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无处不在

2017-08-18 08:43王先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王先兰

【摘 要】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每一节课,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要善于处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并从中受到教育。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在介绍作者和了解写作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文章内涵概括文章中心时进行德育渗透;在处理课堂插曲时进行德育渗透;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95-01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把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的,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在教学中的探讨。

一、在介绍作者和了解写作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学习《石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必须介绍写作背景:《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写成此文,借石榴寄托情怀,托物言志。介绍后,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主旨,还让学生了解当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介绍鲁迅小时候在课桌上刻“早”字的故事,对经常迟到的學生进行教育。

二、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第一千个球》一文的教学中,思考这个问题:贝利是怎样踢进第一千个球的?当时环境怎样?进球后感受怎样?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后,学生能够清楚知道要想赢得成功,首先得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持清醒的头脑等,德育渗透自然而然进行。在余光中的《乡愁》中,通过品味其中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愁绪,去领会诗人渴望家园统一的赤子之情。在讲《愚公移山》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呢?他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首先赞扬了这个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接着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经过争论,最后一致认识到:《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而这个同学提出的“愚公搬家”体现了针对实际灵活机动的观点,这种求异思维也是可取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三、在体会文章内涵概括文章中心时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如《雁门太守行》中“包君黄金太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露出将士以身报国的豪情。在《岳飞》中,岳飞的用兵之术乃“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也是岳飞的成功原因之一。像这种时候,让学生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学”。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情,这感情震撼人心。古人尚且有这美的情感,现代人更应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魄。在教学中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后代的良好效果

四、在处理课堂插曲时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时容易“出轨”,其实,这也是教师渗透的好时机。一次,学习《陋室铭》,正在分析文章时,送水的工人搬了一桶水放在教室门口,小淘气亮亮嘟哝一句“陈老头儿又来了”,我刚好听到,心中就盘算着要教育大家一下。于是在讲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的时候,顺势教育了学生:不能因为穿着、住处等外在条件评价人,更不能因为这些看低人。诸葛亮住草庐,但他的才气和品德让世人敬仰。洪七公是乞丐,但江湖人有谁不敬他?首都劳模时传祥,挑粪工人被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我们能因对方的职业、身份、着装瞧不起人吗?比如我们学校的送水工人,每天辛苦的辗转几十间教室和办公室,这份苦心九改被我们尊敬,所以大家不该“老头长老头儿短的叫……”,顺势就进行了一次德语教育。

五、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课后进行小辩论,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辩驳,从中分辨是非,辨明真伪,纠正了错误认识,养成辩证深入地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在母亲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来临时,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演讲,进行手抄报创作等,从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每一节课,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要善于处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修身为本,是一个教师必须明确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设,修身立人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综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修养高深、道德高尚的人。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开拓意识、自立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成就,没有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精神,就很难在事业中有所建树,不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人和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督促其严格自律自我修身、以事明理、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现代化接班人。应抓住“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

[2]《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