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教学激情的培养

2017-08-17 13:31梁方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思政课

梁方丽

摘要:只有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思考。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实效性不强,这与思政教师缺乏教学激情是相关的。本文对思政教师缺乏教学激情的原因及对策作简要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师;教学激情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写道:“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心理学大辞典》对“激情”的解释为: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心理情绪状态。教学需要激情,特别是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思想政治课一直以来并不被学生喜爱和关注,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在看到“思修”与“毛概”两门课程时,就直接将其定义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思政教师,应承担起重任,提高职院思政课堂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学激情是上好一堂思政课必备的因素。一个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的教师,必定对学生充满无限的关爱与理解,在三尺讲台上亦能焕发无限魅力与感染力。

一、思政教师缺乏教学激情的原因

当前的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往往呈现以下情景:教师用准备好的课件有条不紊地教,学生若有所思地低头学。看似很有秩序的课堂,实则效果不佳。尽管教师费尽心机,可学生对其内容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重心偏倚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经常忽略一个环节,即学情分析,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至关重要。当前学生关注什么,反感什么,都要纳入备课环节。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从自我角度出发,比如,什么内容好教,哪块知识点适合自己,等等,导致教师的兴趣点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致。

2.职业倦怠

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基本上只上两门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长期重复教学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有些教师每年的备课本都大同小异,这样的职业素养谈何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喜爱?

3.教学任务繁重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学院所有学生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身上的教学任务都非常繁重,就笔者所任教的学院而言,每个思政教师每周上课达18课时,这样的教学任务让每个教师都精疲力尽。因此,如何保持每节课都能充满激情地教学,令人深思。

4.情感投入欠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时,才会相信教师所讲。也就是说,教育中的感情因素仅停留在一般层次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目前大学教师上完课即走的习惯让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的机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隔膜,加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在内心生有排斥感,倘若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那么思政课更是无法体现其有效性。

二、提升思政教师教学激情的方法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曾有许多教师用他们的教学激情深情诠释了精彩的课堂。比如,向爱平老师的授课如演讲般炽热;“新语文教育”的开拓者——韩军老师的课堂妙语连珠,豪情万丈。有这样充满激情的教师,何愁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不良行为得不到改善呢?因此,教师应以激情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热情。

1.端正态度,孕育激情

教师是一个庄严神圣的职业,其有着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育人。这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国家的希望。因此,既然教师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扪心自问:我爱我的职业吗?我爱我的学生吗?我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吗?有些教师在选择这一职业时,只看重职院教学压力小,学生知识层面低。试问,这样的心态如何能教好学生?既然作为教师,就应该有教书育人的本领,思政教师更要知道如何育人。只有扪心自问之后,才能调整心态,積极地面对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能够产生教学激情的基础。

2.备课充分,培育激情

一堂优质的课其关键在于教师心中有数,只有教师在备课上面下足功夫,才能成功地驾驭课堂,至此,教师的激情才有可能迸发。在备课方面,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材上面就需下足功夫。针对思政课实际教学实数少的问题,许多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删减教材内容,如何让学生掌握教师准备好的内容,知识点不在多而在是否能让学生切实内化,切忌多而肤浅。另外,需找准教材中能与学生联系起来的共鸣点,这是极易在教师情感上面引发激情的部分。其次,备好情绪。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教师能做到公私分明,不管在私事还是与学生沟通方面出现问题,在上下一堂课时,一切都是崭新的,要情感饱满,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最后,备好学生。职院思政课教师的特点是每学期所教授的专业或班级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对所教班级的学生专业有所了解;要舍得下功夫了解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师释放激情的对象。

3.导入恰当,迸发激情

俗语说:一个好的开始便已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特别适用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是能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何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学生在拿到思政课课本时,首先感觉枯燥无聊;如何打消学生的这一想法,将学生紧扣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设计好导入环节。思政课不像专业课那样严肃,教师可选择的余地很多,教学案例可以从新闻、微博以及学生身边的事入手,保证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不可设计太过晦涩难懂的案例。选好案例后,教师的个人发挥就成了整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了。当前教学大多采用信息化手段,如PPT、微课、慕课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成了键盘手。信息化只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关键还要靠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教学并非就只能严肃对待,也可轻松愉快,教师可变换说话的语调,将多种形式融入课堂。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教师的风采才能持续下去。

4.随时检验,永葆激情

检验教学实效性的唯一尺度便是学生。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教师的心。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唱独角戏,怕满腔的激情到头来只是“对牛弹琴”。如果教学效果不好也不能将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激情是成就一堂优质课的重要因素。倘若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互动高潮频发,这说明教师激情迸发得正是时候,也体现了和谐的教学课堂;倘若教师自身情感投入十足,而学生却心不在焉,明明是该有共鸣的地方,学生却没有反应,此时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调试情感、转换角度,重新激发学生兴趣,切勿沉浸自我。只有师生激情共同迸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过程,只有师生共同迸发激情,才能创造具有时效性的高校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夏绍能.试论教师的教学激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0).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政治观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相关性研究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