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26 07:43熊丽娜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苹果数学知识情境

熊丽娜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特点,也点明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将生活化的理念应用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况出发,结合实际的生活去理解数学知识,彰显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在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活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导入、讲解例题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都具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生活情境在教学导入环节的运用

导入是数学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好似一首优美乐章的前奏一样。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情境进行导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添加了很多的趣味,使学生改变过去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增进和数学的关系。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导入方式:拿出6颗苹果分给两位同学,先是给甲同学5颗苹果,给乙同学1颗苹果,然后学生说不公平,因为甲多乙少;再将甲同学的1颗苹果给乙同学,学生还是认为不公平;再将甲同学的1颗苹果给乙同学,这时每人分得 3 颗苹果,学生认为公平了,因为每个人分得的苹果数量是一样的。这样导入“平均分”的新课,就是用生活中的例子充实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有着更加直观的认知。

二、生活情境在知识讲解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到生活情境,将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师要讲授“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中的学生轮流扮演文具店店员的角色,其他几位同学扮演购物的学生。通过模拟购买文具这一场景,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联系,了解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培养出合作意识和能力。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置身在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生活情境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的运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内容。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传授理论知识给学生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变得更加重要。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漁。”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给别人捕鱼的方法。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到数学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情境巧妙应用,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方法。例如课间女生比赛跳绳的时候需要分组,班级共有女生27人,需要分成6组,每组几位女生等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实际遇到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但在做作业的时候却不能很好地转换过来,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种类型的生活问题和数学中的除法余数有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之所以出现错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将数学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看作是一种学习的任务,而没有真正对数学的本质有所理解,其数学思维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将生活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将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苹果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拿苹果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会说话的苹果