝),每次500 mg,每日3次;甲硝唑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200 mg,每日3次,均连续服用3 d。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消肿、止血、软化大便等中成药口服。为防止敷料松脱导致创口出血,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对照组及治疗组均需严格控制大便。术后2 d可正常排便。

2.3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自拟Ⅰ号方和Ⅱ号方湿热敷及换药。Ⅰ号方在术后第2 d开始使用,Ⅰ号方药物组成:黄柏10 g,苦参15 g,虎杖30 g,五倍子15 g;Ⅱ号方在术后第8 d使用,Ⅱ号方的药物组成:黄柏10 g,蒲公英30 g,生黄芪20 g,生地20 g。均由曙光医院制剂室统一制备,规格为150 mL/袋,1袋/次,2袋/日。将一袋自制中药倒于半干半湿热毛巾中央,敷于创面,外用热水袋保温,常规38~40℃,保持15 min。换药时先取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创面清洁,然后根据创面面积,将薄层棉片用中药汁浸湿后敷于创面,并将药棉松紧适度填塞于高位潜行隧道内。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2.4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痔疾洗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96,125 mL/瓶)坐浴及红油膏换药。红油膏由曙光医院制剂室制成,药物组成:凡士林300 g,九一丹30 g,东丹4.5 g;先将凡士林烊化,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将60 mL痔疾洗液倒入盆中,用温开水稀释至约2000 mL,先熏蒸后坐浴,共15 min。换药时,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后将红油膏均匀涂抹于创面上,用竹签及薄层棉块将药膏推至创面最顶端。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2.5 观察指标

2.5.1 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后至创面完全愈合,即创面完全上皮化的天数。

2.5.2 创面大小于术后第2、7、14、21、28天分别测算创面大小。术后第2天为术后第1次换药时间,相当于最初创面面积。测定方法:取透明薄膜均匀贴敷在创面,用极细记号笔描记创缘,将描有印记薄膜平铺于心电图描记纸上,计算面积[4]。

每周创面愈合率=(上周末创面面积-本周末创面面积)/最初创面面积×100%

2.5.3 疼痛分级和渗液分级参照文献[4]中的疼痛分级标准与渗液分级标准,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7、14、21、28天进行疼痛分级和渗液分级。疼痛分级有4级,①0级:无疼痛;②1级:可忍受疼痛,能正常生活,基本不影响睡眠;③2级: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病人主动要求用镇痛药;④3级:强烈的持续疼痛,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渗液分级有4级,①0级:渗液湿透纱布小于4层;②1级:8层>湿透纱布≥4层;③2级:12层>渗液湿透纱布≥8层;④3级:渗液湿透纱布≥12层。上午、下午换药时间间隔6小时。

2.5.4 随访门诊随访半年以上,记录复发例数、复发程度以及分析复发的原因。

2.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疗效评定。①治愈:创口愈合,症状及体征均消失;②好转:创口未愈,症状及体征改善;③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2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x±s)d

3.3 创面愈合率比较见表3。

表3 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x±s)%

3.4 创面疼痛及渗液分级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2组创面疼痛、渗液分级情况比较

3.5 随访2组均全部治愈,随访期内无复发。

4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瘘管弯曲、支管多、病变范围大,所以术后创面大,疼痛、渗液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愈合缓慢,病程冗长,病人痛苦。如何加快术后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病人痛苦,是肛肠科临床急待改善的问题。因此,术后创面护理及换药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

目前临床上肛瘘术后普遍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及油膏换药[6-10],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熏洗多采用蹲坐位,肛门受腹压力大,不利于血液循环,对于肛门局部水肿患者,会加重水肿;其次,术后患者多因疼痛活动不便,尤其是年老体弱者,要求其坐在盆上熏洗坐浴10~20 min,十分不适;中药油膏多为一些石膏、炉甘石等矿物质,颗粒较大,吸收性较差。柏连松教授通过50余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充分利用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改进术后护理换药方式及用药,即采用术后中药煎剂阶段用药湿热敷及换药,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及渗出,缩短疗程。首先改进中药熏洗坐浴,中药湿热敷便于临床操作和应用;其次,改进药膏换药,用药汁浸湿薄层棉片,敷于创面上,药效迅速、直接、持久,同时又借助湿热敷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缓解括约肌痉挛,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和改善局部组织的瘀血和缺氧状态,从而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

柏教授认为肛肠疾病手术后早期创面颜色黯红、腐肉未尽、疼痛明显、渗液黄稠,多与湿、热、瘀相关,治疗上应清热燥湿、散瘀定痛,宜选用苦参、虎杖、黄柏、五倍子清热燥湿,再加虎杖散瘀止痛、苦参杀虫止痒、五倍子止血敛疮,可减少渗出、缓解疼痛、促进愈合。一般术后7~10 d后创面腐肉脱尽,渗液减少,颜色由黯红转鲜嫩,创面开始愈合,局部疼痛也逐步缓解,此时可仅取黄柏、蒲公英清热燥湿,同时加用具有益气滋阴、生肌敛疮之生地、生黄芪等药物,达到恢复正气,清补兼施,通畅气血,继而加速创面愈合效果。同时湿热敷所取中药,具有“简、廉、便”之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采用中药煎剂阶段用药湿热敷及换药,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渗液、疼痛,且具有制作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大力应用推广。

[1]王昱,柏连松.“高位隧道法剥离、低位切除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16-119.

[2]王昱.柏连松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2008,29(10):1359-1360.

[3]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4):42-43.

[4]杨巍,华斌,张巍,等.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5):3-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3-135.

[6]潘贺,孙兴华.中药熏洗坐浴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60-62.

[7]严银波,刘金华.肛瘘术后中药熏洗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68-1169.

[8]孙凤伟.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对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促进愈合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76-4078.

[9]于祥林,周玉祥.中药熏洗坐浴合京万红软膏换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1):27-28.

[10]党永庆,何湘,曾广鹏.肛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3,33(4):56-58.

R266

B

1000-338X(2017)03-0028-03

2017-04-10

王昱(1973—),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肛肠病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渗液肛瘘熏洗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1)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