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古诗魅力 提高语文素养

2017-08-26 09:45吴建洪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文自学古诗

吴建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崭新的课程理念,但是,新课程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更新,也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新课程应大步走进课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学生依照学古诗的“三步”方法自读、自悟、品读、评析,学会了大量的课外古诗,他们的阅读量和积累量得到了充分提高。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古诗时,笔者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背诵喜欢的古诗,温故学习古诗的“三步”学法(即: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利用幻灯片、电脑、录音机等现代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了古诗的意境;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形象思维模式特点的活动内容,采用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方式,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眼、手、耳、嘴,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趣味性强的形式再现学习古诗的内容。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引导自学,立体交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出自道家学说,意思是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读自悟”“质疑探究”方式,让学生都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使学生从“会学”到“学会”。教学中,指导学生依据“三步”学法自学古诗,遵循“读诗—解詩—品诗—辨诗—延诗”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积极性高涨,品尝到了自己学习的快乐。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相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等,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学生为“听众”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质疑,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过程中,互相传播信息,帮助学生自学、自悟并理解古诗。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民主、智慧、激情与活力的课堂,所有学生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反复有感情诵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难的古诗词,经过反复的诵读,反复咀嚼,也能或多或少懂得它的含义,读出画面,读出作者的心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同时,使学生深受艺术的熏染,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极大的快乐并积累了语言文字。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最适合学生积累语言。在依法自学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学会”的快乐,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使用“三步”学法自学课本外的另一首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评议,互相分析,互相品味,使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有关古诗的知识,并转化为学生学习古诗的技能。为更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阅读积累,每一周老师至少为学生推荐三首古诗,早读背诵,课前吟诵,“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经常反复学习,学生积累古诗越来越多,而且记得更加牢固。为了增加课外古诗积累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与鉴赏能力,笔者还制定了古诗的主题进行积累阅读。如:1.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对表达情感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整合,如思乡诗、爱国诗等等。2.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对所描写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整合,如边塞诗、田园诗、描写儿童的诗等等。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对同一位诗人所写的不同的诗进行分析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人写诗风格的把握。4.写诗赏诗举行诗文比赛。对能力强的学生,笔者采取读诗与写诗结合,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举行诗文比赛、开展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

总之,通过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及教学,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这样不仅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及健康人格,也为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从而完成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金盘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诗文自学古诗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