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7-08-26 07:38钟海平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情景三角形内容

钟海平

教师在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规划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多设计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散学习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一、趣味引导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持久,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很多持续性学习内容都需要在趣味引导下进行。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将学习内容设计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在阶段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精心设计生活场景,将这种趣味性学习理念渗透进日常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笔者在课前导入过程中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三角性标志性实物如交通警示牌、小红旗、奶油饼干等,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物品有哪些特点,为后续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笔者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些三角形标志物品具有哪些共同特征。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特征。

这种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展开趣味引导的教学手段,在实践课堂中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切实感悟数学概念,加深了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

二、实践操作

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顺应数学课堂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主动探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才会印象深刻,收获的内容也就越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基本乘除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排队练习所学知识,根据队列数量的不同,计算每队人数。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不同币值所代表的具体意义,笔者抬出几张桌子当作柜台,在上面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一次购物过程。学生都有平时陪父母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因此这个情景扮演对他们来说并不复杂。学生们兴致勃勃,很快分配好了收银员、顾客这些角色,把询问价格、找零、打包等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对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选出在情景学习过程中表現最优秀的小组。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会整理知识体系并且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中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以及对问题的敏感度。

三、情景模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玩,尤其是喜欢玩“过家家”。“过家家”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景模拟。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抓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爱玩的心理,展开各种情景模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单项式算法”一节内容时,笔者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商场,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演绎商场内的不同角色。比如设计一些购物任务,在购物时要注意把控金额,在不超过限定资产的前提下买到任务物品,看谁买得又快又准。在对商品进行求和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计算,当然商家和买家都可以进行,但最后验证的正确答案需要全班同学一起来计算。在这种模拟情景的演绎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商家与买家进行商业活动时思考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了数学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切忌通过开展单一的课后训练或书面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浅层次的接受,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要通过趣味引导等手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或者是具体的生活情景模拟演绎,来感受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值得教师不断深入发掘和探索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总结和完善,以更加灵活生动的形式展示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从而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镇富田小学)

猜你喜欢
情景三角形内容
情景交际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楼梯间 要小心
主要内容
画一画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