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分析

2017-08-23 00:51刘亦兵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广播网络新媒体

刘亦兵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科技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悄然兴起的新媒体也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发展契机。当前,虽然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受到剧烈的媒体竞争的影响,为了较好的适应网络时代的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已在谋求在多个领域开展网络化融合之路,以此较好的拓展传播领域,笔者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下,广播与网络相互融合的现状。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网络;融合

伴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也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新兴的网络电台,不仅拓展了收听电台的听众领域,还拓展了网络电台的听众群体的基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以往传统的广播,也在因应发展的现状来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虽然广播与网络逐渐融合,并非意味着传统的广播形式的消失,而是借助于双方的相互融合,来展现出其自身更为强大的功能。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它们之间的融合可以弥补广播传播区域的限制、听众选择单一等弱点,丰富广播内容、拓展广播途径、提高人们听取广播的积极性。

一、广播与网络融合的现状

当前广播与网络融合,重点显现在构建广播网站与网络电台:广播网站重点是借助于网络来讲述广播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广播所具有的人文价值、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通常而言,广播网站重点涵盖了广播栏目的内容与形式、广播的线上线下的互动、广播电台的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广播网站当中可进行即时性的网络直播,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听众通过网络来進行便捷的收听。听众可通过网站来点播自己所喜爱的节目。同时广播网站也增加了与听众互动交流平台,听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以及广播的内容通过网站讨论平台发表。网络电台则是利用网络互联网技术针对网络用户而设置的电台,它是利用传统广播电台的功能结合网络技术基于网络用户的需求而设置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具备了更多地与听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网络电台的设立突破了传统广播的模式,网络电台可以不再受地域的局限,任何地方的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收听。

二、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优势

(一)广播收听率大大提高

通常而言,传统的广播声音难以有效的进行保存。如果听众未在收听时段来进行收听,就不能再次收听到广播节目。可是,借助于网络数据库,就能够将广播节目转化为可存储的文件,能够进行即时性的点播,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广播节目的收听率。

(二)增加了广播的互动性

就传统广播而言,互动方式单一,热线电话是受众与电台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网络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发表意见的空间,特别是网络直播贴的出现更增加了广播的互动性,克服了传统广播传播在地域上的限制。凡是网络所及范围之内的受众都可以收听网络广播,参与到直播贴的互动交流之中。

(三)打破频率覆盖和地域限制

通常而言,传统的广播较多的彰显出其广播的地域性,即使是较大功率的电台,也会受限于一定的广播范围之内,收听灵敏度较强的收音机,也会受限于一定的广播波段。但是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当中,由于广播与网络的紧密结合,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广播收听,因此,完全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广播受限于一定的广播范围之内,使广播实现了网络收听,听众能够即时性的进行收听。

(四)自由选择及交互式传播

传统广播是线性的传播,选择性差。在某一时段,听众只能被动的收听某一节目。这一点与听众越来越倾向于自主收听、选择收听的喜好强烈冲突。但是,当广播与网络结合之后,情形便会大为改观,网络的自由选择、交互式传播等优势可以被广播拿来为己所用。

三、广播与网络融合后的特点

(一)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性紧密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展当中,而广播与网络的融合也日趋紧密,第一、在当前的广播节目当中大力宣传网络电台,例如,在广播当中会在听众最多的黄金时段当中来推介:在广播网站也在同步直播当前的广播节目。同时,也可在报刊、宣传栏、各种广告当中公布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的功能,就能够收听广播;第二、网站当中具有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与广播内容,网站可将重点的广播节目作为置顶,让听众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收听。

(二)网络丰富广播节目的创意

网络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广播节目可以借助网络丰富节目的内容,创新传播的手段,比如北京新闻广播开通《博闻天下》节目,就是借助网络资源,利用不同的角度展现事件过程,梳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节目既有观赏性同时也具有思想开拓性。

(三)评估体系不断的创新

以往评判广播节目的标准就是查看其“收视率”、“收听率”,而广播与网络融合之后,听众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表达对广播节目的认知感受,如果节目质量不能满足听众的需要,听众就会借助网络平台批评广播节目,因此网络的影响力成为评判广播节目的创新评判标准之一。

四、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传播方式

(一)博客、播客

在当前广播与网络融合的传播方式,较为重视广播与听众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广播电台设置了博客、微信,并构建起了听众的QQ群、微信朋友圈,借助于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广播电台可将相关的视频内容放置于博客、公众微信号当中,听众能够随时点击收看,同时,听众也可将自我拍摄的不同“自媒体”视频放置于广播电台博客、公众微信号当中,现今,广播电台的互动性博客、也是广播网络化发展的一个良好的载体。

(二)网络论坛

网络论坛主要是广播网站中开设的网络电台聊天室、QQ 群以及常态的网络论坛等,网络论坛为网络听众之间、网络听众与支持人之间提供了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途径,并且克服了传统广播运行中因为打电话热线人数众多而导致电话打不进去的局限性,也克服了短信沟通不及时的弊端。网络论坛的多功能性丰富了广播传播的形式与内容,通过网络论坛,听众可以上传相关的图片、音频以及各种信息等,同时节目收听人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关问题的提问,进而让其他人帮助自己解决。

五、广播与网络融合传播效果

(一)广告收益

传统广播广告都是以声音的形式介入,广播与网络结合之后,广播借助网站的技术特征,拓展了广告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广告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音频广告、图文广告,还有视频广告,这些形式作为广播电台广告的延伸和补充,起到提高客户广告效果和电台广告的含金量的作用。诸如北京广播网、中国华艺广播网这些运作较为成功的广播网站,高的知名度带来了高的广告价格。

(二)再次销售收益

广播作为一种即时性的传媒方式,具有自身的传播的时效性,但是通过网络资源库,却可将海量的广播节目资料进行较好的存储,即使是听众未能即时收听到广播节目,也能够通过网络来进行收听,而在今后知识产权体现出“资讯价值”的理念之下,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播节目,都能够通过网络来让听众付费进行下载收听,能够有效的拓展未来广播产业的效益。

结语

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全新趋势。可是,广播与网络融合必须要基于自身的媒体特点,并要注重媒体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深入探索电台与网络如何开展良好互动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广播传媒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宇. 论新媒体时代广播与网络的融合[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6:135+123.

[2]佟志成.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良性竞争[J]. 科技传播,2011,23:23+18.

[3]王钰萍,魏可. 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融合之道[J]. 中国广播,2015,06:48-50+57.

猜你喜欢
广播网络新媒体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