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2017-08-21 23:53熊伟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观察提升小学美术

熊伟

摘要:美术源于生活,并且最终运用到生活的感悟中去,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借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去开发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视野,对于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具有极强的催化剂的成效的。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素质 观察 提升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现实观察教学法

观察审美法是指老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真实情况,正确认知和辨识生活中的事物造型以及色彩,从而使他们体会纯粹和简单的美,并实施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现实观察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观察对象和目的

无论对于哪种美的观察,均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明确观察对象、觀察内容以及观察顺序,有步骤、系统化地进行观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官能力。比如,作画时学生们通常将时间耗费在“自扫门前雪”上,只是忙于个人的画面涂抹,很少去观察别人在干什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立足实际,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并反复训练绘画对象的颜色、形状以及结构和明暗等规律性因素,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事物观察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观察具体和自然的对象以后,在脑海中形成素材,以个人的体验为基础,绘画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准确掌握和实施观察方法

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然风景等身边事物进行准确观察,优选最佳景点和时间。同时,还要确定好事物观察顺序,既有从整体到局部,又有从外至内的观察方式;或由远及近,或从近到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观察事物的条理性、规范性,结合本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因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照片对照实物的方式。在实践中,根据实天气条件进行时间性掌控,,适时带学生到公园观察、写生。同时,还要将感知与学生的思维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要强调对象美的感性细节和特征,观察、思考同步进行,以此来提高观察的完整性和真实可靠性,并加深学生的美感体验。小学美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过程应当融入课堂,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事实上,让学生从作品中体会神韵之美,这种美也会在其他领域或者作品中得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优秀作品对学生进行启发,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习作写生教学法

小学美术教学较之于其他阶段的美术教学有所差异,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将造型和表现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教学推进习作写生教学。当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被真的景物感动以后,情感就会达到高潮,此时我们就应当相机指导学习进行习作写生。小学美术写生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是老师过于强调绘画感,以致于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多数停留在感觉层面上,仅凭经验或概念着手,无法实现训练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重视的“感觉”,只不过是认知的开端而已,准确的说就是一种低级、简单的心理现象而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写生对象的“感觉”,仅仅局限于对外观的注视与认知上,集中表现为特定条件下的对象整体性;对物象结构、整体局部等相互关系把握不到位,更不能对形体的透视和穿插有深刻的理解,学生无法基于感知进行理性思考。以素描写生为例,学生利用明暗或者线来分析形体结构特征,整体表象物体结构比例和衔接关系,尤其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观察物象光源色,并且能够准确分析固有色与环境色之间的关系,体会形态变化、表现变化微妙而又细腻的色彩,并以此来表现作者的抒情直觉。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我们应当在写生教学之前,明确任务和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拟订科学合理的观察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对艺术表现中的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小学生在具体作画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和辅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校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听觉思维。实践中,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物象的认知与表现能力。对事物的观察通常受思维的影响,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有意识的知觉活动。第一,学生在写生实践中,对事物的观察并是非消极的注视,更重要的是积极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对观察对象综合比照,分析对象形体的透视以及构成和组合关系,并从中概括和提炼形体的色彩及其明暗要素等。第二,写生过程中,对事物的观察除了进行视觉活动,还应当综合应用听觉以及触觉等,深入探究现实观察与习作写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临摹与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基于观察、写生来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长期以来,国内美术界的前辈们都非常重视观察物象与写生,如今小学阶段的美术课上该种表现更加明显,而且应当加以深化。

三、结语

艺术具有相通性,审美素质在各学科中都有要求,无论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画面,都离不开舒缓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对小学生而言,观察、写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技术和技巧,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技术方法,耳濡目染地去影响小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吉向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51.

[2] 何代君.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228.

[3] 陈桢.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55.

猜你喜欢
观察提升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