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7-08-11 18:46莫炳耀
关键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莫炳耀

【摘要】 “美”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它无处不在,又虚无缥缈;它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只有通过对“美”的学习了解,才能深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美”。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提倡素质教育,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体育项目中的美,懂得如何欣赏体育之美,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欣赏水平和体育审美能力,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关心、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体育欣赏 体育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04-02

0

一、审美的起源及变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远古时代是原始审美意识的萌芽时代,据考古学家的一些考古证实,石器时代的人们在石头上面打上孔用绳穿起来作为饰物,这是古人追求美的原始活动,也是最初的审美活动。审美起源于人的本能,是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及反应的过程。

根据历史研究,证实唐代以肥为美,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无一不是以丰满体态的。时至今日,现代女性都要拥有一个高挑的身材,想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来塑造自己的完美的身材。其实从古到今,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只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审美也随时代而变化。

二、体育美的表现

1.体育整体美

体育整体美是体育团体比赛中,通过团队默契的配合,严密的组织,高超的技术等等,完成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美。

2.体育形式美

体育形式美是在体育活动中的结合场地、器材、参与人员等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组合中产生的,通过精心的设计,创设出多种练习、比赛形式的美。

3.体育形态美

体育形态美包括人体的形态美和动作形态美两部分,人体形态美表现在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身材匀称,体格健硕,肌肉线条明显等;动作形态美表现在比赛或运动中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形态,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4.体育气质美

体育气质美是指长期参加运动锻炼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乐观、顽强、阳光、精神等等气息,能充分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的气质美。

三、学生体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对象的观赏、感受、体验、想象与评价的能力综合。它综合运用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理解评价等等多种心理综合能力的结果。我们通过体育教学,分四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审美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审美素质。

1.唤醒学生的体育审美意识——感知美

审美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没有固定的审美标准,它是个人对事物的感官、认知和情感所共同影响的结果。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没有审美能力就不可能使潜在的审美对象在意识中呈现,不可能有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所以也谈不上任何审美活动的发生。

感知美是审美的最初阶段,在感知美之前,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相关的美育知识,再根据我们课堂内容,找出一个切入点把美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教授给学生。例如我们讲授新的广播体操时,要求学生把动作做到位,我们一般采取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把一些动作典型的学生叫出来,正误对比示范,让学生们评价那些动作更美。这时候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个动作美,这个节奏美,這个协调美……”,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起来了。教师再次明确这些动作中什么是美,美在何处,还可以借课堂,教会学生感知课堂以外其他的体育美。

2.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品味美

品味美是把具体的感知对象经过品鉴、想象,最后形成美的感受的一个过程,由具体感知的对象转化为审美感受。正如你去品味一篇古诗,你必须先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综合所有因素你才能从诗中真正读“懂”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出诗的味道。

很多体育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耐力跑训练,经常找借口逃避锻炼。其实我们在进行耐力跑之前,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耐力跑,了解极点及克服方法,让学生有个心理适应期。可以把马拉松比赛的来由跟学生分享,借此大力提倡体育气质美,顽强的意志品质,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这时候教师马上创设了一个救人送药的情境,要求学生们手上拿一个乒乓球(药),必须要规定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把“药”送到病人处,否则救人任务失败。为了增加趣味和难度,也可以在跑道固定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障碍,鼓励学生努力完成。完成任务后,让同学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再次肯定学生不屈不挠的顽强体育品质,进一步加强体育气质美的教育。鼓励失败的同学不要气馁,好好总结经验,下次争取更好的成绩。其实我认为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心在课堂上,其他什么事情都容易解决。

3.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评价美

评价美是审美素质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信息,经过思考加工,结合学习的美学因素分析,最后对所感知信息做出评价的过程。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体育审美评价的多样性,教学中应该注意每一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所以评价美没有唯一的标准,只要大多数人对评价信息的某一特征产生美的共鸣,那么我们就可以评价为“美”。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由于右脚跟腱伤复发,遗憾地在首轮就退出了比赛。最后他拖着受伤的腿,亲吻了陪伴他多年的跨栏,挥手向观众致歉,忍痛离场,全国观众见到这一幕无不动容。虽然结果对刘翔来说是失败了,但我还是认为他是最美的,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克服多年的伤病坚持训练到比赛最后一刻,体现了运动员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许和肯定。又譬如一些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服用兴奋剂投机取得冠军,我们还是抵制他这种违反体育道德,弄虚作假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丑陋的、可耻的。

4.鼓励学生参与审美创造——创造美

创造美也是审美素质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审美创造是经过感知美、品味美、评价美、创造美等不同层次的递增,由经验层次上升到创造层次。审美创造是学生审美素质的核心部分,在这个阶段,学生并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不缺少感受美的心灵,而且缺少创造美的勇气。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不必拘泥于教学形式,大胆设定一些开放性的课堂,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造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是在每一次的思想碰撞中,我们的美由此产生了。

四、小结

1.体育审美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客观的审美对象和相应条件的审美主体。

2.体育审美来源于体育,又反过来促进体育的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美学修养,充分挖掘教材里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多从美学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程,把学到的美学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学科学习中去。

3.体育审美的差异性是通过个人表现出来的,对于不同的个人来说,他们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审美结果会有所差异。

4.多想办法、创设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审美创造,可以利用“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等方法帮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创造构思,逐渐形成美的创造性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徐碧辉.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J].文藝研究,2004(2).

[2]徐福生,熊飞.体育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3]王广虎,张放.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

[4]钱津.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2001(6).

[5]周海雄,周建伟.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6]牟纲.浅谈审美教育中的审美体验[J].教育科学,2004(4).

[7]艾琴.体育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体育师友,2003(1).

[8]姚阳.析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8).

[9]李向伟.竞技体育的审美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27(3).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