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2017-08-09 01:16王伟强罗维祥
福建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偏颇湿质阳虚

王伟强,罗维祥

(1.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州市鼓楼区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临床报道·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王伟强1,罗维祥2

(1.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州市鼓楼区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征,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列入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并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647例,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分析,并对不同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与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偏颇体质(68.38%)明显高于平和体质(31.62%),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为主;高血压患者痰湿质所占比例显示男性高于女性;阳虚质所占比例显示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特点是以痰湿质、阴虚质为主,男性与女性比较,痰湿质与阳虚质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了解其体质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干预在防治老年高血压中的作用。

高血压;中医体质;社区;老年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其患病率在社区老年人中尤为常见。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等不同因素,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但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可以改变,通过调整偏颇体质,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对鼓东街道5个社区647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以调查中医九种体质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分布规律,为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鼓东街道开元、庆城、中山、树兜、观风亭社区纳入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并且于2015年全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47例老年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647例患者中男246人(占38.02%),女401人(占61.98%)。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者,因文化程度等原因未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

1.2 方法中医体质辨证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及特禀质九种体质。当偏颇体质各条目得分相加之和≥11分时,判定为“是”,各条目得分相加之和为9~10分时,判定为“倾向是”,各条目得分相加之和≤8分时,判定为“否”;当平和质各条目得分相加之和≥17分,同时其他8种体质得分均≤8分时,判定为“是”,各条目得分相加之和≥17分,同时其他8种体质得分均≤1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BMI在24~27.9之间为超重;BMI在28以上为肥胖;BMI在18.5以下为消瘦。在患者体检的同时,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体重指数、一般情况等内容。由于多数患者往往具有2种以上的中医体质类型,或符合1~3种体质,同时兼有1~5种体质倾向,故各类型中医体质数之和超过老年高血压患者总数。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9 种体质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规律按照由高到低的分布规律依次为: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特禀质。高血压患者偏颇体质(68.38%)明显高于平和体质(31.62%),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为主。见表1。

表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n,%)

2.2 不同BMI中医体质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属于痰湿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属于阳虚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P< 0.01);属于平和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见表2。

表2 不同BMI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析(n,%)

2.3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析在男女高血压患者中,属于痰湿质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属于阳虚质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析(n,%)

3 讨论

3.1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的特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病相近。《丹溪心法·头眩》主张“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则强调“无虚不作眩”,其总病机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3]。本次调查发现,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偏颇体质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特禀质,由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数具有2种以上的偏颇体质,因此这种分布规律不仅呈现患者偏颇体质的寒、热、虚、实错杂情况,反映了体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反映了患者在同时具有多种偏颇体质时的分布特点,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相符。但偏颇体质中又以痰湿质、阴虚质为主,因而中医干预要针对不同体质类型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人施治,又可以针对占比较大的偏颇体质进行调养干预。

3.2 体重指数与体质类型的关系分析本次调查提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九种体质中属于痰湿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属于阳虚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属于平和质的,其BMI≤24的比例显著增高。由于在所调查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分布比例中,痰湿质(占比26.76%)显著高于阳虚质(占比5.04%),因此可认为当患者兼夹这2种偏颇体质时,对痰湿质与体重指数关系分析的影响甚微,而阳虚质则由于样本偏少,在合并兼夹体质时,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分析。现代医学认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而研究表明,这些诱因在九种中医体质中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5];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气血渐亏,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加上摄食、运动减少,或者长期卧床,均可造成体重指数(BMI)≤24;而老年人BMI≤24的平和质比例高,一方面与高血压病控制达标有关[6],显示平和质患者血压控制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平和质的体重指数以在正常范围为主。

3.3 高血压患者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差异本次调查男女2组高血压患者中,属于痰湿质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属于阳虚质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可能与内分泌[4]以及男性工作压力较大、吸烟饮酒过多以及喜食肥甘厚腻之品等有一定关系。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既可表现在不同的疾病存在相似的体质,也可表现在相同的疾病存在不同的体质[7],为高血压的个体化诊疗与群体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次调查通过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结合体质理论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不仅可以通过纠正偏颇体质,提高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以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指导未病人群采用合理的调养措施,改善偏颇体质,从而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通知[S/OL].(2013-09-22)[2017-02-17].http://www.satcm.gov.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6&id= 18124.

[3]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

[4]周北凡.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58-61.

[5]娄彦梅,韩萍,高楠楠,等.健康体检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与中医体质干预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3):86-87.

[6]黄志钢,李美婷.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析[J].中医中药,2012,9(20):89-93.

[7]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9-293.

R244.1

B

1000-338X(2017)03-0061-02

2017-02-17

王伟强(1965—),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研究。

猜你喜欢
偏颇湿质阳虚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