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独奏曲《清水江畔刺藜红》的演奏分析

2017-08-17 13:24张珏王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号演奏技巧

张珏+王伟

摘 要:中国的小号作品在创作、演奏技巧和艺术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民族音乐特色。因此,想要用小号这一西洋乐器完美演奏一首中国作品,需要一些符合中国艺术风格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能力。《清水江畔刺藜红》是一首极具中国特色艺术风格的中国小号作品,本文对这首作品风格进行研究,并对其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于演奏者能从中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提高学习者对中国小号作品演奏技术的掌握及音乐感知。对中国小号作品有更深的认识,最后对中国小号作品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小号;中国小号作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14-02

小号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且中国原创小号作品也不多,因此,许多小号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在各地方民歌中寻找创作灵感,为充实中国小号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用小号这一西洋乐器来演奏这首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时,更具一番特别的韵味。其中作曲家许小林根据布依族民歌的风格特色作为素材改编的这首小号独奏作品《清江水畔刺藜红》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

一、《清水江畔刺藜红》乐曲及作曲家介绍

惠州、花溪一带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民歌最具有特色,而且种类丰富,分别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表演形式多样化,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歌声昼夜不停,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的曲调,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清江水畔刺藜红》由许小林编曲、许林配伴奏,是近年来常用的一首中国小号作品,此曲取材于贵州黔东南和清江水一带的苗族芦笙音调,并结合惠州、花溪一带流行的布依族民歌音乐改编而成。作品采用单三部曲式,中段如歌的行板是典型的布依族风格,含蓄雅美,旋律悠扬婉转、亲切感人,与前后两段快板的芦笙舞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曲子描写了跳芦笙和赶月、对歌等场景,歌颂了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勤劳朴实的美德。

许小林,(曾用名许志成、许君伟)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青年萨克斯管乐教师。历任贵州民族学院萨克斯管教师、贵州体育学校军乐团小号、萨克斯管、单簧管教员等职。主要作品有萨克斯独奏曲《秋天的幻想》、《童年的回忆》,小号独奏曲《清江水畔刺藜红》等。

二、《清水江畔刺藜红》的演奏分析

此曲是根据布依族民歌改编而成的,想要完美的演奏该曲,首先应深刻了解布依族民歌风格的独特之处,并且需要演奏者具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下面就这首乐曲的结构与演奏加以分析。

(一)乐曲结构简析及演奏技术要求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再现三段式结构,它的结尾采用变格终止,该曲采用羽调式。开始的快板使用双吐演奏法为宜,能表现出欢快的舞蹈气氛,里面出现舌颤也是大多数演奏者在演奏时应注意的地方。

中间段落是如歌的行板部分,典型的布依族民歌风格,表现的是情侣们在月下跳舞的场景,注意音乐的分句,使用弱音器演奏时要注意音准、第二个华彩乐段的乐句划分也要注意。

在经过一段散板过后乐曲进入了最后的快板部分,该部分为前面快板的再现。演奏双吐要尽量放松,让吐音清晰明了,使音准和音色达到最佳状态。长音部分要注意气息的控制。

(二)演奏处理分析

演奏这首作品时,应该对《清江水畔刺藜红》的情绪风格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一首典型的中国作品,所以该曲的节奏还是比较自由的。乐曲中出现了很多的自由延长记号、倚音、颤音、花舌。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把握作品风格,完美的演奏该曲。作品中出现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高难度技巧需要花时间认真反复练习,仔细研究并采取正确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来。

引子部分采用的是比较自由的散板,由钢琴伴奏引出,接下来的两句最后一个音符都有标有自由延长记号,更加突出了节奏的自由性,所以演奏这部分的时候要自己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加入符合作品风格的感情色彩。紧接着进入快板,快板部分是非常欢快的节奏,所以吐音要尽量放松吐的非常清晰,后半部分最好使用双吐为好,这样才能表现出欢快的舞蹈气氛。快板之后则是如歌的行板部分,典型的布依族民歌风格,旋律悠扬婉转,这里连线明显增多并且出现了倚音和颤音,吐音不能太断太僵硬,所以宜用软吐来演奏,并且在72小节处要加上弱音器,要注意音准问题。105小节散板部分出现大量三连音和一些八度音阶上行连音也只有用软吐奏法才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快板及其再现部分出现的花舌技巧是这首曲子的一大亮点,需要很好的基本功才能熟练的掌握这一演奏技巧,更形象的凸显了中国音乐作品风格。

