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运用

2017-08-11 08:38龙彩霞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龙彩霞

【摘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系统化学习过程中的奠基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中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逐渐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能力、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表达自我、思考创新等能力、构建学生基础性的语文知识系统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经过数次编订和修改,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越来越贴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传递优秀的文化观念和精神理念,并通过儿童文学中丰富的故事内容,让感受到人情、人性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精神食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让学生汲取到儿童文学的营养,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84-01

0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最适宜的阅读阶段正是小学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结合儿童文学,能够对小学生产生精神上的熏陶。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可以为学生打开文学的大门,受到最真实的情感冲击。如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提到他的小学老师给他们读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在很多年以后都让魏巍难以忘怀。可见文学的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儿童文学的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小学生处于学习语言知识的初级阶段,良好的语言引导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之美,成为有素养、懂礼貌的人才。

2.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现状

2.1教师教学质量不高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教材中的比重较高,如果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自身所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程度低,就会影响教学质量。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入职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教师培训也是寥寥无几。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程度不高,认为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教师不需要再进行深入研究,只需要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且受升职、教学任务重等的影响,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上花费的心血较小,不能带给学生较好的课堂体验。学生很难对儿童文学作品产生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2.2课堂教学存在偏差

部分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存在认知性、实践性的偏差,这是因为教师对儿童文学不敏感,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部分教师认为儿童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如课文中的诗词、儿歌等)没有区别,对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依然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解,对作品的整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缺乏重视,学生不能感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不能培养出学习兴趣。

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3.1教师明确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成为思想观念正确、具有较高神审美意识的人,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明确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自主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兒童年龄较小,但也是独立的精神个体,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小学教学课堂并不能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儿童文学的学习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增进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并非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需要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引导学生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儿童文学的内容,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对儿童文学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并且,部分教师不能认识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多面性,人物评价非善即恶,学生对人物、人性的认识非黑即白,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有失偏颇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多面性,培养客观的审视观念。

3.2明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文体形式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充分说明了儿童文学的问题分类与成人作品存在区别。因此,教师应当明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3发现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趣味性

儿童的想法是非常单纯的,同时,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自主教学,通过发现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趣味性,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量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儿童生活与儿童文学相衔接的部分,让学生找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 参 考 文 献 ]

[1]杨永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关爱明天,2015,(08):341.

[2]马志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4,(02):197.

[3]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4]秦英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3.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刊首语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