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董事会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7-08-17 08:45顾煜原亚男
会计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经营绩效

顾煜++原亚男

【摘 要】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不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占比与公司经营绩效呈U型分布,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不显著正相关,其中独立董事比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力相对另外两个因素而言要较大。为此应该确定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坚持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司; 董事会结构; 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5-0087-04

一、引言

纵观全球,在安然、世通以及帕玛拉特等特大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相继出现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董事会作为股东行使控制权的决策机构,其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中发挥治理作用,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很大影响。不合理的董事会结构会导致低效或者错误的行为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在政府推动下对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产物,并非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是市场经济发育的结果。因而我国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机构。

本文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董事会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和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具体来说,就是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仍然是混乱和相互矛盾的。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性,基于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更是十分有必要。董事会结构特征通常用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是否两职合一来加以描述。关于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Kimetal认为董事会规模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1 ]。Andres等通过选取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负相关[ 2 ]。孙万兴和陈金龙选取2002—2011年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能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3 ]。关于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绩效的关系,郝云宏提出董事会成員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能促进公司的健康成长[ 4 ]。辛金国和王琳燕认为独立董事占比的提高会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 ]。关于两职分离与经营绩效的关系,Ramdani和Witteloostuijn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种职位由一个人担任有利于加强企业的领导权,会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6 ]。周建等对制造业的研究支持两职分离[ 7 ]。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董事会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尤其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研究。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董事会规模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假设2: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绩效负相关。

假设2a: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高,经营绩效越差;超出一定范围后,独立董事的比例较大时,可能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假设3:两职合一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两职分离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年报为基础资料,数据来源主要是国泰安CSMAR数据库以及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富网、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在筛选样本时按以下标准进行:(1)剔除资料不可获得、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2)剔除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因为其价值和经营收益可能受到两个市场的影响;(3)剔除金融性公司,因为其财务结构的特殊性;(4)选取截止到2015年底连续上市至少五年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最终选取了942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和SPSS22.0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二)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本文在选择绩效变量时,考虑到2006年12月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鼓励中央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指标来评价经营业绩,而且EVA值是一种经济指标,与传统会计指标(如ROA、ROE、EPS、托宾Q值等)相比,也更加客观、公正,因此选用EVA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因为假设2a假设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所以在回归模型中增设INDRATIO2,表示独立董事占比的平方。

本文涉及的主要变量及解释说明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对2013—2015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和经营绩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到,样本企业在经营绩效即EVA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大值达到119 480 255 000,而最小值为-19 990 688 775。董事会平均规模自然对数(DSIZE)的算术平均数约为2.218,可见董事会的平均规模约为9人。独立董事比例基本占到董事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从某种程度来看具有独立性。样本中的大部分企业是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分离,当然也有部分是两职兼任。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公司规模与EVA存在较大相关性,独立董事占比、独立董事占比的平方之間也存在较大相关性,但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两职分离情况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三)回归分析

表4列示了回归结果。

通过表4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为0.000,模型显著,R2的值为0.912,拟合度较好。在共线性诊断中,VIF除了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的平方外都在0~10之间,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从董事会规模看,回归系数为负,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负相关,但是这一关系并不明显,假设1不成立。

从独立董事比例看,回归系数为负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比例的平方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经营绩效呈U型分布,假设2a成立。

从两职分离情况来看,回归系数为正,但是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两职分离和公司绩效正相关,但是这一关系并不明显,假设3不成立。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负相关,但并不是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公司的管理效率,造成“搭便车”现象。造成这一关系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较稳定,大部分为9人,因而通过实证分析很难检验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2.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经营绩效呈U型分布。经营绩效在一定阶段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是当独立董事比例到一定程度以后,若继续提高会对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公司绩效会随着其继续上升而呈上升趋势。

3.两职分离和公司绩效正相关。两职分离有利于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有利于提升经营绩效,但是这一关系并不明显。造成这一关系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都是两职分离状态,且结构相对稳定,通过实证分析很难发现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4.将自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进行对比,发现对经营绩效影响最大的是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董事会结构的三个变量中,独立董事占比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较大,董事会规模和两职分离情况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较小。

(二)政策建议

1.确定合理的董事会规模。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经营绩效对董事会规模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大多数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人数为9人,这也与多数学者主张的9人左右的董事会规模观点一致。董事会规模应该尽量设置为奇数,如果设置为偶数,无疑会增大董事会的决策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在2001年8月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提高独立董事的质量,选择不同背景、有经营管理经验、有法律基础的管理人士担任独立董事,将有利于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此外也要注意保证独立董事的表决权、参与权,不能剥夺独立董事应有的权利,将其变成空头衔。

3.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上市公司,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上市公司,更应该选聘具有足够专业胜任力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确保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公司是两职分离的状态,公司的经营绩效也比较好,说明两职分设确实能够使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客观有效的监督,提高经营绩效。

国有上市公司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优化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董事会作为国有上市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考虑,因此确定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采用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对发挥董事会的协调、控制、决策、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KIMETAL S H,CHA J M,CICHY R K. Effects of the siz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board involvement in strategy on a prive club's financial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24(1):7-25.

[2] ANDRES P D, AZOFRA V,LOPEZ F.Corporate boards in OECD countries: size, composition, functioning and effectiveness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0,13(2):197-210.

[3] 孙万兴,陈金龙.内部治理机制与绩效相关性:基于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2):80-90.

[4] 郝云宏.公司治理内在逻辑关系冲突:董事会行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9):96-108.

[5] 辛金国,王琳燕.董事会监督与总经理激励对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中小板家族企业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2):74-79.

[6] DENDI R, ARJEN V W. The impact of board independence and CEO duality on firm performance: a quantity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indonesia, Malaysia, South Korea and Thailand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21(3):607-627.

[7] 周建,袁德利,薛楠,等.市场化进程与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联合影响: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6):1021-1029.

猜你喜欢
经营绩效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PTR模型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非利息收入对兴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西藏上市公司债务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企业经营绩效与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与治理对策
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