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语负迁移看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時(とき)”的误用倾向

2017-08-17 08:29陈瑞朱亚青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语料库

陈瑞+朱亚青

摘 要: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部分前人研究理论成果并结合由JC语料库及C-JAS语料库中搜集到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日语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误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時(とき)”的误用倾向进行观察并总结出其受汉语思维影响所出现的误用形式和规律,从而进一步得出教学中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避开这些误区。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汉语思维;時(トキ);误用;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92-03

一、何为母语负迁移

(一)母语迁移理论

在语言学教育范畴中,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屈2013)。近年来,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模式的研究,一套科学有效的规避错误、提高学习效率的体系建立起来并得到了逐步完善,认识到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后语言学家对其过程分析与研究也更加深入起来。

而在二语习得中,不得不提的里程碑式進展便是母语迁移理论的提出。Lado(1957)最先提出了母语迁移的概念,即在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其已经习得的语言(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学习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母语中的既成语法规则和形式原样套用到目的语中,从而对二语习得产生了影响。根据其影响的好坏,又可以分为母语正迁移与母语负迁移。在此本文将把重点放在对二语习得更有启示与促进意义的母语负迁移上并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顾名思义,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母语思维定式下将母语的规则与文化内涵生搬硬套到目的语上造成的对二语习得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体现在二语习得的方方面面。从词汇、发音、语法等一直到更深层次的受文化因素影响的表达方面均有体现。下面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习得过程为例一一分析。

(二)负迁移的具体反映

尽管众所周知,日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成,但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完善,日语已经形成了汉字加假名以及罗马字的一套独有的体系。这一点从两者的分类归属也可以看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而假名的出现使得日语成为了典型的粘着语。汉字作为日语中的表意文字为中国人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另一方面这又像一个陷阱——对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目的语日语中有很大一部分语言项与母语中的是大体对称的,但其用法却并非相同。例如“语义功能相当但用法不同;或语义功能和句法分布基本相同,但应用频率存在差异”(盛2012)。各不相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表现上的甚至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上的特点必定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引发偏误,亦即通俗而言的汉语思维。而只有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与形成过程,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找出有针对性的规避错误的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更加准确贴切的第二语言,对学习者个人以及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通过搜集JC语料库及C?JAS语料库的日语误用例集中,中国人学习者的误用例来分析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日语的名词修饰句中的时制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倾向并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トキ作时间副词性用法时的误用倾向

汉语中的“时”的部分用法与日语中表记相同的“時(ト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二者归属于不同的言语体系,汉语属于孤立语,不存在词形的变化;而属于典型粘着语的日语则需要通过有实质意义的词语结合能表示不同语法含义的要素来共同构成一句话,因此哪怕是在“时”这一用法极为相近的语法点上,必定也会出现受汉语思维影响下的诸多不容忽视的错误。由此笔者于日语学习者纵断口语语料库(以下简称C-JAS语料库)和日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库(以下简称JC语料库)中分别进行了在トキ作形式名词构成时间性的复句从句用法时的例句收集与汇总,结果显示,在C-JAS语料库抽出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共567例相关用法中,误用例有210例、约占总数的37%;而在JC语料库中抽出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共计201例的用法中,误用例有67例、约占总数的31%。而通过上表的分类可以看出,在两个类型不同(口语与书面语)的语料库中,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错误倾向有一定相似性,例如时态错误与过剩使用均呈现出较低的比例。其中时态和体的错误在两方面的总体错误例中均占最小比例,但鉴于错误分布与错误形式看,时态和体的错误绝不是四种分类中最简单最容易避免的错误,这一点在后文中将进一步分析;トキ的过剩使用也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接近20%,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在所占比例最大的表达错误与接续错误这两项中,两个语料库分别呈现出的倾向却不尽相同。通过对比表格可以看出,接续错误这一较为低级的误用在C-JAS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显然要比在JC语料库中的要高得多,排除一定程度上的受试对象因素,可以初步断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口语这一即时性强并无法反复揣摩订正的表现形式中,低级错误往往会比在将其书写成书面语言时出现的频率要高。而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在两份分析结果中,各式表达错误仍是占最高比例的错误形式。接下来本文将对典型的误用例进行一一分析并归纳出相应的规避错误的方法。

三、误用倾向分析与对策

(一)时态或体错误

(1)初めて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した)時、本当に一生けんめいに張っている(頑張っていた)。(JC语料库)。