(三)演奏技巧分析

吐音,是在吹奏的时候运用舌头阻断气息产生断音的效果,舌头气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息的流量和稳定性都会影响到吐音的质量,在吹好吐音之前必须做好长音的训练。小号的吐音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本曲大部分采用的是单吐和双吐演奏,开始的快板用双吐最为合适,这样能更好的表现出欢快的舞蹈气氛,这就要求舌头灵活吐音更加清晰。中段行板部分和105小节散板处的三连音部分,最好使用软吐来演奏,要求气息连贯、舌头很迅的完成。

颤音,通过上下齿,通过快速的、震颤的方式,使气口的大小有适当的一定频率的颤动,吹出的音自然产生颤音了,颤音是一种音色装饰的吹奏技术,在可以准确、稳定、连续的吹奏单音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就能更好地掌握,在小号这种活塞乐器中,颤音是很难吹奏的,所以必须快速准确的将活塞按到底才能把颤音吹的更清楚,颤音大致可分为三种:指颤、唇颤和揉颤,这首乐曲里大部分使用的是指颤。

装饰音,又称“花音”,它的时值是很短暂的,是不占拍子的时值,一般被用来丰富曲调,增加色彩的作用,使节奏和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变化。本首乐曲在散板和中間乐段部分运用了很多装饰音,使乐曲演奏起来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连音,需要演奏者有很强的基本功底,它对唇部肌肉、腹部力量以及气息的运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小号连音的演奏中,需要气息的强大支撑和气息的分配来控制音高。本曲大部分采用的是三度、四度、五度连音,在105小节还出现了八度音阶上行的连音。因此,对演奏者的唇部肌肉、腹部力量以及气息运用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要求甚高。

跳音,时值极短,是依靠舌頭的轻巧和灵活完成的,小号在演奏跳音时,都是极其轻快的单吐,练习时要求拍子和节奏准确,遇到一小节中有多个跳音的时候,先按照一拍一个音来练习,然后再慢慢的加音符、提速度进行练习,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花舌,是吹奏乐器中一种特殊的演奏技巧,是竹笛、唢呐等乐器经常使用的技巧。吹奏花舌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俗称“打嘟噜”,用舌头顶住上膛靠近牙的位置,在舌头处于放松状态下呼出气流,使舌头上下颤动,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持正确、稳定的吹奏口型,舌头放松且具有弹性,让气息急促有力、密集连贯。 本曲中多处巧妙运用了这一技巧,运用小号来演奏花舌技巧更形象地体现了小号演奏技巧的中国化。

这首《清江水畔刺藜红》是为数不多的中国经典小号作品之一,是近年来常用的一首中国作品。通过上述分析,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小号作品的独特魅力,一方面希望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这首乐曲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该曲的演奏分析,能够帮助更多的小号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演奏这首曲子,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借鉴到其它中国小号作品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小号作品,加深中国小号作品演奏的民族化。

参考文献:

[1]温华.浅析小号演奏的基本功[J].科学之友,2009(32).

[2] 路浏阳.论小号在中国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4(09).

[3]赵丹宁.小号的发展及代表人物[J].音乐天地.2005(08).

[4]赵一鸣.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3(12).

[5]王政宁.浅析小号演奏中国乐曲的优缺点[J].音乐时空,2013(06).

[6]王兴红.试论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J].华章,2013(06).

[7]张铁成.朱起东小号音乐初探[D].济南:山东大学,2011.

[8]李海洋、张晶莹.浅析小号吐音与连音的奏法[J].2012(12).

[9]潘浩.小号漫谈[J].戏剧之家.2014(08).

[10]胡兴智.小号艺术变迁与演奏技巧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09).

猜你喜欢
小号演奏技巧
Hobbies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