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多民间歌谣

2017-08-17 10:47安拉本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安多德化歌谣

安拉本

摘 要:藏族民间歌谣是在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环境、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表演形式的总和。安多作为一个藏族民间歌谣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因此,本文从历史、民俗、语言和艺术等方面阐述了安多民间歌谣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安多;民间歌谣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168-01

藏族民间歌谣是在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环境、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表演形式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显性基因”。承载着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人文情怀、审美取向、情感心理和行为方式,表征着民族的风貌和岁月积淀。安多作为一个藏族民间歌谣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岁月的磨砺中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因此,安多地区的民间歌谣的综合梳理、分析,对藏族民间歌谣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多民间歌谣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

但凡歌谣,须有特殊的节奏、韵律、曲调等 。安多民间歌谣的韵律、曲调,可上溯久远,其源于吐蕃时期; 安多民间歌谣的韵律、曲调源流清晰。最重要的是,在民间歌谣渐渐落寞的今日,安多民间歌谣仍旧保持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安多藏族人民热衷于歌唱、吟诵歌谣,并且不断产生新作品,还不断发展表演形式。近年来青海藏族广播电台等有关单位组织了安多民歌和拉伊大赛。藏族民间歌谣始终活跃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丰富着安多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地方特色浓郁

安多民间歌谣具有浓郁的德化民系族群地域特征。首先,安多民间歌谣均以安多地区当地方言传唱,有许多俗话俚语,遣词用句都带着安多乡风韵味,地方特色凸显。其次,安多民间歌谣与安多地方民俗关系密切,有不少歌谣就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及运用的,不少歌谣中包含了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交际礼仪、岁时节庆、宗教信仰、民间禁忌、游乐竞技等各类民俗内容。

不可否认,安多民间歌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托了岁时节令、当地风俗、民间信仰才得以流传至今,而同时,民间歌谣以其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广泛传播中丰富了地方的民俗活动。

二、安多民间歌谣的价值

安多民间歌谣一直深藏于地方民间,留存当地古老的生命记忆,是当地活态的文化 “基因”,包涵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珍贵独特的价值。

(一)文艺审美价值

安多民间歌谣是藏族民间文艺的代表,这种文艺形式一直深受藏族当地人民的喜爱,其承载了许多优秀的地方文化傳统,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民间歌谣综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 3 种方式和手段,易传易记,能诵能唱,和谐悦耳,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安多民间歌谣艺术魅力十足。

(二)历史文化价值

安多民间歌谣是伴随不同历史时期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积淀的过程而发展来,经历丰富的历史变迁,至今仍深深扎根在德化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歌谣,人们可以了解安多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关系与结构、生活方式等,也可以看到德化人民的劳动、斗争、探索和进步,获得对安多当地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感受。

(三)社会教化和凝聚人心价值

安多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无疑有着巨大的感召作用,歌谣中宣扬的道德规范和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歌谣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从而引导人民群众共建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四)语言文化传承价值

安多当地方言保存了许多古藏语尤其是吐蕃时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但是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安多当地青少年对德化方言已远不如上辈人熟悉,安多地道方言的使用呈日渐萎缩的态势。这可能会动摇安多民间文化传承的根基。

安多民间歌谣和安多方言关系密不可分,歌谣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方言的传播,人们在歌谣的传唱过程中也可以学习方言、加强方言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和弘扬安多的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海南藏族自治州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海南民间歌谣[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2]王光荣.歌谣的多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3]连涵芬.德化民间歌谣析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安多德化歌谣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
德化也有五彩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