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8-11 18:12欧阳丽敏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欧阳丽敏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作文并不仅是写文章的活动,而且是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进而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主观情感的创造性表述过程。从本质上讲,写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思维活动。它不仅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26-01

0

一、理念错位导致水平滞后

(一)定位有失偏颇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1)》提出小学阶段写作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写作课堂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写作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出现时而过高,时而模糊甚至错位的现象。他们把作文教学理解为片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导致学生的作文条框分明,“范文味”十足,造成结构上的完美、感情上的苍白,读起来味如嚼蜡,严重背离作文“表达自己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说过:“小学作文教授的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扑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功,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为不病。”

(二)认识相对落后

纵观学者的调查研究得知,尽管教师们熟记《语文课程标准》,但对其中以人为本、学生本位的真正内涵缺乏全方位的认识,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忽略作文教学中要以学生本位为出发点,片面要求学生做到立意高,立意深,要有丰富内涵等,文学化倾向十分明显,忽略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笔来进行真情实感的抒发和表达意见想法。例如,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惯性遵循“读范文——评思路——写作文——评作文——讲作文”的规范套路。于是,低效的作文指导引发了老师“多写便能提高”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学生写作过于文学化、模式化的写作心理,缺少真情实感。实际上,生硬的作文教学,即使学生常练常写,不仅作文水平得不到提升,反而使内容变得更加机械无趣。

二、反思与对策

(一)用心践行促改变

教学理念,从一定程度上理解是一种意识形态。教学理念上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针对教学理念不明确的现状,新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目标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教师新的引导方向。

下面将以顺德某小学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为例,谈谈应该如何真正转变写作教学理念。二年级依旧是语言发展的奠基阶段,学生急切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是却未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运用词汇,让学生尽情地说是二年级学习的重要目标,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则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发展学生语言的桥梁。该年级没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写话指导的教学,每一次的写话都以教师的范文为准,依靠抄和读来进行强制性的记忆。长期以来,学生出现了两种思想倾向:成绩好的学生想独立完成,可写作效果差;成绩稍弱的学生无话可说,逐渐依赖范文。一到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成为常态。造成这种现象,并非教师理念不明确,而是没有端正教学动机,没有将理念付诸行动,教学缺乏创新性。从切身例子出发,笔者认为,教师要将发展学生语言放在关键位置,教会学生说、写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在完成识字、阅读等教学后,以此为基础,务必组织开展独立的写作指导课,将此列入课时目标和计划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发挥指导促技巧

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当针对每一学年段、每一单元甚至具体到每一课时的内容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准确定位,切不可出现重阅读、轻习作的错误倾向。学会阅读是基础,学会写作,学会正确、有深度地进行表达,是学生情感、意志升华的具体表现,总体看来,教师的总结归纳和指导显得至关重要。其次,教师明确指导目标,要从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写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入手,并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指导目标的制定,指导目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寫作水平。在确定指导目标时既考虑总目标,同时充分结合阶段目标所提及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效性。最后,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指导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特点是关键。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的写作指导方法,同时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在写作指导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实际需要等客观条件选择适当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写作。尽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阅读书籍,让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汲取素材,学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多元评价促提高

教师在小学日常作文评价中,既要照顾到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评改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状况,创造性地发现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个性化评改标准。

学生遇到挫折,老师要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做到下笔无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一来,写作的内驱力会变得愈加强大。当作文变成家长的微笑、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当鲜红的获奖证书被郑重地摆在学生面前,相信每个学生心里都禁不住乐滋滋,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愉悦的同时,无形中大大刺激了写作的兴趣和内驱力,把表达欲望强烈诱发,从而主动投入写作。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