(2)あのー、車を降りた(降りる)時、ドアが(を)「え、あ、どうぞ」…。(C?JAS语料库)。

(3)たとえ本当の「世界中」の人たちはインターネットが使えるようになる(なった)時、その議題を討論しても遅くはない。(JC语料库)。

(4)この前(前に)病院に勤めた(勤めていた)時、色々面白いこと教えた。(C?JAS语料库)。

在分别从两个语料库中抽出的共26例关于时态与体的误用中,超过半数是无论事件发生时间点与主句时态如何,一律在复句中使用ル形;其次便是意识到事件在过去发生却未顾及复句中的动作与主句动作的时间顺序,一律用タ形;再者便是无法同时兼顾时态和体的运用。如在JC语料库中抽出的误用例(1)中,该初级学习者在叙述自己刚开始学习日语时的精神状态,这是过去发生的事,而由于其母语汉语中不存在明确的表示过去的时态的标识词,仅通过副词“刚开始”来提示,因此其主句与复句中所用的日语中用来表示非过去的ル形与正在进行时的テイル体。而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者往往会意识到与汉语不同,日语中有专门的动词变形来表示过去,例如误用例(2),前者想表示当其下车时,日本人会主动为其打开车门说上一声请,这的确是过去发生的事件,在汉语中使用“我下车时,xx为我开了车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根据常识判断,一定是在“我”还没有完成“下车”这一举动时,对方为我开了车门。因此在日语中需要用表示动作尚未完成的ル形。而上级水平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误用例(3)中,学习者认识到自己所写的例子是一种假设的、尚未发生的情况,但并未完全掌握日语中主复句时态必定紧密相连这一知识点,忽视了主句中的情形必须是在复句中的情形实现后才可能发生的,误用了ル形。此外,当学习者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能较为全面地同时考虑到主句与复句间的关系后,却往往也会出现如例(4)中的体的错误。日语中的体概念的复杂程度是汉语无法比拟的,也因此学习者无从将汉语中现有的语法体系套用到目的语日语中去,就往往会出现疏漏的情况。例(4)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以前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同样是“时”,但此时由于要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状态,由此必须引入日语中体的概念,用体加之过去时态构成テイタ的句式。

(二)过剩使用

(5)夏休みとき(夏休み、)バイト、うん、行ったん(したん)です。(C?JAS语料库)。

(6)始めの時(初め)は、難しい言葉がいっぱいあって…(C?JAS语料库)。

(7)毎日早朝あるいは寝る前の時(寝る前)、教科書を読むのが一番いい。(JC语料库)。

综合两个语料库中的误用情况来看,可谓汉语思维的最直接体现的过剩使用却也不在少数,由于汉语中的叙述事件及时间节点、情况时对名词“时”的用法最为频繁,该表达习惯也就被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套用到了日语句式中。如例(5)中,“暑假的时候,我去打过工”,以及例(6),“刚开始(学习日语)的时候,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例(7),“每天早晨或者晚上睡觉前的时候,读教科书是最好的选择”由此可见,即汉语中的“……的时候”往往会被学习者直译成日语中的“(ノ)トキ”。然而日语中往往自身便含有时间性的意义,再加上“トキ”反而会显得赘余。但综合来看,这种较为低级的错误更多地出现在初级学习者身上,亦即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这种类型的错误是比较容易避免的。

(三)接续错误

(8)仕事とき(のとき/どき)も、友たちと一緒に遊ぶときも…(C?JAS语料库)。

(9)しかし、日本人と話すの(話す)時、感じの読み方を知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JC語料库)。

(10)外国人と交流の(する)時、自分の話すだけでなく…(C?JAS语料库)。

(11)今二人とも、うん、大変の(な)時だから…(C?JAS语料库)。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从接续误用的分布来看,当学习者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以及词典等的辅助工具时,接续表现的正确率会有所提高;而在即兴口头发表及对话中,对接续表现掌握得不透彻便会导致错误率的上升。而在误用例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是“の”的遗漏和赘余问题,其次便是各词性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的种种接续错误。首先看例(8)与例(9),前者是省略不当,少了“の”,此处的“仕事”与“とき”皆为名词,故用“の”衔接。而根据大辞林上对于“とき”的释义,在其浊化为“どき”时接在名词或动词的连用形后,表示与其相对应的状态的时间带、时节或时机,如“辞め時”、 “昼飯どき”等。若是此种状况下的误用,便可以归纳到发音的清浊问题中了;而后者,例(9)中是“の”的赘余问题,这也是由于汉语思维中“……的时候”的惯用表达方式直接生搬硬套到日语表现中,忽视了日语动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的语法规则导致的问题。这一点可谓所有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通病,哪怕是上级学习者偶尔也会出现大意导致此类误用的情况。同样,例(10)也类似,是汉语思维下典型的误用例之一,“在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直译过去自然是“交流の時”,但尽管“交流”一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字形与意义皆相同,但在此处,“交流”作动词来用,后接形式名词“とき”之时用连体形,用“の”则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此外,如例(11)所示,形容动词接续的方式也受到汉语下不作区分的“的”的修饰用法影响而错用了“の”。

