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2017-08-26 21:57程阿丽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题意审题题目

程阿丽

審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审题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但审题绝不等同于读题。审题要以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和认知情感为依托,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的思考为保证。学会审题是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老师理解为学生马虎、粗心、不细心,殊不知这是学生审题能力薄弱所致。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应成为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一、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

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练习题,在文字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设置一些干扰性强的词语,来提升练习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静下心来审视题目,便会发现题目并不难,只是缺少了审题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审题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学会细读、了解题意,收集信息、形成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圆”这一章节时,这部分的学习内容结构清晰,包括圆的认识、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环的面积,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单一和简单,但一些练习在文字上面做了一些文章,设置了一些小“陷阱”,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意识,难免会出现错误。有这样一道练习:“有一个圆形花坛,它的直径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显然,这道题目的难度不大,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做错了,他们是这样解答的:3.14×(5÷2)2=19.625(平方分米)。于是教师将这种算法放到展台上,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让学生分析这道题目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学生很快发现,这样的结果是不对的。出题时,换了单位,很多学生一目十行,认为题目简单,造成错误,真不应该,学生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上述案例,教师在面对学生出错时,并没有一语道破,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分析错误,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一定要仔细审题,一定要仔细审题”每天挂在嘴巴,不如让学生自省,产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二、渗透审题方法,训练审题能力

1.认真读题。“读”就是让学生准确、规范地读出题目,做到不添字、不加字、不漏字,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读题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快理解题意的进程,为后续的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题:①一件上衣,原价270元,现在增加到30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②一件上衣,原价270元,现在增加30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两道题目的条件相似,问句相同,只是第1题中多了一个“到”,使两道题目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精心看题。要准确地把握题意,还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真观察题目,提高审题能力。如这样一道练习:21.36-3.05 ×(0.9÷0.3),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知以下信息:有4个小数,3种不同的运算;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然后按先乘后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3.动手操作。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而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有时让学生难以把握题目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摆、剪、贴、画、拼等活动,把握题目的要领。如教学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任意剪一刀,剩下的部分,还有几个角?”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3个。”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学生们发现有3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是3个、4个或者5个,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审题习惯,发展审题能力

审题是一种很好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的指引,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引导学生审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指读、边读边标注、画出重点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如教学这样一道题目:“张大爷用16根1米长的小棒,准备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一面靠墙,怎样围面积最大?”题目出示后,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审题时间和思考空间,并让学生审题做好标记。教师发现学生圈出了题目中的关键词“16根1米长”“一面靠墙”“长方形”,画出关键的语句“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们通过推敲这些关键词和语句,知道了“只有3条边要围,并且三条边的长度总和是16米”,很快地找到解题的入手点,掌握了分析题目的方法,享受到解题成功的乐趣。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避免了学生因找不到题目的要领而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题意审题题目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