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争论”意识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7-08-18 08:43陈茵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数学

陈茵茵

【摘 要】“争论”,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争论”给予学生展示个人观点的平台,在“争论”中有利于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幅度的提高了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争论”这一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服务?关于培养学生“争论”意识,意义重大。

【关键词】数学 争论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19-02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对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提出的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如何实现这一具体目标一直是很多教学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而引导有效课堂争论是教学过程中实现该目标的一种最常用且又行之有效的活动。在有效教学的课堂里,教师要怎么让学生走进自己预设的“圈套”?怎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怎么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欲罢不能,争论不休?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引导学生争论,力争让“争论”贯穿课堂,促使学生努力探索新知。做法如下:

一、导入---巧设问题情景,让争论引人入胜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对新奇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全力摸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创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孩子们探索热情[2],竖起耳朵上完一节课,这关系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开题的:有一天小兔过生日,邀请大象、小猴、蓝猫吃蛋糕。大象分到了蛋糕的1/4,小猴分到了2/8,蓝猫分到了4/16。这时大家有意见了,都说小兔不公平。

师问:大家认为小兔分蛋糕公平吗?

学生一:不公平,应该人人平等。

学生二:公平,其实这些分数的大小一样。

学生三:你凭什么说一样呢?

……

师:小兔这样分蛋糕是否公平,让我们一起来当裁判——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的问题情景,将孩子引入裁判员的角色中,在给出“公平”或者“不公平”的结论时孩子们要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并且在争论中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课堂气氛不在枯燥乏味,数学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新授---巧设陷阱谜题,让学生在争论中举一反三

肖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在教学中,当学生产生“我好像懂了”的想法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设下陷阱,鼓励学生多交流,多争论,引发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争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顺藤摸瓜,再现学生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引导优生找到解决问题新的思路与方法,还有助于学困生及时改正错误的认知和思维的误区。[3]

如:在教学《抽屉原理》的例2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5÷2=2……1(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2 1=3支笔);

7÷2=3……1(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3 1=4支笔);

153÷2=76……1(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76 1=77支笔) 。”

(老师)让学生发现规律。大部分学生总结出的规律是用“有余数时,商加余数”。我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先征求班上同学的意见,但全班同学都认为是正确的。

随即,我抛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飞回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学生一:8÷3=2……2,2 2=4(只);

学生二:不对,刚才那些题目的余数是1,现在是2,我认为是3。

学生三:是3,因为8只鸽子平均分到3个鸽舍,每个鸽舍都有2只鸽子,剩下2只,这2只再各飞进一个鸽舍。

经过争论,发现原来是“有余数时,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正当他们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又出示问题“现场大约有130位老师和50位同学,那至少有几人在同一个月份出生?”这时课堂又掀起了一阵争论的高潮,孩子们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有的同学一提出:“180÷12=15,15 1=16,所以16人。”马上有同学指着屏幕说:“你看,刚才讨论的都是有余数的,而这道题没有余数,所以应该是15。”

陷阱不断,争论不休。一席的争论,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效率也水漲船高。

三、巩固---练习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争论中融会贯通

课堂练习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环节。在此一环节中教师应把乏味的问题生动化,把死板的问题生动化,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量“生”定“作”,让学生爱上练习,切身体会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乐趣,乐此不疲,从而优化小学数学练习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设计层层深入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并组织有效的争论,让他们将知识融会贯通。

如教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我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一块木板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让学生判断: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

第一题遮住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露出一个钝角。(钝角三角形)

第二题遮住三角形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露出一个锐角。(直角三角形)

第三题还是遮住三角形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露出一个锐角。(直角三角形)

判断第一题时孩子们轻松地判断出是“钝角三角形”;到了第二题,大部分学生说“锐角三角形”,这时我马上拿掉木板,这时班上的学生都瞪大眼睛,质疑自已怎么会判断错误。判断第三题时:

学生一:前面已经出现过钝角三角形和有直角三角形了,我想这个三角形应该是锐角三角形。

学生二:不对,我们做数学题要有依据,不能用猜的。

学生三:我也觉得不对,它有可能和第二题一样是直角三角形。

正当他们不确定答案时,我拿掉木板,班上出现这样的小声音“又是直角三角形,怎么这样呢”这时我趁机抛出一个问题“那么你们认为至少要露出几个角你们才能准确的判断?”

学生一:三个角。

学生二:一个角就行,因为露出的角是钝角那就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那就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三:那请问如果露出的是锐角,就像刚才的第二题和第三题呢,所以我认为1个不够,但3个又太多了,两个就够了。因为知道三角形的两个角就能根据内角和为180度求出第三个角,这时候我们就能判断了。

争论随着练习的加深而激烈,在这激烈的场面里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活化”。

四、拓展----延伸问题,让学生在争论中展现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问题,让他们再次争论,让课堂再次达到高潮,让学生展现自我。

如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让学生小结后,我拿出一个苹果问:“现在谁能计算它的体积?”

学生一:用尺子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再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

学生二:不行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

学生三:把它切成一块一块,装进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里,再来量不就得了。

学生四:不行,装进去有空隙,不准确,应把它绞成汁再装进去。

学生五:也不行,绞成汁后有些苹果在倒的时候会丢失……

我点了点头说:“如果是铁块呢?那些方法可行吗?”这时学生们陷入了深思,我接着说“没关系,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去思考,下节课咱们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既多又好?”如此,课堂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交流做了巧妙的铺垫。

异口同声的课堂不是有活力的的课堂,“针锋相对”的课堂才能真正引人入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提供舞台,把握争论的导向,控制争论的度,让争论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服务,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体现学生的个性与灵气。[5]

参考文献:

[1]林文斌. 數学教育的德育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2.

[2]刘文锋.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 学周刊,2015,(06):167.

[3]胡水祥. 让数学课堂洋溢生活的芬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372.

[4]毛晓风. 学习数学的新平台:数学日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3+8.

[5]王如明. “发现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32-33.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数学
我们爱数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