(四)表达错误

(12)疲れて帰ろうかなーどう、思った時(こと)もあるけど。(C?JAS语料库)。

(13)でも、今ね、最初の時(頃)思い出したらね、まだあの人に感謝してるよ。(C?JAS语料库)。

(14)すご苦しくて、あの(その)時も毎晩泣いたんですよ。(C?JAS语料库)。

(15)その時(そういう場合)、新聞も(や)雑誌も重要性がある(はもっと重要である)。(JC语料库)。

(16)たとえば、新聞や雑誌を読みたい時(読みたければ)、コンビニや本屋へ買いに行くしかない。(JC语料库)。

(17)言葉というものはあくまでも、人と人が交流する時(ための)、様々な工具の一つだけである(にすぎない)。(JC语料库)。

纵观两个语料库中分别搜得的误用例示结合口语与书面语各自的特点来分析,表达的误用无疑是应和时态及体的误用放在同等高度上研究的误用形式。这不仅牵涉到语法层面,更能从侧面反应出隐藏在语言这一文化传承主体形式背后的中日民族间的思想文化差异。当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往往不同国家的人会用不同的措辞,而这是所有二语学习者学习路上的难关,因此即便是学习了五年以上的超级学习者也会不自觉地犯表达方式的错误。首先,通过例(12)及例(13)来分析对词语意义的混淆导致的表达错误。在例(12)中,“都这么累了不如就回家吧,那时候我也会这样想”,但在日语中,此处的“时候”用“たことがある”来表示一次性的念头更为合适。同样作为名词且汉语意思相同的“頃”与“時”的误用也值得注目。例(13)中,“想起最初那段时光,我至今还对那个人心存感激”,前田(2012)指出,在时间性用法中“時”与“頃”两者用法十分相近,但相比之下“頃”多用于阐述过去、注重具体事态的描写;而“時”多用非过去形式,阐述一般的,经常性或反复性的事态。并且当前面的接续词是“最初?最後?初期”时,其后必定接续“頃”而不能是“時”,可作为固定搭配记忆。接下来看指代上出现的误用,由于汉语中的指示代词仅有“这”(近指)和“那”(远指)两个,直接对应到日语中便是“コ”和“ア”,而在国内的日语教材中,“ソ”虽也被划归为“远称”或“中称”,但我们通过搜集到的误用例可以看出,近九成的误用均是在应该使用“ソ”的场合用了“ア”,这也反应出中国人学习者对于全新的“中称”概念并不能短时间消化吸收,例(14)中,由于说话人指代的“那时候”是在之前的对话中第一次出现的信息,而非听话人在此前就和说话人所共知的,因此可视为表述语篇中第二次出现的信息,此时用“ソ”更符合日语表达习惯。而例(15)中出现的并非单纯的指示代词选择错误,而是没有弄清“その”和“そういう”的区别,前者往往是一个特定的场合,而后者则是指满足前述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不特定的、可以是复数的场合。但这一点基本可以通过对日语中指示代词知识点的有意深入学习来避免。最后是句型表达选择错误,这也是表达错误中最为复杂的问题。往往上级学习者也无法正确地选出最符合日语表达习惯的、地道的句型,这也是所谓“中式日语”的根源所在。从错误例中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最后两例。例(16)中,假设某一情境时汉语作为孤立语并没有语形的变化,而要通过词语结合及语序来表达,“……的时候”最为常见,而日语是粘着语,动词的词形变化就可以表达相应的意义,此处用假定形不仅更为简明易懂,也更为地道。此外用“たら”之类的表达方式也有同样的功能;在例(17)中,“所谓语言,从根本而言也不过是人与人交流之际的一个工具”,而积累了大量日语阅读量后我们会发现依据日语的表达习惯,日语的句式结构紧凑,此处更是应该用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亦即语言这个工具在此处的定义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工具。这一类误用更多的是中日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最好解决方式也只能是平日里多听多读多积累多归纳总结,打下扎实的基础。

根据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口语与书面语两种类型的语料库中抽出的共计277例误用显示,当トキ作形式名词构成时间性的复句从句用法时,错误比例最大的为接续错误(约占45%),多是由于汉语中的修饰助词不如日语丰富故难以对应、加之对基础语法掌握尚不牢固所致,其中又以“の“的遗漏和赘余为主,加之动词后“する“的遗漏与形容动词接续错误此种错误可通过入门学习时的强调与反复练习纠错积累中得以避免;其次是难度最大的表达错误(约占28%),是汉语思维的集中体现,错误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近义词的混淆、相近语法点的混淆以及句型等表达方式的选择错误,上级学习者也有可能在此环节出现石化现象导致中式日语频出,而只有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佐之大量阅读与模仿练习一步步地完善自身措辞体系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该种错误;再者是过剩使用(约占18%),相较其他错误形式而言是比较低级易攻克的问题,主要靠平日对时间性副词的透彻掌握与积累;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时态与体的误用,主要体现在不管事件发生时间点一律用“ル“形或不顾主复句动作顺序一律用“タ“形以及无法兼顾时态和体等方面。尽管误用例比例很低,但该种错误也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主要可通过辅助学习者建立起一套新的时态与体的体系来避免。总而言之,只有引领学习者建立起对母语负迁移(汉语思维)一定的自觉的基础上,加之大量的练习模仿方可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到最低。

基金项目: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日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研究(编号:201610361295)。

参考文献:

[1]屈巧.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J].南通大学学报,2013.

[2]盛文渊.中国日语学习者名词修饰句中动词定语的习得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

[3]盛文渊.中介语信息处理模式探析--以日语名词修饰句中的时态习得为例[J].外语交流,2012.

[4]前田直子.時間節および時間句「時」「頃」の用法[J].学習院大学文学部研究年報,2011.

猜你喜欢
母语负迁移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语料库在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与教学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