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2017-08-17 21:13张晓梅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公望山水画山水

张晓梅

摘 要:黄公望是14世纪的中国最为著名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他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杰出的一代大师。黄公望原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后来出继浙江永嘉黄氏为义子,随之他后来换了姓名,又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杨维桢《西湖竹枝词》记载:“黄公望,字子久,自号大痴哥。

关键词:黄公望;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88-01

一、黄公望艺术风格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在他们画上,是他们隐秘的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很多的作品都带着孤独,抑郁或者绝对苦闷的主题,我们现在回望他们的作品,会发现大部分的杰出的大师都生不逢时,是处于压抑情绪下创作出他们的杰作的。

(一)师前人

仿古的实践来自与古典范本一致的需求。这是孟子追溯从尧,舜,禹到汤,从汤到文王,文王到孔子等古代圣贤的沿革,首次提出的一种“道统”的观念。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认为文艺必须与道,亦即与古代圣贤的教诲紧密结合,文统就像道统一样。5世纪末,二王的书风已普遍为人效仿,书法家张融曾说“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不同凡响。几百年来,张融的自持称为反传统主义者藐视权威的口号,明代当复古主义弥漫各处时,反复古主义思潮也高涨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然而,各择一端的这两种态度还都存在着一个难解的关键:正如刘勰《通变篇》所指出的,正确的仿古方法应当建立在个人变化之上,否则创新或非正统的个人变化不过只是不和惯例的正统。

子久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这在他的一部分作品中能够感受得到,如《丹崖玉树图》,《仙山图》,难能可贵的是他突破了学习的界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画出了比董,巨更为清雅秀拔得抒情诗画。正是有了对前人及不同画派的学习,模仿,再根据自身的理解,努力,才有了子久突破其师,终成一代宗师。

(二)师自然

黄公望对自然与人的理解达到了细致入微,并不是说他写实,而是他前半生的仕途坎坷,中年以道人身份云游四方,晚年隐居松江。黄公望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阔达的胸怀,对人生价值不懈的追求。出狱以后,他经常沉浸在山水之间,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乘着月色泛舟于江上,打开酒葫芦高歌畅饮,意境洒脱。遇上特殊的好景,怪异的树,他会从皮袋中拿出描笔,认真记录。姑苏之子在山林中的痴守,对山水的热爱,对生命的不屈,造就了他的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世称“浅绛山水”。

二、山水画的成就主要有两方面

(一)在绘画方面

黄公望的画主要有两种特色:一是他创造的浅绛山水,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浅绛山水是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尤其适合表现江南山水轻快秀润的景色,也适合当时隐逸文人所追求的简淡的审美。如《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二则为水墨山水,皴纹较少,用笔简练疏淡,皴法多为略带弧形的披麻皴,山的阴面或凹处有时略用淡墨渲染,以分出阴阳向背,使得画面整体既保留了清新淡雅气息的同时有不失厚重感。如《水阁清幽图》,《富春山居图》。 平淡天真是黄公望作品的主要特点,黄公望师从董源,而且董源作画的风格即为平淡天真,这种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画者的心境有关。老庄之道有“水利万物而不争”,一种不求名利,自自然然的平常心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另一方面,与用笔用墨也有关系,气度中和,运笔中锋,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含蓄蕴藉,没有丝毫雕琢刻露之痕,画面平原构图,土坡树林,河湖苇柳,淡墨山峦,既无巉岩之险,亦无群峦之雄,平淡天真自然而生。《富春山居图》就是代表,也代表了子久的绘画成就。

(二)在画论方面

黄公望的篇画论《写山水诀》,收录在陶宗仪1366年刊行的《辍耕录》中。这三十二则笔记,可能是弟子辑录黄公望教画所得。对于树的画法,黄公望的观点较之前人更具有普遍性。如五代梁荆浩主要侧重于写松,柏之特点。宋郭若虚侧重写有“怒龙惊虺之势,耸凌云翳日之姿”的奇树。子久则写到:“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树要有身分”,也就是说要有具体的形态,品相的特点,这是值得我们在绘画时注意的。“树要填空”,即树下不可以画的太过局促,萎缩,应该使得舒展,在构图中要把不该有留白的地方充盈起来,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是要留意的。因为单独一棵树或许还好把握,难的地方在于丛树的组合,组合不当就会使得画面很乱。最后,他说到,若画的纯熟,自然笔画也就自然出现,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正所谓“熟能生巧”,当你抓住了本质,就可以脱离束缚,达到空灵的自由境界,也就是新旧交换之由,这也是子久重视“理”的一个原因吧。

三、总结

黄公望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他在元代名气就很高,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说过:“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善住《谷响集》也说:“黄公东海容,能画逼荆关”。可以说,元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画家的影响能够超越黄公望。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坛,许多画家都临摹过子久的作品, 以及近代山水画家也受到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良霄,顾菊英.元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黄公望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黄公望的人生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富春山居』经典名作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