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侘寂文化对于室内风格的影响

2017-08-17 20:39魏家雯冯赫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魏家雯+冯赫阳

摘 要:些许禅意的日本茶道侘寂文化,带着外表粗糙,内在完美的深邃哲学含义,构成着日本美学的一部分。 它所表现的朴素又安静的美学意味,在这种有着哲学精神与起初追求茶道美的流向下,也给日本的产品软装等带来一定影响,并且也形成了独特的日式风格流派,为我们展现今日禅意而低调自然的日式装修风格。

关键词:侘寂(Wabi sabi);日本美学;室内风格;禅意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72-01

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侘茶推动产生了一种美感含义,在虽粗糙陈旧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就算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也从深处散发的一种自然之美,这种美归于日本民族的精神美学,在他们的设计和风格上一一体现。

一、侘寂文化的由来

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侘寂这个词描绘残缺之美,其实在日本处应想表达的是外表粗糙,内在完美的美学理念。也代表着现如今指自然朴素,寂静等含义,侘寂之美是指让物品或环境,体现自然、簡单和微妙的不完美,来达到更深层、更有意蕴的境界。它有着来自这些文字内涵背后的设计法则,“侘”是指,借由微妙的不完美所达到的超凡之美,如保留了手作痕迹的陶器;“寂”指的是时间酝酿的美,例如在古铜器上发现的绿。侘寂的独特美学是低调,自然,不刻意雕琢的。与日本哲学美学理念“幽玄”一样,所谓幽玄,讲究因着对生活于其间的自然风土,特别是对缤纷的色彩的感受与感动,以“物哀”、“空寂”、“闲寂”、“幽玄”等范畴为中核, 与之步调一致的侘寂美学所讲求的便是相类似的精神文化和世界观,侘寂美学提炼自茶道文化中,崇尚“和敬清寂”的茶道所敬重的“古雅、闲寂”,潜在内心底的丰富情趣,茶室虽小,茶虽一隅,但却有着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

日本茶道宗师也以盛开的花不能作为插花来表达清寂而含苞待放的茶意,这种精神之美也是永恒之美。日本茶道文化概论里有解释到,何谓“侘茶 ?” “侘”是对富有、富贵、华贵、显眼、艳丽、豪华、复杂、繁琐、锐利、明澄、典雅等的否定,而是推崇贫乏、朴实、节制、无光、无泽、老朽、粗糙、古色、寂寞、破旧、简素、静谧、自然的。美国有教授解释为“孤独的神秘”,也有中国教授理解为不拘形式而只讲求闲寂简素,引用中国的概念即“逃禅”,逃之于禅的寓意,希望身在尘世而寄心于禅。这两者心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饮茶的超凡脱俗之境带来的对于看待事物的美学眼光的变化。这就是侘寂茶道文化带来的美学观念。

二、侘寂文化深入日本家居产品以及软装

这些观念或多或少在他们的产品设计以及软装上有所体现,日本人喜好这种风格,将风格贯彻于产品设计中,举大家熟识的无印良品,选色和样式很淡雅,有着设计简洁,淡化品牌的产品风格,如此的MUJI性冷淡风格隐隐透露着日本哲学文化。在矛盾中,冷淡而又暗藏欲望,简约而不简单,韵味十足,虽看着朴素而古色,不过这却是日本美学所追求的。

日本产品的表现,也在透露着古朴简素的性格,而软装方面贯彻着朴素自然无雕饰的走向,这与侘寂追求的朴实,无光无泽而符合,可以说这些美学理念还是有所影响的。

三、侘寂文化对室内装潢风格的影响

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在于“蕴美于内,含而不露”,克制,含蓄是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幽玄”美学里就可以看出,他们渗透的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具有优美、安详、柔和性。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里写到“岁月一久,木质变得有些黝黑,木纹渐渐显现奇妙的魅力,可以安神养性。”这种追求自然美感的向往,与侘寂所想表达的文化内涵一样,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日式装修都很清雅自然,减去了繁琐的加工程序,裸露出最真实的材质色泽与人合二为一的室内住宅,穿透着幽邃的禅意。散发着稻草香味的榻榻米,营造出朦胧氛围的半透明樟子纸,以及自然感强的天井,原木地板,藤枝绕梁,有着棉麻一样素朴的颜色,竹叶的清绿优雅,泛出淤泥而不染的韵味,静坐在用竹编的圆形座垫上,静静品一杯香茗,构造这样画面的就是广受喜爱的日式装修风格。

传统的日式家居将自然界的材质大量运用于居室的装修中,不推崇豪华奢侈,以淡雅节制、深邃禅意为境界。日式家居贯穿在整个房间的设计布局中,天然质材是日式装修中最具特点的部分。日式室内设计中色彩多偏重于原木色,以及竹、藤、麻和其他天然材料颜色。

从茶道文化里渴望的“逃禅”,日本民族文化追随的是那种静谧美,总能让人感觉禅意无穷。侘寂文化对于如今的室内装修风格影响显而易见。日本的这种极具蕴味的文化,不仅深入在室内设计风格里,在东方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流派。

参考文献:

[1]腾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2]靳飞.茶禅一味 日本茶道文化[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谷崎润一郎(日).阴翳礼赞[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高田好胤.心:日本佛教文化丛谈[M].北京:三联书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